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15年后,戈尔巴乔夫告诫我国一句话,到底有何用意?

生远谈历史 2025-04-05 11:32:34

说起戈尔巴乔夫这个人,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事实上,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苏联解体却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

因为苏联当时面对的问题,早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戈尔巴乔夫完全没找对路子的改革,只是在恰当的时机激化了这个矛盾而已。

正因为戈尔巴乔夫亲身经历了苏联的解体,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若干年,戈尔巴乔夫颇为真诚的对我国记者说了一句话。

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有何深意呢?

戈尔巴乔夫,究竟是改革家还是掘墓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苏联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

为什么在80年代的时候,苏联的内外部矛盾会空前激化?

这还得往更早的勃列日涅夫时期追溯。

苏联在二战之后,就像一个疯跑的瘸子。

说苏联疯跑,是因为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一直力图与美国在各个领域一争高下,很明显,最能体现优势,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武器装备和尖端科技。

二战之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也正是围绕着核武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而展开的。

为什么会是这两个领域被两个国家极端看重?

这是因为武器装备本身就代表着国防力量,在霸权主义思维中,谁的力量更强大,最有效的证明就是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

而之所以航空航天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因为在当时,能够体现人类科技最高水平的或者说能够造成最大的轰动效应,能够最大限度的刺激人们的神经的就是外太空。

不可否认,美国和苏联,不管两个国家动用了什么样的力量,总而言之,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里,两国在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是极速的,是超越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

这种领先的程度,几乎是断崖式的,比如美国的载人登月,迄今为止也只有美国一个国家真正做到了。

苏联更是早在1971年就成功的建造了空间站,实现了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居留,时至今日,除了美国俄罗斯之外,也只有中国,在半个世纪之后才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由此可见,用疯跑来形容当时的苏联没有任何问题,苏联的确在跑,而且是在疯狂的跑。

但很明显,苏联的狂飙,并不是一个均衡的快速发展,而是一个完全失衡的发展。

苏联本身的基础远逊于美国,再加上苏联长期形成了个人崇拜的不良风气。

因此,苏联的经济,可谓一塌糊涂,苏联所展现出的强势,在于苏联倾尽全国所有力量铺在军备竞赛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竞赛上,而彻底忽视了经济建设。

例如苏联的民用工业,不能说完全是空白也差不太多,没有成体系的民用工业,苏联就不可能真正走向富裕。

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苏联经济已经被透支的差不多了,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还经历了两任最高领导人,即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这两位领导人上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推行改革了。

只不过历史上对这二位的着墨不多的原因是他们去世的太早,安德罗波夫上任一年三个月就逝世了,而契尔年科在接任安德罗波夫的权力之后,仅仅11个月就去世了。

正因如此,苏联的权杖才交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手中,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并不是率先推行改革的人,在他之前,改革已经开始了。

换言之,当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几乎所有的苏联高层,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苏联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只不过,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改革相对缓和,只是对经济发展的重心有所变化,限制有所减少,但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的步子明显就迈的更大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将苏联的经济推向市场化,以此来推动苏联经济的增长。

但很明显,戈尔巴乔夫的市场化,并没有真正的遵从市场规律。

当他最开始推动市场化进程的时候,发现经济并没有快速实现复苏的时候,急于求成的戈尔巴乔夫再度把目光对准了重工业。

他希望能够在重工业领域发力,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竞争。

而这实质上又走回了苏联过去几十年的老路。

在当时,很明显,苏联各行各业的问题都不小,有限的资源再度集中到重工业领域,使得苏联本就羸弱的轻工业和其他产业,就更加发展不起来了。

改革推行之后没多久,苏联甚至开始出现日常生活用品短缺的问题。

改革没能带来生活水平的提升,就只有带去民众的不满,很快,国内反对的声音就此起彼伏。

眼看着民心丢失,戈尔巴乔夫更挠头了,他看到经济的改革不灵,就开始想要在政治改革上做文章。

可是政治改革能怎么改呢?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因地制宜,而是盲目的引入了西方式的民主,这下子,苏联就开始乱了。

民众生活得不到保障,民众自然就会不满意,进而民众就会把不满意转化为滔天的舆论反噬苏联政府,从而彻底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因此说,戈尔巴乔夫既是一个改革家,同时又是苏联的掘墓人。

戈尔巴乔夫的忠告

2006年,苏联解体15年了,在这15年中,戈尔巴乔夫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大众在这段时间里已经逐渐淡忘这位苏联曾经的最高领导人,直到他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再度现身,才重新获得了媒体的关注。

而在这次重新回到聚光灯前,戈尔巴乔夫变得健谈了许多,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提起了当年的改革。

他认为,当初,自己在苏联推行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能够给苏联的经济发展带去活力,也希望能够给苏联注入新的动力。

但很显然,他的一些做法是适得其反的。

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低效是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

他希望引入市场化来激活经济发展,但很显然,他的改革在开始没多久之后,又被他亲手带领向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泥潭中。

但真正给苏联造成致命一击的,戈尔巴乔夫认为是他过度的引入了自由化和民主化。

当他在苏联推行自由化之后,苏联国内的思想舆论领域,迅速发酵出一股完全不可控的力量,使得苏联陷入了混乱。

因此,他把这个他自认为失败的原因,当作一个忠告告诉我国,希望我国不要重蹈覆辙。

但很显然,戈尔巴乔夫虽然认识到了一部分的错误,却没有完全意识到他所推行的改革的错误的根源。

苏联盲目推行自由化所带来的混乱,究其原因其实是苏联根本无视了民众的需求。

如果苏联民众连吃饭和日常生活都难以得到满足,又怎么可能在自由化的背景下喊出一个好字呢?

美式的自由的确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但中国也绝不会轻而易举的走上苏联的老路。

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既兼顾经济发展的平衡,又兼顾民众的需求。

国家是在逐步强盛的过程中,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在实现了这个基础之后,又逐渐的对政治和社会进行改革和创新。

可以说,我国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兼顾了所有人的利益,才使得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才最终实现了改革的成功。

而显然,戈尔巴乔夫给出的忠告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但很明显,我国必定不会重蹈苏联的覆辙。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7
生远谈历史

生远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