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十批中国药品集中采购里,那些国外的大药厂一个都没中标。看起来就像是他们觉得在中国市场上赚不到钱了,所以大量的进口药就开始从公立医院的货架上消失了。
其实啊,这事儿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这些外国药厂发现自己根本竞争不过咱们本土的仿制药厂。你可能会问,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世界上没有哪个药厂不想把自己的新药卖到中国市场来,毕竟这里人多市场大,而且很多药品还能报销。但是吧,这些外国药厂的新药价格高不说,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跟不上咱们这边的发展节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54ac2535f27df63b53b80d5c0259f0.jpg)
就说说那个奥比帕利片吧,这是美国艾伯维公司生产的,以前在治疗丙型肝炎方面可是非常厉害的,治愈率能达到90%。但后来呢,先是被同样是美国公司的吉利德给超越了,人家推出了更有效的药物。然后我们的国产新药也加入了战局,并且很快就进入了医保目录,这样一来,价格越来越低,最后艾伯维只能选择退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打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4bb50b36acca21af9ba9feca5842da.jpg)
一种药品在市场上消失,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它曾经有过辉煌的成绩,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里,必须时刻准备好面对被超越的风险。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咱们再来聊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仿制药为啥能这么便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148aa1678b6d2879d9ff526ae54b43.jpg)
原研药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前期的研发投入巨大。而仿制药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在原研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省去了那一大笔研发费用。比如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这种心脏病患者离不开的救命药,现在每片只要3分钱。这样的低价让大多数人都能负担得起治疗费用。已经降到这个价位了,几乎不可能再降了,所以这些外国药厂不走也不行,至少及时撤退还能保住其他地区的市场。
以前大家总觉得进口药太贵买不起,现在看到仿制药这么便宜又开始担心效果是不是不如原研药。针对这个问题,去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给出了回应,经过临床研究证明,63种集采中选药品的效果和原研药没区别。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仿制药的质量完全可以信赖。
对于那些担心买不到原研药的人其实也不用太过焦虑。进入集采名单并不意味着市面上就找不到这些药了。如果病人有需求,药企也不会立刻完全撤出市场,部分医院还是能够买到的。
很多人都在担心仿制药的质量是不是真的靠谱,毕竟价格降了这么多。去年12月30号,国家医保局给出了答案,他们做了一个临床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显示集采中的63种药品,仿制药的效果和原研药是一样的。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心里面的大石头算是落了地。
其实啊,这些仿制药的质量真不用担心。药企们经过这么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现在咱们能用上便宜又有效的药,真的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且呢,就算有些朋友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原研药,也不必太过紧张。虽然说这些进口药没有中标集采,但并不意味着在市场上就完全买不到了。要是病人确实需要,药企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市场,所以在一些医院里还是能找到这些药的。
这样一来,那些曾经因为价格高昂而让人望而却步的药物变得亲民了很多。特别是对于罕见病患者这种变化更是带来了希望。以前吃不起的药,现在终于可以考虑了。不过话说回来,医药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他们愿意降价也是看到了合作的机会和利益。比如说,当特效药被纳入医保后,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提高了药品的知名度。很多以前不知道有这种治疗方式的家庭也因此得到了帮助,潜在的市场需求也被激发出来了。对药企而言,虽然单个药品的利润可能下降了,但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也能找到新的盈利点。这对双方来说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
我们得清楚一点,如果关键的制药技术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那我们在定价上就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即使能够买到药,也可能因为价格太高而用不起。只有当我们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在面对疾病时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一些药企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难关,希望能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一旦这些努力有了成果,不仅能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有可能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优势,推动整个市场的进步。这样,未来每一个罕见病患者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治疗,不再受高价药的困扰。
说到罕见病,这真的是个大难题。因为患者数量少,市场小,很少有药厂愿意花大钱去研发新药。就算真的研发出来了,那些药的价格往往高得吓人,一支可能就要上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很多家庭因此倾家荡产,甚至人财两失。
就拿脊髓型肌肉萎缩这种病来说吧,以前治疗这种病的SMA试剂一支要70万,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幸运的是,去年国家把这种药纳入了医保目录,经过多次谈判,最终把价格砍到了3.3万一针。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毕竟这是他们一直期盼的希望。
但是大家要知道,医药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他们之所以愿意降价,是因为国家承担了一部分费用,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让他们看到了合作的可能性。一旦药物被纳入医保,它的知名度会大大提升,更多原本不知道这种治疗方法的家庭也会了解到,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市场需求。对于药企虽然每支药的利润下降了,但通过增加销量也能实现盈利。
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能自己掌握关键制药技术,那在定价上就会一直处于劣势。即使能买到药,也可能因为太贵而用不起。只有当我们自己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在未来遇到类似问题时有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
好在国内的一些药企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加大研发投入,聚集顶尖科研人才,全力投入到罕见病药品的研发中。如果这些努力能够取得成功,不仅能在相关领域填补国内空白,还有可能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市场的便利性,迫使进口原研药降价,甚至完全替代它们。这才是解决罕见病治疗问题的根本办法。
我们都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每一个罕见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再为高昂的药价所困扰。而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