表弟结婚,我转1000礼金,他秒收却发语音质问:姑姑说了你给一万

晚风计划 2025-02-18 23:24:26
01

我叫赵琳,今年38岁,来自一个小县城。我初中毕业后就辍学打工,后来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刘峰,婚后育有一个女儿,如今已经上初中。

我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超市,日子过得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勉强维持生计。丈夫在工地上做包工头,收入不固定,近几年行情不好,手头也紧张。我们夫妻俩一直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希望她能考一个好大学,跳出我们这一代的困境。

但在我妈眼里,我似乎从来不是她最关心的那个。我的母亲是典型的“扶弟魔”,她一辈子都围着娘家转,尤其是对我小舅,简直是无条件付出。

小舅比我母亲小十几岁,从小被家里宠着长大,做事从来不顾及别人感受,成家后更是理所当然地把母亲当成了提款机。

小时候,我的学费是东拼西凑交上的,而小舅却总能穿上最新款的运动鞋,拿着昂贵的文具。

等我长大后,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把钱往小舅家送,不管是他买房、创业,还是孩子上学,每次缺钱,母亲都毫不犹豫地掏腰包。甚至到了我结婚的时候,她都没给我准备什么嫁妆,反倒是小舅结婚时,她东拼西凑拿出了一笔不小的钱,风风光光地操办了一场婚礼。

我一直告诉自己,她毕竟是我妈,我不能跟她计较太多。但现实一次次地提醒我,在她眼里,娘家比我更重要,小舅的孩子,甚至比我的孩子还重要。

02

这次我表弟结婚,母亲又开始忙前忙后张罗。早在婚礼前几个月,她就不断地在我耳边念叨:“你表弟结婚可是大事,咱们家里人都要出点力,到时候你可别小气。”

我听着心里发苦,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母亲却总想着让我为小舅家出钱。可她毕竟是我妈,我也不好直接拒绝,只能含糊地答应下来。

婚礼前几天,我和丈夫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随1000块钱的礼金。毕竟我们家条件一般,随份子也要量力而行。再说了,我结婚时,小舅家也就随了500块钱,按理说我们回礼1000已经算是双倍了。

婚礼当天,我因为店里走不开,就让丈夫带着女儿去参加。我在手机上给表弟转了1000块钱的红包,想着礼数到了,心里也算踏实了。可没想到,刚转过去没几秒,表弟就秒收了钱,然后立刻发来了一条语音消息。

我点开一听,表弟的语气里满是不满:“姐,你是不是转错了?我妈说,姑姑答应了你会给一万,可怎么才1000?”

我听得心里一震,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他口中的姑姑,指的就是我妈。她竟然擅自做主,替我承诺了一万块钱的礼金?

我深吸了一口气,回了语音:“你姑姑说的,那是她的事,我没答应过。而且我家情况你也知道,我们也要养孩子,1000块钱已经是我的心意了。”

表弟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又发来一条消息:“姐,这可是我人生大事,你就不能多随点?再说了,姑姑都答应了,你现在不给,会不会让她难堪?”

我心里的火气瞬间窜了上来。他的语气里,竟然带着一丝理所当然,仿佛我不给一万块,就是我对不起他们家一样。

就在这时,我母亲的电话也打了过来,语气里满是责备:“琳琳,你怎么这么小气?你弟弟结婚,你随1000块钱像话吗?你现在赶紧再补上9000,不然我怎么跟你小舅一家交代?”

我冷笑了一声,忍不住反问:“妈,我结婚的时候,小舅家随了多少钱?500块吧?那你怎么不去问问小舅,为什么不给我一万?”

母亲被我怼得一时语塞,随后便开始哭诉:“你小舅家条件不好,你是姐姐,难道不该多照顾一下弟弟?你现在翅膀硬了,连这点钱都不愿意出了吗?”

我心里一阵发凉,母亲的“偏心”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她竟然连这么明显的双标都毫无愧疚地说出口。

我咬了咬牙,说道:“妈,我的日子也不好过,我还有个女儿要养,家里开销也大,这一万块钱,我拿不出来。”

母亲听完,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没过多久,我在家族群里看到她发了一条信息:“我这个女儿,真的是白养了!表弟结婚,她居然只给1000块钱,真是太寒心了!”

紧接着,小舅也跟着发了一条:“琳琳啊,你妈辛辛苦苦供你长大,有今天的生活,你也该感恩,咱们家里人能有几次这么重要的事,你就不能大方一点?”

其他亲戚看热闹不嫌事大,也纷纷跟着附和:“琳琳,你这次确实做得不够大气。”“你妈对你那么好,你就不能听她一次?”

我看着手机屏幕,心里一阵发冷。他们口口声声说我不孝,难道孝顺就意味着无条件地付出?就意味着不停地去填补娘家的无底洞?

丈夫回来后,看到我脸色不好,便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他听完,脸色也沉了下来:“你妈这次太过分了!她怎么能擅自替你做主?她的面子,为什么要你来买单?”

我苦笑了一下:“她一直都是这样的,觉得小舅和表弟才是她最该照顾的人,而我,永远都只是个次要的。”

丈夫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你自己决定吧,但无论如何,我支持你。”

这次,我没有再让步。我知道,我必须为自己和我的小家庭守住底线。

03

几天后,母亲又打电话过来,语气低沉:“琳琳,你真不打算再补上那9000块钱?”

我平静地回答:“妈,我已经尽了心意。我不会再补钱,也不想再为这件事争论。你如果还是觉得我不孝,那就这样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她叹了口气:“算了,随你吧。”

我放下电话,心里有些复杂。或许,母亲仍然不会真正理解我的感受,但至少,这一次,我没有再对她的要求妥协。

我终于明白,孝顺不是无底线地付出,更不是让自己的一家人为所谓的“面子”买单。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母亲口中那个永远要“照顾”娘家的牺牲品。

这一次,我选择了守住自己的底线,也选择了为自己和家人而活。

0 阅读:127
晚风计划

晚风计划

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