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就在夏季攻势之前,东北民主联军1纵换将,上级将万毅换下,李天佑接替。
对于此次职务调整,万毅心里是不舒服的,但从指挥方面来说,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李天佑不仅仅是过去1纵1师的老首长,而且擅长攻坚作战,敢打硬仗、恶仗。部队在他手中可能更能发挥作用。
至于万毅的安排,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担任松江军区司令,或者到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当校长。从职务来说是平级调动,但是分量就千差万别。军人最高荣誉就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更何况东北是他的家乡,更愿意为解放家乡而奋战在一线。让他到后方不是不行,但认为在前线更合适。
最终他的任职进行改动,继续在野战纵队工作,改为政委。这是东总首长对他的“迁就”。
从东北部队将领来说,能打仗,会打仗,打硬仗的比比皆是,他被派去组建1纵,从自身角度来说,还是因为自己是东北人的缘故,希望凭借这一点,在政治上也发挥作用。传递一个什么信息,国民党军军官走上革命道路也可以在队伍中担任要职,而且让东北老百姓在思想认识到,革命队伍不像国军宣传的那样。
以上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在职务上,他不仅仅是纵队首长,而且还是七大的候补委员。七大候补委员中,在军队的不多,几位后来被评为大将的老资格,以及个别被评为上将的老资格。
他在几个纵队首长中,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也有直接上中央反映的权利。像黄克诚是候补委员,在一些问题上可以直接给中央汇报,这是他的权利。
总部还是希望顾全大局,也希望他能继续在前线发挥作用,但重点是必须让李天佑担任司令,他让出来后,担任1年政委,1948年3月改为5纵司令,直到平津战役后离开作战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