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农村振兴一切都是为了农村好、农民好,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积极配合整治整改。
这些年国家对农村大力倾斜政策,从2006年开始减负减税,农业税提留款陆续减免,农民种田不仅不收租,还要给予良种补贴,种植补贴,水利补贴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自06年开始财政部下发15万亿左右的资金到农业农村农民中来,而关乎民生的厕所改造也是投入的目标。
仅仅2019年一年的时间,国家局投入70亿资金用于厕所改造补贴。
厕所改造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要知道农村大多数的厕所以旱厕居多,夏天群蝇乱舞,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全国上下开始了农村厕所大改造,拆旧厕建新厕,把旱厕改成水厕。统一样式统一规定,整齐划一。
自来水进户,直接通进厕所,水冲式厕所改变了农厕臭气熏天的景象,彻底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然而改厕的背后也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一切好与不好还要经过农民的亲身体验,要经历季节和时间的考验。
随着冷空气不断的在我国各地肆虐,这个冬天让人看不到去年暖冬的样子,仅仅农历11月,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结冰模式。
早上还未起床就能感觉到被窝以外的寒意,等到太阳高升,起来一看,冰冻果然如期而至。
院子大盆里的水已经被冰封,自来水龙头也被冻住,刷牙洗脸也成了难题。
然而更尴尬的来了,今年水冲厕所刚刚改好,上个厕所想要冲水,却发现无水可用。
水管被冻住了,水箱里没有水,无法冲厕,干净的蹲便器这样被污染了。
这样的问题相信不是一家出现,同样农厕改革遇到的问题也不仅是这一个,至少有四个问题被人们所诟病。

01
拆旧厕的问题
农村很多人家都是把厕所建在院外,毕竟对我们穷讲究的农村人来说,厕所毕竟是肮脏之地,在家里总归有点不适应。
但是在人居环境的治理之中,宅基地以外的空间必须清理干净,棚舍猪圈,厕所狗窝一律不准建造,拆除是必须的。
而把旧厕拆了以后建新厕的费用并不低,人工材料等等一千块都是少的,这笔钱谁来给,最后都是农民自己出钱。
02
马桶、蹲便质量问题
作为一位生产过陶瓷品的农民,深知瓷器的制作流程与质量好坏之分,为什么有的马桶能卖几千上万,然而有些则是百八十块?
这就是好坏的区别,从用料用工,到表面釉料,再到节能节水,烧制温度与时间等等问题上都有关系。
许多残次品卫浴都流落到了农村,而厕所改造中的免费蹲便更是低质量的产品,遇到磕碰,温度骤降,水压大等问题,就会直接开裂。
在长时间使用后,颜色会发黄,甚至于表面开裂,在节水方面更是不堪,水小了根本就冲不掉,水大了太废水。

03
冬天的上厕所问题
冷冻之下无水可用,只能通过水压水井,提水冲厕,而且水箱也很容易被冻裂。
再加上农村自来水管的维护问题,每年都会出一笔费用来维修这些因冰冻而坏的水箱、蹲便和水管,材料、成本、人力等等都需要资金。
04
公厕建设问题
许多地方的厕所改造中,公厕资金已经下发,每个都有10万左右,然而建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于很多地方都没有建造。许多农民和外来人员在外面依旧面临无厕可上的问题。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上,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虽说是专款专用,但是这些钱最后的使用并不是下发到老百姓手中,也不是给村集体,这些材料的采购,补贴下发最终谁得益我们也是一无所知。
但是作为建设农村,改善农村厕所的大好事,却因为一些地方不能因地制宜,强制性“一刀切”,让现在处在零下的村落无厕所可用,无水可冲,最后还是农民自己来买单。
这样的局面如何来破?有些农民自己又买电热线缠绕在自来水管上,但是这些电费,以及电热丝的费用仍旧是由农民自己来出。
来源 | 百家号
作者 | 村长晓佳一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我们致力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联系我通知删稿事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也欢迎投稿,邮箱xwty66@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