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东北解放战争:林彪玩起“一字长蛇阵”,连丢10处据点

博惠评历史 2023-05-08 01:13:09

在东北的二月寒冬里,42岁的杜聿明前往北平进行摘肾手术,前方部队交由副司令长官梁华盛指挥,东北战场短期内没有什么战争,双方迎来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此时的林彪,也没有主动进攻国军的打算。当前的东北局,作战理念仍旧不统一。就算是党中央的指示,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也随时处于多变状态。

但林彪趁着这段时间,抓住了关键的一点,除了顶在前线的绝对主力,大多数的二线部队都被调往后方,深入农村地区发展革命根据地。

蜜月期的背后,大家都在努力做着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国军方面,蒋介石相当给力,调拨新1军、新6军、第71军以及北平方面第94军第5师入关。

至此,国军在东北方面的兵力达到了五个军。

第13军驻防凌源、平泉地区。

第94军第5师、第71军第88师驻防沟帮子至盘山一带。

第71军主力驻防彰武、新民一带。

新1军、第52军驻防沈阳北郊。

新6军驻防辽中、台安一带。

所有人都明白,国军停止进攻只是暂时。只要蒋介石一声令下,东北战场又会是滚滚硝烟。东北局趁着这段难得的和平时间,也加紧进行部队整训、整编、军区建设工作。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境内整合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大军区,各部队负责军区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南满地区部队在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肖华的带领下,率先完成了部队的整编工作,山东3师并冀热辽军区部队整编为第三纵队、山东5师、山东6师整编为第四纵队,两支纵队分别由司令员程世才、吴克华率领,活动在南满地区。

原出关的10余万主力大军,也开始分散在各军区。

北满军区分配有山东7师、陕甘宁三五九旅;东满军区分配有山东2师、万毅7纵;西满军区分配有新四军3师主力;

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辖山东1师、新四军3师7旅。

曾经在东北土地上横扫日军的苏联红军,也在这一年的年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不少东北的百姓称呼他们为“新鬼子”,新占领者。

1946年,3月间。

关于苏联方面的三起密集型政治事件爆发。

1月。56岁的东北行营工矿处副处长张莘夫,带人前往抚顺和苏联人交涉接手抚顺煤矿,在返程途中,一行人在车站被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明目张胆劫持,死于非命。

2月。美英两国同时公布《雅尔塔密约》。

3月。蒋介石公布苏联红军在东北大肆拆运工矿设备一事。

这三起政治事件的发生瞬间就激怒了国人,全国爆发反苏浪潮,苏联红军自知已经无法在东北驻军,于3月13日完成了最后一批红军的撤退任务。

关键是,苏联红军从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三个大城市,以及四平这个交通枢纽撤退时,未及时照会国军接防,我军趁势清剿伪军,相继拿下了这四处据点。

这就令蒋介石很生气,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对四平丢失一事也极为敏感,在杜聿明尚未返回东北战场时,便命令梁华盛在东北地区发动全面进攻。从营口到四平这条贯通东北战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除了重要据点设兵驻防,进入东北的国军几乎倾巢出动,扑向了这条铁路。

北线战场,新1军对铁岭、开原、昌图展开进攻。第71军对法库、康平展开进攻,第52军对抚顺展开进攻。

南线战场,新6军对辽阳、鞍山展开进攻。第94军第5师、第71军第88师对海城、营口展开进攻。

都说国军喜欢玩一字长蛇阵,其实一字长蛇阵才是战场上固守据点的最佳防守方式。从营口到四平这条铁路线,林彪所部当时的部署就是一字长蛇阵。

只不过,一字长蛇阵因为防守据点太多,缺点也相当明显。所有据点都需要派兵驻防,一旦如此,这些驻防在各据点的兵力就是真实棋盘上的“死子”,或“弃子”,无任何活路可讲。

用毛主席的话说,高明的战场把控能力,往往需要积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战场主动权的必胜法宝又是那句“集中优势兵力歼敌”。

