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共和制国家最高行政国家元首的名称,各个国家总统的选举方式和职权都不大相同。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位于南美洲西南部。
智利在16世纪前属印加帝国,1541年不幸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经历漫长的抗争于1818年2月12日独立为智利共和国。
智利共和国政体为总统共和制,其中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所面临的责任和压力就不言而喻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总统就应该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熟不知,在智利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总统,在国家危难之时,顽强的以一己之力进行最后的抵抗。
赤诚的爱国者
法国小说家左拉在书中写道:"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智人利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以下简称阿连德)无疑就秉承着这样的一个信念。
阿连德于1908年6月26日出生于智利瓦尔帕莱索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的本职工作是律师,同时也是共济会的成员,母亲则信奉天主教,他的一整个童年时期都过的幸福美满,胸腔里充满了赤诚的善意。
少年时代的阿连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在少年阿连德的心中构筑起了关于理想抱负的宏伟蓝图。
中学时期的他目睹了智利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劳资矛盾此起彼伏,逐渐产生了改变不合理社会现状的想法,可当时的他人微言轻,有再多想法也无法表达,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中学毕业后,阿连德进入骑兵团服役,短短一年的时候让少年对社会和军事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想法。
他将这些想法深深埋藏在心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社会和国际关系问题。
阿连德在校期间就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并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毕业后也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甚至因此接连入狱,但他是为了心灵世界中的理想社会奋斗,他不会后悔。
如果说他人生中最后悔的事,一定是1932年的那场悲剧。那时他还在狱中,满心的愤懑不平,却意外得知了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因为这件事他被获准暂时出狱,二十四岁的阿连德在父亲的葬礼上庄严宣誓,要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
后来的他创建智利社会党,担任过支部秘书,加入了共济会,但这些和他的政治抱负相比远远不够,他认为:只有革命性的民主社会主义,才能解决智利面临的问题。
声势浩大的改革
阿连德开始立志竞选智利总统,从1937年一个基层的众议员到1966年正式就任参议院院长,没有人知道阿连德为此付出了多少个日夜的努力,这些都是他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打下的坚固基础。
他在1952年、1958年和1964年先后三次参加总统竞选,但均以失败告终。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1970年阿连德终于作为人民团结阵线的候选人当选智利总统。为了这个职位,他努力了二十年,那时的他已经六十二岁。
阿连德当选总统后,明确表示智利实行社会主义,但不是使用暴力,也不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帮助,而是要用"红葡萄酒和馅饼"来实现。
他具体提出,要使智利成为"第一个按照民主的、多元的和自由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大规模实行国有化,深化土地改革,实行一系列社会改革,同时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外交方面的独立性。
这些举措在他行政初期有非常明显的成就,大大削弱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这是伟大的成就,也是潜在的隐患。
随着政府改革内容的更广泛深入,触犯到了更多人的利益。再加上阿连德没有掌握军队等重要的国家机构,以及政府忽视了组织生产和恢复必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加上政策失误、国际形势变化,阿连德执政两年后,智利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面对这一困境,阿连德与基督教民主党主导的国会摩擦不断,甚至与他的反对者在国会互相指责对方违背宪法,践踏民主。
当时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在1970年阿连德上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和智利军队中的反阿连德势力进行勾结,策划颠覆政变。
再加上阿连德激进的改革,民生和经济问题愈演愈烈。1973年9月11日,在美国情报机构的沟通下,皮诺切特将军指挥军队发动政变,并包围了总统府。
用生命捍卫尊严
皮诺切特将军的要求是,阿连德自主辞去总统职务,就可以让他和家人离开智利。其实只要对阿连德早年加以关注就能得知,阿连德是个十分有骨气的人,不撞南墙不罢休。
他对皮诺切特的回复是:"我是民选总统,誓死不辞职。"在被叛军包围的时刻,他没有投降,没有逃跑,而是穿戴钢盔,手持AK,走出总统府向智利人民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演讲。
"我们国家的工人,我对智利及其命运充满信心……智利万岁!人民万岁!工人万岁!"
说完后,阿连德请求停火10分钟,放自己的家人离开。
随后,他对自己身边仅剩17人的总统卫队说:"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服务,现在是去是留,你们自己决定吧。"
在皮诺切特下令向总统府冲锋后,阿连德把总统府所有人召集在一起,以总统的名字解除了他们的职务。并且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从后门逃走。
当天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总统府被攻下,军方宣布总统死亡。按照军政府的说法,阿连德是自己吞弹自杀的,阿连德的支持者们却一致坚持阿连德是被叛军乱枪扫射而死。
不论死因为何,逝者已矣。他在位时一直饱受争议,甚至被叛军和外国军阀逼迫致死,可在他死后多年依然有人尊敬并纪念他。
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只是想和人民站在一起。阿连德用一个人的死亡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从青年时代直至死亡,他始终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作为一个领导者,阿连德或许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人,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为理想奋斗甚至为理想而死。
信念和理想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为理想奋斗终生,收获最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