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物之寇准

若尘评影剧综 2023-02-11 06:44:01

不管你信不信,有些人注定就是为一件大事情而生,寇准三起三落,尤其是第二次,简直像冥冥中自有天意,所有的安排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澶渊之盟。

说起澶渊之盟,后世有不同的解读,不可否认的是,他用大宋每年三十万两白银岁币的代价,换来了宋辽之后百年的和平,要知道,当年随便一场中等规模的宋辽战争就有可能让宋朝投入超过一千万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虑,这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但是,研究历史的我们都是开上帝视角来审视当年的那场倾国之战,大家关注的都是结果,却往往忽略了过程。实际上,这场宋辽历史上最大的战役远比想象中还要精彩,需要说明的是,后世很多人对宋朝对外战争都有误解,宋辽之间的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边倒,而是胜负各半,包括这次的抗辽之战,面对二十万的辽国精锐,宋朝将士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战斗力,季延渥独守瀛洲孤城,危而不倒,消耗了辽国的主力,李继隆坐镇澶州,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一战扭转乾坤,而杨延昭甚至直接攻到了辽国本土,威胁辽国的后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宋的皇帝真宗在干什么呢?战争前期的失败早就让他吓破了胆,差点抱头鼠窜举国南迁,关键时刻寇准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不仅破灭了皇帝逃跑的念头,更是用智慧逼迫赵恒御驾亲征,这才有了前面所述的大好景象,然而,就是在这样有利的局面下,赵恒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求和,而寇准由于外部的压力不得不选择禁声(当时已经流言他有架空皇帝的野心),大宋的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了耻辱的和平,被称为奠定宋朝繁荣的澶渊之盟签订到底算好事还是坏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很快,寇准的好日子到头了,之后的第三次复出为相更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不仅输掉了身家性命,还输掉了名望,本来,在澶渊之盟结束之后,他是最有希望带领宋朝加快改革,整顿内部,从而走向封建王朝的巅峰,然而,不懂权谋、不留情面、不给后路的性格彻底葬送了他,面对着一堆要收拾的残局,他不去运筹帷幄,反而整天怼天怼地怼皇帝,是他亲手把自己的盟友一个个推向了对立面,最终埋葬了自己。不要怪刘厄和丁渭,政治斗争本质上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他们不去做也会有其他人去做,也不要为寇准叹惜太多,处在当时的状况下,如果他肯让步妥协那么他也就不是那个臭脾气、响当当的寇老西,宁折不弯,傲世而立,快意恩仇,他来过,也战斗过,对于他来说,这就值了。

我想,最后客死雷州的寇准应该没有遗憾,他这一辈子亲手把赵恒扶上太子宝座,也差点把赵恒给撵下皇帝宝座,三次担任帝国首相,成为真宗后期帝国第一实权人物,二次罢相离开开封时,全城百姓自发送行,万人空巷,这样彪悍的一生,无愧于千古莱公。

1 阅读:94

评论列表

老华

老华

2023-02-15 17:28

要不是软弱的真宗,趁此机会收复燕云也不是不可能

若尘评影剧综

若尘评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