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志愿军20分钟击溃的荷兰,60年未公布伤亡,直到2013年才公布

文山聊武器 2025-04-17 03:01:27

朝鲜战争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场大戏,美国拉着联合国军跟中国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上干得热火朝天。荷兰作为北约小弟,也被美国喊去凑了个热闹,派了一支志愿部队上战场。不过,他们运气不太好,1951年2月11日,在横城以北的一场战斗中,荷兰营被志愿军收拾得那叫一个惨,20分钟就崩盘了。更离谱的是,这事儿荷兰政府捂了整整60年,直到2013年才把伤亡数字抖出来。

朝鲜战争咋回事,荷兰为啥掺和进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开打。北朝鲜南下,南韩扛不住,美国一看这不行,赶紧跳出来,拉着联合国搞了个“联合国军”,16个国家跟着凑份子,打算帮南韩把场子找回来。中国一看北朝鲜要吃亏,志愿军也跨过鸭绿江,双方就这么杠上了。

荷兰呢,作为北约的一员,跟美国关系铁得很。1950年,美国一吆喝,荷兰就点了头,派了一支志愿部队过去。这支部队叫“荷兰营”,总共819人,编进了美国第2步兵师。说实话,荷兰人参战更多是出于政治需要,站队美国,顺便刷刷国际存在感。他们的士兵不少是二战后招的新兵,训练时间不长,实战经验也几乎为零。出发前,估计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去“维和”,结果到了朝鲜才发现,这仗打得比想象中狠多了。

1951年2月,朝鲜战争已经进入第四次战役。这时候,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横城一带拉锯,双方都想抢占主动权。荷兰营被派到横城以北,守一条补给线。这地方地形复杂,山多路窄,是个战略要地,但也容易被包抄。荷兰人带着美式装备,觉得自己硬件还行,应该能顶住。可惜,他们低估了对面的志愿军。

20分钟的战斗,荷兰营咋就没了

1951年2月11日,志愿军第39军351团盯上了荷兰营。这支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已经打出名堂,擅长夜袭和穿插,战斗力强得一批。团长杨育才带着人,趁着夜色摸了过去。他们兵分三路,把荷兰营围得死死的。

荷兰营当时有819人,阵地布置得还算齐整,武器也不差,有步枪、机枪,还有美式炮火支援。按理说,守个阵地不至于那么快垮。可志愿军这波操作太狠了。他们利用地形,悄无声息地靠近,还搞了点伪装,穿上缴获的南朝鲜军服,骗过了荷兰的哨兵。等荷兰人反应过来,战斗已经打响了。

志愿军一上来就是猛攻,三路齐下,火力全开。荷兰营的防线没撑住几分钟就乱了套。他们的指挥官登·奥登上校想组织反击,但根本稳不住阵脚。20分钟不到,战斗就结束了。荷兰营819人,伤亡高达768人,大部分当场阵亡,少数被俘。登·奥登也在指挥时被打死了。这仗打得太快,荷兰人几乎没还上手。

这场战斗发生在横城以北的具体位置不好确定,因为当时的记录不多。但从结果看,志愿军靠着速度和战术,把荷兰营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20分钟,成了荷兰军史上抹不掉的阴影。

768人伤亡,荷兰政府为啥藏了60年

战斗结束后,荷兰营的惨败传回了国内,但荷兰政府压根不想声张。他们对外只说这是“一次小规模交火”,伤亡数字直接锁进了抽屉,连阵亡士兵的家属都没拿到完整说法。官方档案里,这事儿被处理得模模糊糊,连登·奥登的名字都没怎么提。

为啥要捂着?原因其实不难猜。首先,这仗输得太丢人。20分钟被干翻,伤亡率高达90%以上,这要是公开,荷兰军队的脸往哪搁?国内民众本来就不太支持打这场远在亚洲的仗,要是知道自家军队这么不堪,政府肯定得挨骂。其次,冷战时期,荷兰得紧跟美国步伐,承认惨败可能会让盟友觉得他们靠不住,影响北约内部的地位。最后,政治上也不好交代,二战刚结束没几年,荷兰还在重建,哪有心思让民众为这事儿闹腾。

所以,荷兰政府选择了沉默。官方说法轻描淡写,档案封存,教科书里压根不提。阵亡士兵的遗体运回国,葬在军人公墓,但具体咋死的,没人敢细说。这事儿就这么被压了60年,成了个公开的秘密。

2013年,咋突然公布了

时间到了2013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一群荷兰历史学家开始翻老档案,找幸存者聊当年的事儿,慢慢拼出了横城战斗的真相。他们发现,政府藏了太多东西,768这个数字根本不是“小规模交火”能解释的。这些学者不干了,联手媒体向政府施压,要求公开事实。

那几年,荷兰社会也在变。冷战早结束了,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众对历史真相更关心。加上朝鲜战争过去60多年,政治敏感度没那么强了,政府扛不住压力,终于松了口。2013年,荷兰国防部正式公布,承认1951年2月11日那场战斗,荷兰营伤亡768人。这消息一出,荷兰炸了锅。报纸头条全是这事儿,有人上街抗议,说政府隐瞒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公布后,登·奥登的名字也被提了出来,他的牺牲得到了官方认可。荷兰还修了纪念碑,把这些阵亡士兵的名字刻上去,算是个迟来的交代。不过,政府也没多解释为啥藏了60年,只是说“历史需要还原”。这态度,多少有点敷衍。

横城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对志愿军来说,这是个漂亮的胜仗。20分钟解决一个营,证明了他们的战术牛在哪里。朝鲜战争里,志愿军经常以少打多,靠的就是这种快准狠的打法。这场胜利还提了士气,让联合国军意识到,中国人不好惹。后来,联合国军在横城一线吃了亏,被迫调整部署,志愿军趁机稳住了战线。

对荷兰来说,这是个教训。战场上,装备再好,没经验没准备一样白搭。荷兰营的惨败,也让荷兰政府明白,跟着美国跑,未必每次都能捞到好处。这事儿还提醒他们,军队不能光靠盟友撑腰,自己得有点真本事。

更大的意义,是这件事儿反映了战争和政治的纠葛。荷兰政府藏真相,图的是面子和稳定,但时间一长,真相还是会冒出来。历史这东西,捂不住,迟早得面对。

被志愿军20分钟击溃的荷兰营,伤亡768人,这事儿藏了60年,直到2013年才见光。背后是战争的残酷,也是政治的算计。志愿军打得漂亮,荷兰输得窝囊,但不管输赢,那些死在战场上的人都不该被遗忘。历史有时候挺操蛋,可它总会找到办法,让真相冒头。咱聊这段故事,不是为了踩谁捧谁,就是想说,过去的事儿,值得好好想想。

0 阅读: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