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麾下将领,很多人终生带有徐式烙印,唯两人被粟裕神奇抹去

独坐山巅 2023-08-13 19:55:40

前言

徐向前元帅作战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敢打大仗恶仗,勇于和对手对着干,有着普通人所不能及的胆识和勇气,特别是在打歼灭战时“胃口”大得令人震惊,常常会以少胜多,步步出敌不意。

曾带出来一大批英勇善战的大将。如韩先楚上将、许世友上将、王建安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再道上将、郭天民上将、秦基伟中将等等,还有李先念等众多没有授衔的军事家。

徐式风格深深地烙在这些大将们身上,做战勇猛,擅于筹算,虽然说无法打不出孟良崮战役这样的神仙仗,但却透着一股让人大惊失色的拼劲。

唯两人的徐式风格被粟裕神奇抹去,他们是陶勇、王必成,我们一起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名大将。

一位从贫穷到将领的蜕变

徐向前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将军,他的生平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成长之路更是充满着波澜壮阔的故事。

徐向前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环境,他的家庭情况非常清贫,没有那么多多余的钱供他用。但是,徐向前却没有而自甘堕落,相反,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与工作,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在年幼时,徐向前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的父亲长年在外务工,母亲则在家务农,全家人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为了缓解家庭的压力,徐向前辍学后先是在工厂里上班,给家里挣取一份微薄的收入。

可是徐向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课程,尤其是对于数学和物理像这样的学科非常感兴趣。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智慧,考进了一所军校。

在军校里,徐向前很快脱颖而出,呈现出了他过人才华和勇气。他很快就被破格提拔为干部,并参加了大量重要的军事行动。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上级领导赞扬和奖励,渐渐成为军队中的一位领袖人物。

在长期的战争中,徐向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领导能力。他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能力,他的军事才华和人格魅力,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和崇敬。

最后,徐向前荣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军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十分重大的贡献,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独创游击战术和毛泽东的十六字游击战术有相似之处

1929年初,徐向前被上级领导派到湖北西北地区,任职31师副师长。

当年年底,徐向前入选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斗争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独创游击战术。他与战友戴克敏(说老也不算老,因为戴克敏牺牲时,也才26岁)一块儿起草了《军事问题决议案》,在这份决议草案中,徐向前归纳了自己的战略战术:

集中化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可能呼吁群众参与。军情不明不与战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用跑圈的方式。敌人若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徐向前的游击战术十分熟悉,和毛主席先前整理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十分相似。

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毛主席就异常注意在敌强我弱形势中的斗争方式,之后的井冈山熄火岁月中及他与朱德、陈毅开创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过程当中,朱毛红军的游击战术日渐成熟。毛主席将这些战术概括为精炼的方针,这一方针从最初的八字到十二字,最终固定为十六字的一个过程,成为了中央红军屡克强敌的法宝。

我们可以看看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和徐向前游击战法的对比。毛主席这样归纳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而徐向前的游击战术则更深入,除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那样和毛主席神同步的语言以外,也有如集中和分散问题的论述、呼吁群众作战原则(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军情未知不战、跑圈(迂回作战)和不和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敌军战斗等。完全可以这么说,徐向前的战略战术,是对毛主席十六字游击战口诀的精细化和扩展!

徐向前作战风格的嫡系传人韩先楚

1913年2月份,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童年时期过的非常艰难,曾当过地主家的牛倌,还跟着师傅学习过数年的篾匠,日子非常艰难。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韩先楚当初正是少年,他在老家参加了农民协会,经常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那时候社会主义中国大地已经流传开来,全国各地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韩先楚自然也参与进来,还任职了一段时间家乡的土地委员。

1929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1930年,韩先楚参加了当地的地方游击队。然后他就秘密参加了共产党,成为共产党的成员。

1938年初,韩先楚在徐向前的率领下,与日军进行血战。在一场战役中,韩先楚带领689团在戴家瑙与日军不断近身搏斗、白刃冲杀5个来回,活生生地击退了日军7次进攻,他的英勇表现也深受刘伯承的赞叹不已。徐向前也说过,韩先楚真坚强。之后,韩先楚在冀南和冀鲁豫边地区根据决战开辟了抗日根据地。

