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鸡娃”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教育思享 2024-10-03 22:31:04
01

以前,家长们都相信“打骂式”教育,认为只有打骂才能长记性,然而越打越倔,孩子不仅没变聪明,反而变成了反抗机器。后来他们终于悟了:孩子的脑袋不是硬盘,打多了也不会增加存储空间。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像春风拂面,润物无声,不是挥着拳头让人乖乖认错,而是悄悄滋润心田。打了这么多年,还是心太急啊,结果孩子跟你较劲,你跟时间较劲,最后发现全白费劲。

再说了,教育本该像水,润物无声,点滴浸润。但有些家长偏偏喜欢“加料”,觉得教育淡了不行,于是给孩子生活里塞满了各种“猛料”:周末补习、才艺班、钢琴课,恨不得从头辣到脚。结果,孩子每天像被火锅底料泡过一样,辣得大脑冒烟、灵魂出窍。但其实,教育的本质明明是温水慢炖,哪怕你火力全开,出来的也是夹生的,反而把孩子“辣翻”了。

02

当我们羡慕别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时,回头看自己家娃,电视遥控器都能拿反三次。而我们总是安慰自己:“天赋异禀,未发掘罢了。”直到那天娃拿着电视遥控器跑到冰箱前说:“爸爸,能帮我调个台吗?”啊,突然发现,别人的孩子像是被上天选中,而自家的孩子则是在命运的角落里打了个盹。

说到要成为别人羡慕的父母,没错,我曾立志每天要教会孩子一个新单词。然而现实却是,我在教娃“apple”时,娃学会的第一个单词居然是“Wi-Fi”。你猜怎么着?他现在不仅会拼,还能教我手机怎么连不上网。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成为别人羡慕的父母,也许就是让娃比你聪明吧。

03

幼儿园里,孩子们天真地玩着积木,而门口站着的家长们开始了无声的较量。“你家娃报了什么兴趣班?”“我们家这个刚开始上国际双语课程,还不算太忙。”“我们家在学小提琴,下一步打算送他去艺术学校。”“哇,你们家真厉害!”谁能想到,这句“你家娃真优秀”的背后,是多少父母憋屈又努力的夜晚?

再比如,父母领着孩子去参观名校,满脸憧憬地说:「只要你努力,将来也能考进这里!」孩子看了看他们:「那你们当年没考进,是因为我没出生给你们压力吗?」结果,一家三口在名校门前陷入了沉思:也许这一切的竞争,从未真正离开过家长自己内心的战场吧。

04

有些家长一开始热情满满,生怕孩子落后。辅导功课手把手,亲自上阵解决难题,简直比自己上学时还卖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家长开始走向“随意”状态:孩子写错了?“没事,不影响大局。”单词拼错了?“这个还不算差!”到了后期,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对孩子说:“孩子,不用急,等你自己悟透了再来叫我。”这样的教育进程,活像一场马拉松,家长却跑成了短跑选手,早早就瘫倒在了路边。

还有些家长,一开始积极鸡娃,各种培训班打卡,风雨无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几个月后,家长竟开始主动为孩子找“休息日”:“周末别去了吧,孩子也需要放松。”本来是给孩子卷的,最后家长率先摆烂,放弃抵抗,仿佛一瞬间参透了什么大道理:“别内卷了,大家都这样。”可是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到底是孩子需要休息,还是家长已经没力气再跑呢?

05

努力让孩子优秀,是很多父母的梦想,但是在现实中,总有些家长的教育哲学大概是:你只要考到及格线,爸爸的KPI就达标了。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后那句“进步0.5分”,都会让家长激动得像发现新大陆——“成功了!至少没有倒退!”

有人觉得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出社会精英,事实上,有些家长已经满足于每天早晨听到娃准时起床后的那句“我穿好了鞋”,这种“小步进步”反倒成了大胜利——比起培养小科学家,先学会自理,才是家庭里最伟大的成就感。其实吧,当你拼命为孩子报了无数补习班,想着他们以后会出人头地,而邻居家放飞自我的孩子却在家看动画片时,别惊讶,最后他们可能在同一个公司打工,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多上了几节鸡娃课,而已。

06

孩子在情绪爆发的边缘时,有些父母会拍拍头:“宝贝,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而另一类父母呢,直接从厨房抓起锅铲:“哭什么哭,你看这锅都炸了也没在哭啊!”孩子愣住了,情绪像被锅铲拍了一下,瞬间被吓回肚子里去了。

还有些父母常说:“我这是为你好!”每当孩子情绪低落,他们就搬出这一套理论,仿佛所有的爱都是深沉而严肃的。其实聪明的爸妈会说:“不哭了,今天带你吃炸鸡喝可乐,看动画片吧。”这样的话,孩子会瞬间觉得,原来爱的表达还可以如此简单直白,甚至好吃啊!

07

其实教育最怕的,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比孩子更想赢。明明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家长却化身成为“代劳机器”,作业全包,答案一字不差,等到考试结果出来了,家长又郁闷了:“为什么平时都是我做的作业,最后孩子考的成绩却这么差?”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关键不在起点,而在耐力。可如今很多家长恨不得让孩子一出门就坐上火箭,直冲终点。结果还没到一半,孩子就被各种补习班、竞赛压得跑不动了,家长只好安慰:“别怕,爸爸妈妈还在后面推着你呢,快跑!”

可是这样的教育,真的正确吗?

08

家长总想着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一本本启蒙读物塞得满满当当,以为能像教语文一样,教出人生的真谛。可孩子一转头就去疯跑,追着蝴蝶跑得不亦乐乎。你这边讲“生活哲理”,他那边就想着下课打几颗弹珠。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理解不在书本里,而在滑滑梯的尖叫声里。所以别问孩子懂不懂生活,他们觉得不懂生活的那个人,其实是你。

还有些家长总想告诉孩子:生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每天都有重要的“阅读理解”要做!然而孩子的理解是:生活就像数学课一样,有没有公式让我直接跳到答案?于是,家长每天在生活哲理的“公式”里打转,孩子却在想:“我能不能抄答案直接过关?”结果,让你反复强调的“生活阅读理解”,最终变成了孩子心中的“满分通关秘籍”。

1 阅读:224

教育思享

简介:想要站着生活,不想跪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