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我们常常听到“工作太难找了”,“千万别轻易跳槽,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之类的话;做外贸的人,都会感慨:现在的外贸越来越难做了!不管是打工人还是做外贸的商人,都吐露了时代的心声。就业岗位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难,打工人何尝不难呢!现在大家都苦大概跟外贸有关吧。
一:现今中国的外贸形势
外贸的定义:“外贸”全称为“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由进口和出口组成。
据商务部召开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发布的新闻消息,现在的中国外贸面临着诸多威胁和挑战,外贸环境更加复杂。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表示,应对风险挑战,要敢于“创新”,抓住新机遇。在风起云涌的外贸洪流中,广大外贸企业保持冲劲,敢于创新;各项国家关于外贸的政策落地实施卓有成效,为企业提供了支持;中国外贸形势趋于稳定,富有韧性。既然中国外贸稳而有韧性,为什么中国众多外贸人还会感概:现在的外贸越来越难做了呢!中国外贸到底面临哪些威胁挑战?

中国外贸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外贸面临多重因素影响,以下将从国内外环境 、外贸本身的时代发展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国外环境:
国际局部动荡,造成整体环境不稳定。尤其是地缘政治的冲突频发,单边主义猖狂。从政治角度看,有两个理论支撑。一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政治的稳定能给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倘若政治环境不稳定,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冲击。二是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简单的说,如果国际社会频繁发生国家间的冲突致使整体国际环境动荡,即使是国家内的政治环境稳定,其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东地区动荡不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等。美国单边主义猖狂,干涉他国事务、提高关税、重启制裁伊朗、抵制中国企业、对华技术封锁等。整体来看,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时局不安。尽管中国国内政治稳定,但由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威胁挑战。

利益冲突是国际冲突频发的重要原因。要让各个国家同时朝一个目标前进的几率极低。国际环境没有绝对稳定,想要达到相对稳定需各国付出超乎的努力。
细谈中美关税战,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高达145%,关税的加征,中国商品卖到美国失去了价格优势;进口美国货物,成本又变高了。对中国的进出口都不利。而中国的贸易国不是单一固定的,中国的贸易国遍布世界各地,且随时变化。中国外贸的发展,不仅依靠国内稳定的环境,还依靠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

国外需求缩减,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外一些国家低出生率、老龄化等人口社会学状况的影响,消费需求疲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更加注重建设本土经济。例如印度、非洲国家重视制造业建设,美国设法使制造业回流等。各国制定各种政策支持本土经济,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外国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竞争激励。

3、其他原因。国外政策、汇率波动、贸易壁垒、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等因素也在影响着中国外贸。
国内环境:
1、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内需拉动不足。
2、国内贸易伙伴转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贸易伙伴把目标瞄准到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国家。
3、行业内卷严重、打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激烈。
4、技术创新有待提升。
外贸本身的时代发展要求:
1: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外贸行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然转型效果不佳。
2:科技迅速发展,要求外贸行业适应AI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服务 ,但是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存在壁垒和认知瓶颈,限制“优化”和“走出去”的步伐。

“苦”?万事皆有破解之法
以上只是中国外贸面临的部分威胁和挑战,还不是全部。对外贸人还说,应对好外部环境,搞好战略目标,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利用好国家政策、国际法律,不厌其烦地对内革新,钻研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对抗威胁挑战的正确做法。对打工人来说,行业岗位的缩减,面临着企业裁员的风险;对失业焦虑,加剧心理压力;行业形势的不乐观,领导层心态也随着变化,为迎合客户要求,在职员工随时面临着领导的高要求和频繁地挑剔,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和执行力产生怀疑。需要我们调适心理,迎接挑战。不管是外贸人还是打工人,都应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毕竟,风险不只是风险,还有新机遇。
现在大家都苦!回望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难道以前就不苦吗?难道以前就没有面临如此严峻的发展环境吗?当然有!唐太宗李世民教我们:以史为签,可以知兴替。与当今时代外贸行业遭遇类似的是90年代的经济危机。可谓内外夹击。
二:90年代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1997-1999),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蓬勃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在泰国开始爆发。美国金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注意到亚洲各国繁荣的背后存在的金融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尤其是泰国的经济问题。于是开始做空泰铢,许多金融投机商纷纷涌入泰国,泰铢贬值严重。随后危机扩散到亚洲各国,各国哦货币贬值严重,经济发展受阻。1997年10月,索罗斯又把目标锁定香港,着手做空港币。香港在祖国的护盾下,直面硬刚最后守住股市和汇率。直至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才消除。不过,历经此次危机,大量外资撤资转移,资本外流,区域经济发展遭受重创。中国虽然守住了股市和汇率,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亚洲各国货币都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

90年代末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人收入减少,消费热情低迷,中国内需不足,经济发展放缓。外贸竞争力下降,企业盈利减少,生产动力低迷。此外,国内企业结构矛盾性渐显,影响效率运行,亏损问题严重,特别国有企业,大批工人下岗。

9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内外夹击生存的局面。当时的企业结构体系还有待发展完善,内盘运行不稳,又受外盘风波影响,岌岌可危。当时的中国,对内积极进行结构性改革,完善工业体系;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加大财政性、货币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重振,刺激内需。对外,吸引外资投资,放宽贸易限制,抓住新兴市场。每个时期的中国,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问卷。特殊时期有特殊做法。结合时代痛点,内外兼顾,整体把握。当危机来临或已经来临,自有国之应对之策。
如今中国外贸也是受到内外双重压力夹击,时代发展要求中国外贸做出改变以应对生存发展的压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历史虽然是过去式,但它总能给后人无限的灵感和启发。这许是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的意义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今中国回望90年代那场经济危机的历史,才知道如今该怎么办!
三:以史为鉴
从90年代的经济危机得到启示,要有足够力量抵抗外部风险,内盘核心必须要稳。也就是国家足够强大,行业实力足够强劲。
稳定内盘需要外贸行业做跳出深井的青蛙,提高认知水平,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勇于创新,坚持工匠精神,牢牢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提升产品质量,而不是靠压低价格保持低价优势,更应该注重内在的产品质量的优化提升。利用好和熟悉AI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服务的时代发展要求。
当今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各个领域发展猛烈,国际影响力扩大,更多国家知晓中国,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国际社会上有着极大的话语权,面对世界性话题时,给出不少的中国方案。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方案。中国还积极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为中国外贸开辟新道路新机遇。提出“一带一路”、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据《经济日报》消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提出的诸多举措都有利于外贸行业的发展,大家应鼓足干劲,抓住国家政策大方向,紧跟国家步伐。中国足够强大,为外贸行业保驾护航。

中国外贸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稳住心态。整个国际形势都大差不差,唯有不断夯实自身实力,实力够硬,本领够强,才不会轻易被洪流淹没。
参考资料:
1:《金台资讯》今年内中国外贸韧性不减 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
2:《金融界》 深度思考:1990年代末的转型,对当下有何启示


用户16xxx16
的
变数
那时候有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