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三都全县正抢抓农时,下足马力,开展机械化育秧,按下春耕生产“快进键”。
“这些密的地方我们稍微调得少一点,保证在2-3颗,还有就是缺窝的地方也要调,保证都要有一颗以上……”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水稻育秧车间,农技专家正在车间内指导工人精准调控秧苗密度,为育秧工作提供全程技术保障,确保秧苗质量达标。

工人们忙碌地进行着机械化播种作业,铲车将育秧底土倒入输送带,通过自动化机器输送至播种机,在生产原料输送系统的精准操作下,秧盘、覆土、稻种等一系列播种流程高效完成。标准化秧盘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推出,为移栽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今年我们的钵体育秧主要是县内育秧和跨区域育秧,比如重庆、云南、广西等。现在我们的订单有25000亩左右了,现在生产的是重庆跨区域育秧。”三都自治县中和镇水稻育秧生产车间负责人石洪涛说。
通过钵苗播种机将种子均匀播撒在钵苗盘中,补苗率下降12%,且具有无植伤、立苗快、产量高等特点,能够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水稻钵体育秧技术能够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秧苗,移栽效率也显著提升。随着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期,企业订单量大幅增长,智能化育秧生产线开足马力,日均产能可达3000亩(约4000亩的日需求量的75%),为各地春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苗保障。机械化育秧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
“一般的工资正常是5000元,忙的话拿到6000至7000这样子,我们做起来也很开心嘛。”务工群众石国帮说。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锚定“稳面积、提单产”目标持续发力。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坚定农户种植信心;大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同步做好农民培训、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服务工作。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筑牢粮食安全防线。2月8日,三都自治县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之一,这既是对三都自治县农业现代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

“三都自治县2025年计划种植水稻16.84万亩,通过推广钵体育秧、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以及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等持续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我们还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力争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2%以上,实现增产增收。”三都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罗群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广
通讯员 周忠能 欧圣兵
编辑 高荣华
二审 方亚丽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