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南约50公里的东方工业园,一辆又一辆货车穿梭往来其中,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2023年11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东方工业园供图)
这座由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工业园,开启了中国工业园模式助力埃塞工业发展的篇章。东方工业园位于杜凯姆市,2008年开始规模性开发并招商运营,2015年4月正式成为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这是埃塞首个工业园区。”东方工业园董事卢其忠自豪地说。
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的东方工业园,工人在工作间隙休息。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水电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园区早期建设和招商面临重重困难。园区管理方特意邀请埃塞政府官员前往中国考察、走访多个成熟的工业园区,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埃塞官员表示在调研和参观中受到很大启发,对工业园区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回国后,对我们园区的发展给予了不少支持。”卢其忠回忆说。
这是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埃塞政府于2014年成立工业园开发公司,致力于通过工业园区发展制造业,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次年,埃塞政府将东方工业园的建设发展过程作为参考,发布相关文件,规范该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
“从政策制定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埃塞总理特别办公室主任、前工业园开发公司首席执行官桑多坎·德贝贝在采访中说,中国的参与对埃塞的工业园区发展意义重大。
这是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东方工业园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内目前有149家企业,涵盖建材、钢铁、汽车组装和金属加工等行业,累计总产值达21亿美元,为埃塞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外汇收入作出重要贡献,还为当地创造约2.3万个就业岗位。
东方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经理格图·克贝贝是园区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之一。6年间,他从基层工人一步步晋升到管理岗位,对园区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这是2023年11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大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东方工业园供图)
“中国企业不仅为当地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传授了先进的技术和企业发展模式。”格图说,工业园还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他居住的杜凯姆市新建了公路和学校,变得更加繁荣。
据东方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厂长李建荣介绍,工厂刚建立时,国内派来大约80名中国技术工人,目前只留下约40人。“我们已经把埃塞员工培养起来了,现在厂里雇佣的当地工人有600多名。”
这是2023年11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东方工业园供图)
桑多坎表示,从助力搭建埃塞工业体系到人才培养,中国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埃塞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挖掘工业发展潜力,促进国家经济转型。”
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的东方工业园,工人在工作间隙休息。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的东方工业园,工人在东方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这是2023年10月31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拍摄的东方工业园。新华社发(东方工业园供图)
2024年2月16日,在埃塞俄比亚杜凯姆市的东方工业园,东方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经理格图·克贝贝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云轧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