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伯礼代表视角看,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突破口在哪?

药斗说社会 2025-03-07 05:45:51

今年,是张伯礼代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 18 个年头,身处人民大会堂,熟悉与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而身为中医药领域科研工作者的他,那份为中医药事业拼搏的责任感更是愈发地强烈。

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张伯礼始终坚信其独特价值,在十几年的任期内,围绕中医药立法、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提交了数十份议案和建议。例如 2010 年,他提出的 “政府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建议得到采纳,如今 “健康服务业” 已形成数万亿产业规模;此前多次提出的 “加快‘中医药立法’” 建议,也受到重视,最终推动了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通过,有力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今年的两会上,张伯礼代表聚焦四个关键方面,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指明了可能的突破口。

加快建立中药经典名方保护制度是其一。

经典名方历经岁月考验,疗效显著。然而,目前其保护机制尚不够完善。建立保护制度,一方面能让这些宝贵的方剂得到妥善保存与传承,避免因时间流逝或不当使用而失传;另一方面,也能规范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使其在现代医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更多老百姓带来福祉。

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同样关键。

在现代社会,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知存在诸多误区,甚至有人因缺乏了解而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加强科普工作,能够让大众正确认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治疗方式和独特优势。比如,通过科普宣传让人们了解到中医 “治未病” 理念在预防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中医药在慢性病调理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从而提高中医药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更是当下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医药产业在此背景下,应抓住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发展的契机。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例,应系统规划医药工业智能化战略布局与标准体系,制定未来 5 至 10 年的发展战略,组建 “医药 AI 产业促进联合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政策衔接、标准统一以及监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引进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以标准引领,使传统的中药制造产业迭代升级。相关部门还可实施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人工智能医药科技成果更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医药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完善医保目录,做实普药、做强大药,从政策层面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支持。

医保目录对药品的使用和推广有着重要影响。完善医保目录,将更多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中医药产品纳入其中,能够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受益。做实普药,保障常用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供应;做强大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实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张伯礼代表的视角出发,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多管齐下,通过建立经典名方保护制度、加强科普、融合现代科技以及完善医保政策等多方面举措,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信息来源:人民网/科技日报

编辑:良佑

审核:弘毅

0 阅读:0
药斗说社会

药斗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