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开国将帅们的时代已成历史。
卷帙浩繁的史书中,尚存一隅,映射出他们鲜活的身影。
后人透过斑驳的记载,方得一窥他们的兴趣与情怀。
琴棋书画,修身养性;研读兵法,胸怀天下。
他们的日常,无不彰显对生活与学习的无尽热忱。

这份精神,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为人民鞠躬尽瘁,功绩卓著,德行昭彰。
英雄之魂,长存天地。
开国将帅们的特殊爱好
两位老总爱下棋
彭德怀一生,兴趣寥寥,唯对下棋情有独钟。
虽棋艺平平,却始终乐此不疲。他那份执着,常令旁人莞尔。
抗美援朝时期,他身为志愿军总司令,战事如火如荼,但稍得闲暇,便执棋对弈解压。
饭后小憩,若无人相陪,他便不辞辛劳走出指挥所,挨家寻觅对手。

尽管棋局频繁,但从未干扰他指挥战事。
相反,这片刻的棋盘厮杀,反而让他缓解了神经紧绷,常有新奇的作战灵感由此而生。
彭德怀下棋,尤以“悔棋”闻名。
他对胜负并非淡然处之,反倒每每在关键时刻推倒重来,寻求最佳之招。
延安时期,他的这一“棋风”早已声名在外。警卫班副班长赵贵堂,棋艺甚高,“卧槽马”“海底捞月”之类的奇招屡出不穷,常令众人折服。

然而,与彭德怀对局,胜负竟不分伯仲,甚至偶有败北——战士们私下调侃道:“老总悔棋悔得妙!”
棋场之上,常与彭德怀交锋者,多是军中名将。
延安杨家岭时,他与任弼时比邻而居,每至午后,便大声喊道:“你敢登门挑战,岂能放你全身而退!”
任弼时不甘示弱,立即推门而入,铺开棋盘厮杀。

棋局展开,二人皆眉头紧锁,运筹帷幄,步步为营。
稍有疏忽,彭德怀便毫不犹豫地悔棋。
二人因此时常争执,争得面红耳赤,旁人也乐得围观。
对于这份爱好,彭德怀有自己的见解。
他曾对身边人说道,棋局胜负不过小事,但那份执着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
下棋不仅是消遣,更是一种锻炼——锤炼意志,磨砺毅力,在一场场小小棋局中,也能看到克敌制胜的大智慧。
这般棋道,何尝不是他人生与军旅精神的真实写照?

朱德,同样素以好棋闻名,闲暇时常以棋局论高下,乐在其中。
1953年秋,天高气爽,正是出游佳时。
这一天,朱德邀约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彭德怀与邓小平等几位四川老乡,一同前往十三陵踏青。
途中,朱德与彭德怀并肩而行,谈笑间忽而脚步一顿,侧目问道:“摆么?”
彭德怀闻言,即刻颔首应和。

此言一出,旁人尽皆茫然,唯有常伴首长左右的卫士心领神会。
他们迅速展开行军床,棋盘也随即安放妥当,马扎两边,二人再度在棋盘上厮杀。
未几,远处的邓小平闻声而至,背手立于一旁,目光如炬,静观战局。
他不发一言,却显然在心中权衡双方棋路。
二人对弈间,你来我往,煞是投入,竟让那十三陵的秋景稍显黯然。
解放后,彭德怀曾一段时间居于中南海。
节假日里,他与朱德以棋会友,棋盘之上,常分胜负。

然而,朱德公务繁忙之时,彭德怀棋兴未减,便只好从警卫员中寻一对手解闷。
一位名叫景希珍的警卫员,初次对弈时,彭德怀大方让出一个车一个炮。
未料时日渐久,小景棋艺突飞猛进,甚至一次棋局眼看将胜。
不料,关键时刻,彭德怀提出悔棋,小景自然不服。
争执声渐高,惊动了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急忙出面调解,才平息了这场闹剧。
棋局胜负或许微不足道,但那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徐帅爱好拉琴打扑克
徐向前,性格沉静寡言,从不多言语,也少显情绪。
每逢心烦意乱时,他往往拿起二胡,或与人打几盘扑克,以排遣心中郁闷。

