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京产剧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大饭店举行。
本次京产剧创新论坛以创新表达与叙事拓展为主题,全面总结京产剧取得高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经验。
张苏
论坛伊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苏发表致辞。张苏提到,希望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的论坛,能为创作者打造一个深入、专业的沟通平台,为文艺创作提供更便利、更优良的交流环境。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发表了《京产电视剧:在守正创新的大道上砥砺前行》的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回顾了京产剧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从京味浓郁的《四世同堂》《钟鼓楼》,引发收视热潮的《渴望》《我爱我家》,到如今展示新时代风貌的《心想事成》《一路朝阳》等,京产剧呈现地域风貌但不局限于地域,持续探索多元题材和融合类型,满足了观众不断更新的审美需求。
京产剧选题始终贴合时代脉搏,对重大事件、纪念节点都能做到提前规划、及时筹备。2023年初,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紧扣“三个重大”题材策划选题,公布了百余部重点文艺精品项目。
完美世界影视作为扎根北京多年的老牌影视公司,一直致力于主流剧集的精耕细作,参与、发掘重大题材的策划生产。
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曾映雪,在论坛中分享了几部重点剧目的筹备情况。
展现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欢迎来到麦乐村》目前已杀青,上周刚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亮相。同样作为“一带一路”题材重点项目的《幸福草》,也在最近杀青,剧集以菌草专家林占熺为原型,讲述我国菌草专家深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菌草技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曾映雪
除此之外,完美世界影视还有两部重大历史题材剧正在筹备。《紫禁宫辞》讲述了心怀热忱的建筑人如何跨越十四年修建紫禁城。《云雀叫天录》以京剧演员谭鑫培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其个人蜕变经历映射京剧发展史。
曾映雪表示,近年来,京产剧重大题材通过风格化、类型化的创作博得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喜爱,“我们将选题视野从当下拓展到过去,力求实现主流叙事与市场需求的自然衔接,让主流选题与年轻观众形成深度互动。”
如今,剧集网台联播已成常态,然而视频平台与电视两种渠道的观众口味有显著差异,因此一部剧集往往面临两种数据评价体系。在本次论坛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应用推广处处长曹志,发布了北京大视听融合传播综合评价体系,打破了大屏与小屏的数据隔阂,构建起全域视角的综合评估,呈现一部剧的融合传播价值。
曹志
评价体系的客观评价部分从传播力、融合力、满意度三个维度出发,重点考察节目在电视大屏、微博、视频平台、豆瓣等多渠道融合传播效果。主观评价则专门组织行业专家力量,对参评作品从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打分。
曹志公布了今年1-9月共20部电视剧的评价结果,其中综合指数榜单前三的作品分别为《梦中的那片海》《父辈的荣耀》以及《追光的日子》。
第一场圆桌对话围绕京产剧的地域文化与年代表达展开。导演康洪雷,编剧马继红、王之理,演员果靖霖,学者戴清参与讨论。
《父辈的荣耀》导演康洪雷表示,虽然《父辈的荣耀》受到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喜欢,但剧组创作时并没有刻意考虑年轻观众的接受程度。
“我们创作的方向主要是呈现父辈人的思想与精神传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细节,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味道,这种细节和味道的拿捏决定了一部剧的生命力。”
编剧马继红分享了《鲲鹏击浪》创作时地域文化与情节的融合。《鲲鹏击浪》讲述的是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心路历程。
“这部剧的京味很足,里面重点呈现了很多毛泽东来北京勤工俭学的地点,比如他刚来北京所住的三眼井胡同,他曾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北大红楼,他第二次进京向政府请愿时所住的福佑寺等等。这些地方都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见证毛泽东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记录了他的北漂生活。”
第二场圆桌主题是“拓展现实题材京产剧的广阔空间”。导演赵宝刚、刘江、曹凯,编剧吴楠,制片人张妍,学者吕帆参与讨论。
最近刚完结的国安反谍都市剧《特工任务》,将VR游戏与现实反谍活动融合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导演赵宝刚分享了《特工任务》塑造线上虚拟世界的初衷。
“剧中的虚拟世界象征着我们现在的网络世界,能带来刺激和快感,但也有危险存在。数据技术的发展让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就像剧里的很多玩家,都是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间谍的陷阱。”
《龙城》编剧吴楠谈到了家庭类型剧的改编。“我们总是强调创新,但与其说求新不如说求真,想要做到‘真’,需要对生活有足够细致、足够深入的反映,这个过程往往是反类型的,如果拘泥于类型剧的叙事框架,创作者的思维就会被困住。”
《一路朝阳》导演曹凯分享了自己对塑造人物的看法,“想让观众跟随人物进入到故事当中,我个人认为导演要做好三件事。首先导演要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以判断激烈的冲突中人物行为是否合理,是否足够真实;其次要发自内心相信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第三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演员找到正确的人物状态,角色不能只在导演心里活下去,更要在演员心里活下去,才能最终得到观众的信任。”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分享了自己对现实题材剧集受众的观察。
“我平时和学生打交道比较多,我的观察是,年轻观众什么都看,他们甚至会找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剧来看。决定现实题材剧生命力的除了环境细节和人物,还有情感,有些故事可能发生在五六十年前,但并不影响年轻观众喜欢和共情,关键还是看剧集本身的寓意。”
论坛最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雷等人,为22部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电视剧资助项目颁发了证书。获资助剧集有近两年口碑热度双收的作品,如《觉醒年代》《父辈的荣耀》;也有待播的现实主义大剧,如《鲲鹏击浪》《南来北往》《欢迎来到麦乐村》《上甘岭》《大江大河3》。
【文/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