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节气中,百姓将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末伏是最后一段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指的是末伏时期气温高、湿度大,容易造成湿热邪气入侵体内,导致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状。因此,在末伏时期,应当特别注意身体健康,进行适当的清补。
末伏时期,养生以健脾益气为主。健脾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力,益气能提升体质,增强免疫力。在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杂粮粥、清淡蔬菜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身体脱水。在末伏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后时机。
“中伏热不透,末伏热死牛”
头伏通常持续10天,从7月11日至20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愈发炎热。接着是中伏,为期20天,从7月21日至8月9日,这段时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时候,白天的高温和夜间的酷热让人感到不适。
然而,今年的中伏有些不同,全国多地出现降雨和台风,导致气温没有像往年一样酷热,这也可能意味着酷热的天气可能会推迟至末伏。末伏通常在立秋之后,有一定时间会持续高温,被形象地称为"秋老虎"。
另外,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寒甚则热,热甚则寒,这意味着如果中伏时气温没有达到炎热顶峰,那末伏的严寒可能会加剧。但是,在民间有"双春闰二月,春秋不见天"的说法,这是指如果闰年的二月有两个春天(即立春前后都有温暖的日子),那么春季和秋季可能会较为阴雨频繁,显得比较寒凉。
2023年“秋老虎”猛不猛?
其实,秋老虎猛不猛,看的是处暑节气。处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暑气逐渐减弱,高温天气开始减少,白天依然炎热,但早晚已经有明显的凉意。民间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说法,形象地描绘了处暑后的天气特点,确实如同秋老虎一样,白天热,但早晚已经凉快,昼夜温差加大,降水减少,空气湿度下滑。
而关于秋老虎的持续时间和凶猛程度,确实会受到立秋后的雨水情况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如果立秋后有大量降雨,将有助于降温,秋老虎的影响会相对较短;反之,降雨少,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秋老虎的天气酷热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再就是还有一种说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节气和气候的观察和解释往往与自然现象相关,形成了各种有趣的俗语和谚语。
民间认为立秋是秋老虎凶不凶的关键时刻,而立秋是在早上还是晚上决定了秋老虎的性质。如果立秋是在早上,那么秋老虎就不凶,天气相对凉爽;而如果立秋是在晚上,秋老虎就非常凶猛,天气异常炎热。
此外,还有关于秋老虎的“公母”划分说法,认为秋老虎分为“公秋”和“母秋”。其中,“公秋”较为凉爽,而“母秋”则更加凶猛。这种说法将立秋的时间与秋老虎的性质联系在一起,从农历六月立秋和七月立秋划分出“公秋”和“母秋”。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二,按照前面说的,今年是“公秋”。立秋后,秋老虎应该不会那么凶。根据这几天的天气来看,秋高气爽的日子应该快到了。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用户10xxx57
说了个寂寞
过去†回忆
说了半天废话,还不如放个屁呢!放个屁还有臭味呢[好生气]
蝉翼上的乡音
裹脚布。
子墨白
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好像啥都没说
egg哥?
今年感觉格外热。也许是上年纪了。
一只呀嘛大熊
要看有没有雨,等于没说。
猫。的主人。
乱解释的。处署的处是正当时的意思。所以处署也是处在最热的季节
solitaryw
六月二十二立秋,麻烦你看一下日历
21世纪少女森
睁眼秋和闭眼秋:老辈人以:白天为睁晚上为闭。不是以十二点来区分。至于公秋之公是农历单双来分。爱和老年人一起聊天的达州人。
zzzzzz~~
夏天才也三分之一,你说后面热不热,去年前年到十月下旬才凉下来。
衬自心酸
我们这边已经进入中伏不热。立秋以后秋老虎肯定热。和去年一样。秋天也就是一个月时间
用户15xxx73
不懂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