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之“恙”,古人的恶梦之一

渔人说文史 2025-02-25 13:43:07

久别重逢时,若卖弄文墨如我者,或是真有涵养的文化人,总会来句文绉绉的“别来无恙否”。昨天复更,我也如此,就有人问:“这恙是作何解?”

按照通行说法回答,“恙”指疾病。然而细想,为什么久别初见,第一句却是问人有没有病?不应当是问人身体是否康健,显得更礼貌吗?

关于“无恙”,最早的可能是《易传》中的记载:“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也就是说,“恙”不是指疾病,而是指“恙虫”。这种虫极可怕,可以食人心,古人怕染上别人身上的恙虫,所以有问“无恙”的习惯。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也有对这毒虫的记载,大体与前面的引文相同,笔者推测很可能是应劭从《易经》中借鉴的。而唯一的区别,是没有上述的那般疹人:“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大概东汉人的知识量已经显著增加,不至于还在传什么“虫食人心”的恐怖说法。

然而,《易经》毕竟是与卜筮相关的书,对于民俗的说法尚不足为据,而《风俗通》也好记述神怪之事。“无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并不能听他们闲扯。毕竟,战国末楚人宋玉的《九辩》中也有“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之句,而此中的“无恙”,当是作“无病”解。

从“恙”字的本义看,《说文解字》中说,“恙者忧也”。由忧愁而引申,遂有疾病之义。因此可推知,“恙”字表示恙虫之含义,其出现应该晚于疾病之义。如此说来,上述关于“无恙”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只能以另一种角度为我们提供参考。

说回恙虫,今人并不十分惧之,甚至多未听说过,但对于古人,此虫确能致命,直到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详述了防治恙虫病的方法(书中称为沙虱),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当属最早。

后来,随着居住及卫生条件改善,染上恙虫病的几率不再高了,“无恙”转而成为纯粹的一句问候。不过,前些年仍有听闻恙虫病致死的不幸事件,故而对于这种小虫子,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一旦被恙虫叮咬,出现身体不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身体仍可无恙。

0 阅读:4
渔人说文史

渔人说文史

文以载道,兼贻诸君为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