1940年,韩先楚因战功被提拔为副旅长、代旅长。

1941年3月,韩先楚领命离开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充电学习,直到抗日战争胜利,都没机会上前线。这对于一个铁血战将而言,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学习为了更好的战斗,韩先楚是憋着一股劲。

1946年韩先楚南满作战同持此理,正面迎击,步步观测,看到可乘之机就立刻打反击,小小四县之地,竟然一次又一次防堵成功,对面的总帅是国军黄埔一期顶级智将杜聿明,由此可见韩先楚的精明能干与果决到了什么程度。

身为徐向前的嫡系传承人,韩先楚还真的是把红四方面军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作风给延续下去了。

但是这两个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被粟裕抹掉徐式烙印人,他们便是粟裕手下并称叶王陶中的两位,华野四纵司令陶勇,六纵司令王必成。

拼命三郎名不虚传

“叶王陶”联手打的第一仗,便是赫赫有名的黄桥决战。陈、粟考虑到,陶勇的手中仅有2个团,军力不足2000,因此用以防守黄桥,而将叶、王两部隐蔽聚集于黄桥西北地区待机,作为重要突击力量。

叶王陶紧密配合,内外夹攻,一仗歼灭顽军89军两个师和三个保安旅。从此以后,“叶王陶”名声就流传开来,根据地军民都说它是陈军长的三只虎。

“叶王陶”在一块联合战斗时,华野基本上战无不胜;可是当“叶王陶”被拆开使用时,仗就打不好。例如“七月分兵”以后,1纵和4纵率军单独进攻,最后遭敌重挫,差点被围歼;6纵留到粟裕身旁参与南麻、临朐战役,遭受巨大损失却斩获不多。

莱芜战役,王陶两纵都参与了,王必成六纵担任阻击,陶勇四纵负责围堵和穿插,许世友九纵和宋时轮十纵负责到西边动河上架桥,王建安八纵一起担任总攻。

几个纵队都有各自的任务,各有不同方位,除去成钧七纵和陶勇四纵任务略同,其他都为各打各的。

王陶两位见多了这样的打法,波澜不惊,各种神仙操作,把国民党军真接打崩了,作战体系紊乱了,部队全乱掉,自丧战力,所以能够在那么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这样的体量的作战,放在其他野战军通常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七月分兵后转移鲁南,则是一种标准的粟式打法。陶勇、王必成两个纵队结成一团,没有明确战役目的,只求扯开国民党军攻击山东的阵型。最终虽说没有成功,但打法的内核,粟裕基本上灌输给王陶两位了。

粟裕战场上的神奇打法

首先就是粟裕善于掌握分析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规划,可以清楚自己所肩负的任务在全局性中是怎么样的意义,可以合理领悟中央军委全国性战略布局,而并非仅限自身一隅之地。

战前对可能会影响战役走向的所有要素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分析,务求将所有可能都考虑进去,因而粟裕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问题,战前分析也更加全方位,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因为粟裕具备更加宏观和远大的战略思维,却非常重视细节,因而才能无往而不胜。

再者就是迎敌时善于先发制人,努力争取战争主导权。面对敌人几倍于我军,粟裕通常选用先发制人,扰乱敌人布署,进而从当中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进而一举扭转局面,转败为胜。

战士粟裕充分展现了他对于战场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常常以主动地战略行动吸引、激发、迷惑和疲惫敌人,促使敌人压根摸不清我军意向,进而疲于奔命,内部结构深陷混乱和冲突。这样我军则始终占有战场主导权。

第三点便是粟裕用兵极为灵活,善用奇兵。在大兵团作战中,直面数量庞大彼此纠缠的敌我双方,粟裕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的创造局部优势,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乘势削弱敌人。

结语

徐向前与粟裕均是我国解放战争里的优秀大将,他们在战术上的独树一帜眼光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了战场的强者。

两位大将都受到了毛主席的信任和青睐,在建国后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位,为我国的军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的战术思想和指挥风格,均为后来的军事领导者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2 阅读:3286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74

用户16xxx74

8
2023-09-05 22:04

徐、粟军事才是真的,但徐更稳太会带兵了!

冯吉

冯吉

7
2023-08-14 20:53

徐向前是开国元帅

奇当年

奇当年

2
2023-09-06 00:02

徐帅打战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