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作为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其刻石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存碑帖种类繁多,主要由后人整理刻石,部分原石至今保存完好。以下从主要法帖、刻者、存世情况及代表性单碑四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三大经典法帖刻石
《拟山园帖》
刻者与背景:由王铎之子王无咎主持编纂,吕昌临摹,张翱镌刻,耗时九年(1651-1659年)完成。
内容与价值:收录王铎52-60岁间的103种作品,涵盖楷、隶、行、草诸体,包括临摹古人法帖(如王羲之、米芾)和自创诗文,被誉为“天下第六行帖”。

存世情况:原石共90面汉白玉石板,现存于河南孟津王铎故居。旧拓较多,刻的很精的版本稀少。新拓成套的可以收藏。
《琅华馆帖》
刻者与背景:由王铎姻亲张鼎延家族主持刻制,石材部分疑似来自故宫旧栏板。
内容与价值:以书信往来和唱和诗作为主,共21面汉白玉刻石,展现了王铎与张鼎延交游的信札。
存世情况:1958年出土于河南洛宁张鼎延别墅遗址,现存于洛宁文管所。出土晚,旧拓几乎不存,新拓成套可玩。
《延香馆帖》
刻者与背景:刻于明崇祯年间,原石收藏于沁阳杨嗣修建的延香馆。
内容与价值:包含楷书、行草、大草等风格,是研究王铎晚期书法的重要资料。
存世情况:现存24通刻石(原25通遗失1方),藏于沁阳博物馆。旧拓存世极少。
二、其他重要碑刻
《吴养充墓表》
刻者与时间:王铎28岁时书丹(1619年),张凤翔撰文。
存世情况:原石现存于河南济源济渎庙,是王铎存世最早的作品。
《保城御寇碑》
背景:刻于崇祯九年(1636年),记录王铎参与抵御流寇的事迹。
存世情况:原石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
《大伾山题刻》
内容:包括“仙崿”“鹭涛虎岫”摩崖及《再至青坛诗碑》,展现王铎壮年时期的豪迈书风。
存世情况:原石存于浚县大伾山。
《袁可立墓志铭》
背景:为明末名臣袁可立夫妇合葬墓撰文书丹,刻于1635年。
存世情况:原石藏于睢县袁氏家族,墓志铭保存完好。


三、碑刻总量与分布
根据研究统计,河南现存王铎书丹的碑帖刻石约150通,除三大法帖外,还分布在登封、孟津、沁阳、卫辉等地。部分碑刻因战乱损毁,但多数原石仍存世,例如:
《龙马记》藏于孟津龙马负图寺;
《告文碑》藏于登封嵩阳书院;
《坐餐胜亭诗碑》藏于新安千唐志斋。
四、总结
王铎刻石以三大法帖为核心,辅以众多单碑,真实再现其书法风貌。其碑刻多由家族、友人主持镌刻,原石历经劫难仍大量存世,成为研究明清书法史的一手资料。欲了解完整名录,可参考张世科《王铎碑刻在河南》及《王铎分类全集》(碑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