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及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印象。在8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裁军100余万,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刹那间震惊了全球。
因为大裁军的工作,恢复军衔这个问题延迟了3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当时为什么要大裁军。认真地说,这也是走精兵之路关键一步。根据9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也说明精兵之路的重要意义。百万大裁军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百万裁军是一种必然
1985年6月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议题围绕着那时军队建设的改革方案及精简整编部署工作,致使这一场会议变成中国军队建设史上里程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邓小平在发表致辞时竖起的那一根手指。这根手指指是指一百万,裁军一百万!
邓小平坐在发言席上,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地演说自身对新时代下军队建设的理念与建议,在这一讲话中,他主要提及了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所遇到的最急切的难题,应该是现代化发展。
因为经济基础才能够决定上层建筑,部队建设也需要为新中国的发展妥协,鉴于种种考量,邓小平最后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给出了振聋发聩的“百万大裁军”发展战略。
裁军,并不只是减少军队数量,减少军队多余开支,那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世界政治局势的一种勾心斗角。往小了说,是国家发展和战略路径的改变。此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裁员更像对解放军的一次大手术,犹如仙侠小说里主人公颇具脱胎换骨之意。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至今,中国便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由于冷战之下的国际局势和世界上的反华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军队的建立长期处于“盘马弯弓箭不发”临战准备的状态。
一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面临的外战也可算暂时告一段落。与此同时,对越反击自卫战中也说明了一些中国军队存在的问题。解放军的“臃肿”问题尤其明显。
这种情况并非对越自卫反击战暴露出来的,由于种种历史因素,解放军的“臃肿”问题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了。
这种问题在对越反击自卫战前,中国军队里的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着无需艰苦训练,只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和晋升机会。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国家军队而言,无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裁军是为了“消肿”,为了解放军军队中出现的这种不正的风气,为了让解放军军队“脱胎换骨”。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还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人多钱少”,军费不足。
减和尚不如拆大庙,我先退
这天,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到南京军区视察,在和军区政委郭林祥谈话时提到,裁减军队员额有一些艰难,推进起来有些迟缓。
郭林祥听后,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他对余秋里讲,我们的军队从50年代便开始精减,到目前是减了又增,增了又减,一直都没有处理好关键问题。
郭林祥便对余秋里说,从历次精减来看,必须树立一个观点:减和尚不如拆大庙。
余秋里听得出来,郭林祥在这个方面是有深度思考的。于是,便让他好好说一说,提提建议。
郭林祥继续说道:“所谓拆大庙,便是合并几个大军区,如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
余秋里点了点头,说:“好是好,就是干部不好办?”
郭林祥说:“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向守志当司令员,傅奎清当政委。我能下来。”当时,余秋里并没有同意。
随后,杨尚昆知道这件事后,告诉郭林祥:“你这个意见非常不错!”就是这样,郭林祥从南京军区退下来,后被任命为了解放军纪委书记。为了中央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落实,郭林祥主动让位,坚决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像这样的“不为名,不为利”,备受其他干部们的称赞。
1990年的春天,76岁的郭林祥主动提出:年纪大了,应当退下来,让年轻人上去干。
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这么说:
“从这点讲,我依然有自知之明。有一些人不是不愿下吗?以及一些高官。人嘛,应当让位。我下来时,没有什么心理失衡。”
退休之后的郭林祥依然牢记关心国家大政方针。他说:
“不管是国家大事,军队大事,或是世界大事,我依然关心。”。
郭林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农民走向身经百战的将军
郭林祥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16岁参加红军,在枪林弹雨中逐渐蜕变为我军一位高级将领。
1935年4月,为保护领导机关安全通过云贵两省交界处的七盘山,郭林祥所属的连队奉命掩护。
在激烈的战争中,连长壮烈牺牲,指导员郭林祥扛起了大梁,命令军队全力掩护,渡过寡妇河,占领高地。这时,营长的指令来了,要他们就近进行阻击任务,没命令不能撤退!
