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周总理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从此,开国十大将的排名就成为了中国大江南北热议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这一排名中,陈赓的位次无疑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作为资历和战功都数一数二的他,被排在粟裕、徐海东之后还能被人所理解,但是不如黄克诚,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了。
从资历来看,陈赓是1922年入党的,粟裕是1927年入党,徐海东和黄克诚则是1925年入党。
在粟裕和黄克诚还在读书,徐海东还在做窑工的时候,陈赓就已经投身到了革命活动之中,并在1923年的反日斗争当中首次负伤。
在我党的早期斗争中,陈赓就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政治才能,其中在“中山舰事件”中,陈赓更是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与蒋介石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对于这部分的经历,可以说不管是粟裕、徐海东还是黄克诚都是一片空白。
那么,早就在党内崭露头角的陈赓,为何会在评选中落后这三位呢?
其主要是因为,陈赓在红军时期的贡献不如徐海东,在解放战争时期不如粟裕,在政工方面不如黄克诚。
先说红军时期,当时粟裕尚未显山露水,但是徐海东却格外耀眼。他是红二十五军的灵魂人物,率领着红二十五连战连捷,打得反动派闻风丧胆,被誉为“徐老虎”。
在长征过程中,红二十五军是唯一一支不仅没有减员,还有所发展的部队。
当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部队缺衣少食,急需资金来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徐海东的部队不仅兵强马壮,而且粮饷充足。
毛主席因此决定向徐海东借款,以解燃眉之急。
毛主席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徐海东,信中写道:“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毛泽东”。
徐海东收到信后,感到非常愧疚,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早些想到要支援中央红军。
他立即询问供给部部长查国桢部队还有多少钱,得知还有7000块大洋后,徐海东决定留下2000元,将剩下的5000元全部送给党中央。
徐海东不仅送去了5000块大洋,还动员部队将部分武器、弹药、过冬的服装送给了中央红军,并从十五军团划出一个骑兵团,交由中央直接指挥。
多年后,毛主席仍然对徐海东的这一行为念念不忘,称赞他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有多强?我们不仅能从这一故事可见一斑,还能从蒋介石给他开出的悬赏金额上看出来。
当时,徐海东的悬赏金额是25万大洋,跟毛主席、朱老总的悬赏金额一样。
而陈赓在红军时期,由于负伤先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加入了中央特科,主要从事情报工作。
在前往中央苏区后,陈赓虽然也参与了一些战斗,但是很快又因为负伤前往了上海治疗。
在长征期间,陈赓也是多次负伤,这令他失去了很多立功的机会。
与陈赓类似,黄克诚也在红军时期没那么耀眼,只不过他不是因为负伤,而是因为坚持对“左”倾领导提出批评,而遭受了多次降职,最严重的一次直接被降为了战士,虽然之后又被启用,但是也错失了很多建功机会。
而粟裕在红军时期,其职务为红四军参谋长,由于红四军是毛主席和朱老总直接指挥的部队,所以他没有多少展现自己的机会。之后,粟裕也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了苏区坚持斗争。
因此,在红军时期,陈赓的战功是低于徐海东,与黄克诚持平,但高于粟裕。
而当时间进入抗日战争时,陈赓这才真正意义上名声大振。
陈赓所率领的386旅可以说是八路军的绝对王牌,他率领着386旅驰骋在华北抗日前线,参与了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多次著名战斗。
在神头岭伏击战中,陈赓巧妙利用地形,精心部署兵力,成功打击日军运输车队,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在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时,陈赓在长乐村指挥386旅歼灭日军2200余人,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在百团大战中,陈赓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并一举攻克榆社县城。
1942年10月至1945年4月,陈赓指挥沁源军民进行了长达30个月的围困战,粉碎了日寇所谓“山地剿共实验区”的图谋,创造了人民游击战争的范例。
而黄克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则为建议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并且担任344旅政治委员,参与了指挥温塘、张店、町店等战斗,并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起,黄克诚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下华中豫皖苏边区,组建八路军第4纵队并任政治委员。后转赴皖东北,整编部队为八路军第5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徐海东虽然在抗日前期也奔赴了抗日前线作战,但是他不久后便反复生病,基本上告别了战场。
粟裕在抗日期间的战功也与陈赓同样显赫,他在1938年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执行侦察任务,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
1939年,粟裕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歼日伪军400余人,俘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
1940年,粟裕与陈毅指挥黄桥决战,击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歼敌1.1万余人,一举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1年,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扫荡”,歼日军1300余人。
1944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
1945年,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海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
从这一时期来看,陈赓与粟裕的战绩不相上下,略高于黄克诚,远远高于徐海东。
其实,陈赓如果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势头,他的排名根本不可能那么低,甚至超越粟裕也不再话下。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却因为两件事被粟裕彻底拉开了差距。
在1947年的确山战役中,陈赓作为指挥员,在制定计划时出现疏忽,忽略了三个制高点中的一个,导致敌军加强防御,延缓了我军的进攻进程。
此外,他在协调兵团之间的合作上也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整合各兵团的力量,导致协同作战出现问题。
当敌军增援确山时,陈赓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反而在战场上被动应对,最终不得不撤退。
在1948年的宛东战役中,陈赓在处理张轸兵团时,未能及时识破张轸的计谋,相信了张轸的电报,认为对方会继续东进,从而命令第4纵队撤离,这导致我军错失了全歼张轸兵团的机会。
陈赓的这两次失误令毛主席认为他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能力上稍显不足。
而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则展现出了他指挥大兵团作战时的极强能力,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击毙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张灵甫,令其威震海内。
之后,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主力共44万人,活捉杜聿明,更是令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声望。
毛主席在战役胜利后直言:“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而黄克诚在解放战争时期,则主要在东北进行政治和后勤工作,为巩固东北根据地,组织人民支援辽沈战役做出了杰出贡献。
徐海东因为身体状况太差,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都在养病。
从上述回顾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陈赓资历较老,但是他在解放战争和红军时期分别落后于粟裕和徐海东,因此排在他们后面并不奇怪。
而在与黄克诚的竞争上,虽然陈赓战功略胜一筹,但是政治上却远远不足。
要知道,黄克诚在东北的政治工作是属于奠基作用,没有他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辽沈战役的胜利。而且黄克诚在平津战役后,负责管理天津,令天津迅速回到了正轨,这个政治影响力极大,所以功劳也很大。
因此,陈赓不仅在与粟裕、徐海东的竞争中落后,与黄克诚相比也略显不足,只好在开国十大将中位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