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是这个道理。

分点驻防,也就意味着分散兵力,更意味着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失去了控制力。

林彪的应对策略是,南满地区尽量在环沈阳圈拖住部分国军,北面尽快调动部队集结于四平地区,准备在四平搞一场大战。

国军沿着铁路线发动攻势后,战场优势瞬间凸显出来,无论是北线战场,还是南线战场,国军各路进攻皆大放异彩,连连大捷。

前方的梁华盛信心满满,后方的熊式辉意气风发。

在北线秀水河子,我军虽取得歼敌1300多人的小胜后,但林彪为了部署接下来的四平大会战,命令部队在开原、昌图、法库地区只是节节阻击,为部署四平战场争取时间。

国军第71军两个师相继占领法库、康平。新1军相继占领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要地已经近在眼前。

在南线沙岭,国军新6军第22师第66团进驻沙岭地区,吴克华命六个团出动,准备吃掉这个团。沙岭是一场硬仗,吴克华的四纵不仅未能突破敌人阵地,还折损了两千多兵力,无奈撤退至析木城休整。

第94军第5师、第71军第88师,也在南线取得大捷,趁着吴克华所部沙岭遭到重创后,相继占领海城、营口、大石桥。

战场形势对于国军而言,一片大好。

至此,东北战场的四平至营口铁路线已经全部贯通,环沈阳圈近郊也仅剩下了本溪一个据点。

南线战场的核心,最后聚焦在沈阳近郊的东南据点本溪。

新6军、第52军完成攻占抚顺、辽阳、鞍山既定任务后,两军并进冲向本溪。

4月1日。国军新6军第25师、第52军第14师联合进攻本溪,程世才率领三纵将其击退。

4月7日。第25师、第14师再度对本溪发起进攻,三纵程世才、四纵吴克华联手又将其击退。

但是,就是本溪这一个据点,国军以两个军的兵力进攻始终没能啃下。

两次进攻,两次受挫。

熊式辉的目光盯在地图上,开始犹豫。

他在想,到底要不要将两支部队分散在四平和本溪两点同时发动进攻。他想全力北上进攻四平,但又惋惜国军将士在两次本溪攻坚战中所作出的努力。

4月16日。

杜聿明从北平回到了沈阳。这一次归来,他要瞒着行营主任熊式辉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一个足以彻底改变东北战场局势的举动,一个让林彪在部队失去威望的举动。

他要让两百公里以外的四平,彻底成为他扬名立万的鲜红之地。

战后点评:

东北战场的我军为何一直没有硬抗国军的能力?

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要和大家聊一下顶层设计的巨大影响力。在1946年的1月到3月间,中央对于东北局的指示,具有多重性、多变性。

例如中央对东北局的指示电报:

我党目前对东北的方针,应该是力求和平解决,力求国民党承认我党在东北一定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合作实行民主改革,和平建设东北。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只有这个方针是正确的,行得通的。因此企图独占东北,拒绝与国民党合作的思想是不正确的,行不通的,必须在党内加以肃清。在目前形势下这种思想显然带着冒险主义性质,是目前可观形势下不能允许存在的。如果我们对国民党采取内战方针,我们必归失败。

又例如:

如国民党不与我谈判即向我军进攻,在友方不坚决反对,我在完全防御有理条件下(退避三舍之后),给进攻之顽以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为此必须激励士气,细心准备,不要多战。务必一战大胜,煞下顽军在东北之威风。此为历史新阶段中之最后一战,决定东北今后大局,望彻底向干部说清,不惜以重大牺牲求得这一战役之完全胜利,立下最后一次战功。

这两封电报中,提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战与不战的问题。

从电报内容,我们明显看得出来,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并不想战,争取和平仍旧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简单来说,既要告你不能打,又要告你狠狠打。

问题是,前方的林彪始终面对国军的进攻威胁,与国军之间的军事摩擦在所难免。

林彪一方面要完成上级指示,守护好东北。另一方面,还得听从命令,不能随便还手。

这就导致大家在作战中一直束手束脚,无法做到自如应对。

这就导致东北我军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处处受制,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东北风云战事仍旧在继续,那面永远飘扬的赤旗,仍旧需要时间,需要一切革命者巨大的努力。

0 阅读:13

博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