形势愈来愈危险,大量的敌人向他的山头涌来,有一个战士喊到:“指导员,快撤!敌人快上来了!”
郭林祥对战士们大声说道:“一步也不能退!我们的命令是死守!没有命令绝不能后退!”
郭林祥率部拼命力战,狠狠地拖住了敌军,实现了掩护任务。
因战况激烈,陈赓和宋任穷一直以为郭林祥早已牺牲,当他衣衫褴褛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陈赓开心地说:“啊!你们回来了,辛苦了!还以为你们都壮烈了!”
1946年7月,盐城保卫战拉响,首战伍佑镇,郭林祥和皮定均的指挥所就设在某处墓地中。
某一天,敌人的两发炮弹扑面而来,指挥所受损比较严重,郭林祥屹立不倒,皮定均可不淡定了,说:“老郭,赶快找些木头和门板加固一下。”
郭林祥则说:“这个时候到哪儿去找啊?现在啊,只有听天由命了。”说起来也奇怪,从这以后,指挥所再也没有被敌人的炮弹光顾过。
之后,皮定均说:“还是老郭有定力,大将风度!”
三个大军区政委之路
1955年,郭林祥荣获少将军衔,成都军区成立以来,郭林祥任职副政委,一下子变成了大军区的副职。
但没多久,郭林祥就接任了身兼数职的李井泉军区政委一职,郭林祥能步入大军区正职也是有部分运气在的,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天赋足够担任。
自此,郭林祥就成为了少将中第二位任职大军区实职的人,而第一位是担任昆明军区政委金如柏。
1973年,郭林祥被调往总后勤部就职政委。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凡是调职工作,郭林祥钧只身一人,不带一人,秘书、警卫、司机、全由新单位选派。
正常情况下,如果带上一些自己熟悉的老干部,在第一次进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就能够更迅速地上手工作,并且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但唯独像郭林祥这样的是十分罕见的。
这可能是因为郭林祥在长期的斗争中,看见了许多受周围人牵连的案例,因此他并不愿意自己的行为再让身边的人受到牵连,最终选择了独来独往。
郭林祥上任后,就会有人建议他一定要立在一派中,否则就会犯错。因为那时候在特殊时期,总后勤部也分了两派,一派保邱,一派反邱,而邱指的是总后政委邱会作。但郭林祥振振有词地拒绝了:“我是总后政委,并非哪一派的政委。”
而这也是郭林祥是刚从5年的劳动改造中拯救了出来,有一些人看见郭林祥没支持自己,于是便威胁他:你不站在我这一边,我就给你贴大字报,让你再接受惩罚。
对于这样的人,郭林祥是一点也没有屈服,回击道:“我是中央派来的,我不管你们是哪一派的人,如果你觉得写大字报就能将我吓唬倒,那你就随便写吧。”
这群人看到用好言好语和威胁也没有笼络到郭林祥,都不敢和他闹得太尴尬,于是便弱了下来,不会再发展郭林祥了。
随后,郭林祥在工作上也是说到做到,凡处事全都都是以事实、正常、原则为基础,免受两派中任何一派影响。
但是这样做实在是很艰辛,有来自上级、同级、下级等各处阻力,工作开展地十分迟缓,但郭林祥也没妥协,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拼尽全力来维持部队的稳定,最后这些努力也让郭林祥获得了很多的成绩。
1975年,郭林祥由于内部团结问题,被调任到新疆军区任职政委,那时新疆军区也是十三个大军区之一,他在新疆军区以很大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亲自进一步高原边防连队、哨所进行调查分析,大力培养民族干部,使军区部队各项任务没多久步入正常的轨道。
到1980年,他又调至南京军区任职政委。在1988年,郭林祥迎来再次授勋的机会,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90年,他才真正地退居二线。而此时,他已经76岁了。
2010年4月25日,郭林祥将军与世长辞,享年96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