抗战胜利后,徐向前因多年征战身心俱疲,不得不回延安枣园静养。
此时局势未稳,蒋介石假意求和,一边企图吞并解放区。
此情此景,让徐向前忧虑难安。
某日,秋风习习,徐向前坐于窑洞门口,摆弄着久未动过的二胡。
他调好弦,却一时无心曲调,便随意拉了起来。
琴声缭绕,忽而急促,忽而低沉,显得烦乱无序。
恰在此时,毛主席提着营养品进了屋,轻声一笑:“向前呀,这拉的是什么曲子?听起来满是急躁之气。琴音通人心,是不是想上前线了?”

徐向前闻言,立刻停下琴弓,站起身来,神情略显惭愧:“主席,我心里着急,随手拉的,真没个曲名。”
毛主席摆手笑道:“坐下坐下,不急,仗是一定要打的,但要打得好,打得准,打得让蒋介石舒舒服服地认输!”
一句话,说得徐向前豁然开朗。
临行时,毛主席回身嘱咐:“你的琴拉得挺好嘛。琴声虽杂,但琴道养心。拉琴,可是修养性情的好办法呀!”
这话,句句有意。
徐向前细细品味,顿时明白主席的用心——拉琴解心结,修身去急躁。

自此,他常将二胡视为调理情绪的良方。
每当心绪难平,他便静坐窗前,执弓拨弦,琴音悠然。
那一抹琴声,也渐渐融入他的性格中,化作他日后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坚韧品格,伴随他走过无数风云岁月。
徐向前在延安静养期间,前线战火正炽,延安却显得分外冷清,大部分将领都远赴战场,留守的多是妇孺和病弱。
某日,徐向前忽觉无聊,偶发牌瘾,便信步来到徐特立的住处。屋内灯光温暖,徐特立正伏案书写,身旁坐着来访的王明。
见徐向前进门,王明一听说要打扑克牌,立刻摩拳擦掌,兴致高涨,自告奋勇拉来一名同志凑足四人。
牌局开始,众人围桌而坐,随手抓起一副扑克牌,推推搡搡,抽签定对家。
徐向前与王明分到一组,对面则是徐特立和另一位同志。
牌局展开不久,徐向前一方手气颇佳,很快便升到了“10”。
王明得意忘形,语气轻佻地调侃道:“徐老呀,看样子‘姜’并不老的辣嘛!徐总,您说是不是?”
徐向前闻言,面带微笑,却并未回应。

徐特立见状,摇摇头笑道:“王明,年轻人不能太得意呀!这牌还没打完呢,怎么就敢说我这块老姜不辣?”
王明哼了一声,随即甩出一张红桃A,还得意洋洋地冲徐向前喊:“徐总,快垫牌!保大王!让徐老开开眼界!”
徐向前淡然一笑,轻轻打出一张小红桃,说道:“我哪有什么大王呀!小心最后被徐老扣底喽。”
话音未落,对方的徐特立便爽朗大笑,直接甩出手中一张大王,干脆利落地宣布:“你们,下台吧!”
王明目瞪口呆,急忙翻过徐向前的最后一张牌,确认无大王后,愤愤说道:“哎,你手里真没有大王,为什么不早说呀?”
徐向前神色平静,声音不疾不徐:“打牌哪有开口报牌的规矩?自然要沉住气,步步为营嘛。”
王明一时无言,只能摇头苦笑道:“徐总,您不说话便罢,一说话总有理。算了算了!”
此番牌局,虽是闲暇解闷,却也展现了徐向前一贯的沉着。
运筹帷幄,不动声色,正是其指挥战场时的缩影。
垂钓寄情安民生
垂钓,自古便是修身养性的佳法。
那一竿一线之间,既能磨砺心性,也可抛却尘世浮躁。
叶剑英对垂钓情有独钟。

叶剑英的日常休闲丰富多彩,散步、下棋、练功皆有涉猎,但唯独垂钓最得他心。
然而,因工作繁忙,他的垂钓时常仅十数分钟,少则数竿,多则不过四十分钟,许多时候甚至空手而归。
对此,他从不介怀,因为垂钓之趣并不在于鱼,而在于那片刻的宁静与专注。
一次垂钓间,他与一位姓罗的职工闲谈,得知对方家境贫困、人口众多,生活颇为艰难。
叶剑英听后,便将此事记在心中,时常以家中旧衣物等接济这位小罗。
垂钓虽是消遣,但在他手中,却成了了解民生、关怀群众的途径。
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人肃然起敬。
除此之外,叶剑英垂钓从不搞特殊,无论鱼塘公私,每次垂钓后都按价支付,从不因身份有所偏袒。

对身边工作人员,他亦严加要求,绝不允许任何逾矩之举。
他对垂钓的另一爱好,是钓后放生。
凡是小鱼,他一概放回池中,这种平凡细节更显其仁厚之心。
1961年夏日,几位军队工作人员来府中请示公务。
当时,叶剑英正在院中池塘垂钓。见客人到来,他笑着招呼道:“别忙说事,先来钓几竿!”
随即,他兴致盎然地向众人讲解起钓鱼的门道。
从鱼的种类与习性,到钓具、鱼饵的选择,再到垂钓时间与场地的讲究,他娓娓道来,引得来人啧啧称奇。
短短一场垂钓交流,竟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
晚年的叶剑英自号“渔叟”,这份谦称,见其初心未改。
垂钓于他,不仅是静心之术,更是与天地、与民众相通的智慧体现。
1979年盛夏,叶剑英在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会见七省市部分画家时,兴致勃发,现场题下诗句:“画家渔叟喜相逢,明媚湖山写意浓。清代兴亡昨日事,匠心钩出万山松。”
短短几句,将自然之美与历史沉思融于一体,字里行间尽显他胸怀大局、寄情山水的风范。

叶剑英素来以钓鱼调节劳逸,既为锻炼心性,也为寻找内心的片刻宁静。
然而,钓竿在手时,他亦常借此寄托情感与愿望。
1975年,周恩来病重,身患沉疴,叶剑英闻讯,心急如焚。
为平复焦躁,他选择静坐池边垂钓。
一边钓鱼,他一边喃喃自语:“恩来同志在病中,今日定要钓一条大的!”
钓得鱼后,他亲自挑选装盘,嘱咐工作人员送至医院,以慰总理病中之苦。
这一份关切之情,穿过时空,仍令人动容。
除了垂钓,叶剑英还对中医学情有独钟。
身为广东人,他自幼便耳濡目染当地独特的养生习惯。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当地人常以凉茶清热祛湿,这种传统习俗使得中医在广东广受欢迎。
而叶剑英不仅欣赏凉茶文化,更将目光投向更为深远的中医学研究,对医书和药理的兴趣,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叶剑英曾对身边人说:“若我学医,必定是个好医生。”
一次,他在广东考察时,听闻女儿在北京患了鼻窦炎,心中颇为挂念。
凭借自己积累的医学知识,他决定亲手解决这个问题。
他在当地采集了一些名为“鹅不食草”的药草,亲自挖取,种入两个花盆,千里迢迢带回北京。
然而回到家中,他才发现,女儿的病并非鼻窦炎,而是一般的过敏性鼻炎。虽误判病症,但这份用心却令人倍感温暖。
不仅如此,叶剑英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亦深怀关注。
1958年,他亲自为《中医简史》撰写序言,在其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中医学的理解与期待。
史海沉浮,多少过往早已湮没,唯他们的精神光辉愈加耀眼。

后人透过历史的尘埃,得以窥见这些伟人鲜活的一面。
他们虽各有爱好,却无不体现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精神。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些精神始终如北辰般指引着我们。
他们不仅为国家为人民留下了丰功伟绩,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信念、何为坚持。
参考资料:徐向前、叶剑英元帅的业余爱好苗体君彭德怀的“棋趣”
《档案大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