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各大教育咨询机构都陆续发布高校排行榜,针对中国内地高校2024年的整体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最近远哥发布的高校排行榜来看,医学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进步最为明显,大量“双非”高校都闯进全国100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211高校竟然都跌出全国100强。如果是国家照顾性211高校,排名比较靠后,或许大家还能理解。
但是很多高校当年是凭借自身实力成为211大学,国家政策和资源20余年进行扶持,整体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如今被称为末流211,也是让人感到意外。
这些跌出全国百强名单的211大学,在科研项目与成果、人才培养、学科评估、师资团队等各方面都都逐渐“掉队”。
根据软科版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那些掉队的非照顾性211大学,看看这些高校的整体表现。
第一所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103。学校当年由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合并而来,主要优势都集中在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学科。
随着山西煤炭行业的逐渐没落,太原理工大学发展受影响,传统学科科研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开始凋零,这也是太原理工这些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作为省属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获得的资源有限,旁边还有山西大学和中北大学,所以学校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进行转型,学科和科研项目方面进行更多创新。
第二所河北工业大学,全国排名109。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市,但自身又是河北省属211高校,主管部门所在地和校区驻扎地不一致,河北工业大学的地位很尴尬。
河工大在政策和资源方面得到的扶持同样有限,而且在全国的存在感都很低。但学校优势专业还是较为突出,比如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都是核心优势学科。
天津城市发展出现问题,使得驻扎在天津市的高校都受到影响。河北省又重点扶持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这样使得河北工业大学的发展空间变得极其有限。
第三所大连海事大学,全国排名113。这是我国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也是我国海洋运输里面的特色名校。由于学科发展相对单一,整体实力并不强。
学校的主要优势都集中在交通运输(海洋运输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造船与管理方向)、法学(国际贸易法方向)等,相对来说学科体系小众,更偏向于培养专业性人才。
因此,大连海事大学更偏向于应用型,而并非是研究型,这一点对学生的就业有利,但是对于学校的科研以及学科体系评估等就很不利。
第四所东北林业大学,全国排名112。这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高校,每年的经费还是相当可观,但受到地理位置影响,自身发展也明显受限。
比如最近这些年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学校的科研成果不如其他211高校,加上学校优势都集中在林学、森林工程、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对高分学生吸引力,有限导致生源质量不高。
第五所东北农业大学,全国排名122。同样是黑龙江的211高校,作为省属高校的东北农业大学,为东北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自身发展确实也出现问题。
地理位置的劣势加上经费有限,优势学科又集中在农学、林学以及农业机械等方面,虽然以往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整体转化率较低。
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农业大学人才主要靠内部培养,很难吸引到高端青年学者,这样导致学校的科研队伍容易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将来国家科研项目的承接。
第六所辽宁大学,全国排名131。作为综合性高校,辽宁大学综合实力理论上应该更强,但整体的排名却在不断下滑,确实需要引起反思。
辽宁大学主要优势都集中在文科领域,特别是工商管理、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2025年经费预算不足20亿,极大的限制学校发展。
第七所四川农业大学,全国排名141。第八所延边大学,全国排名168。这两所高校都有明显退步,甚至已经被大量“双非”高校超越。
从实际情况来看,四川农业大学和延边大学在上个世纪都得到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大量国家领导人都曾到过两所学校视察,都有过辉煌历史。
但两所高校都并非是位于省会城市,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四川农业大学优势集中在农学,延边大学则是集中在语言文学和医学等领域,理工科实力都很薄弱。
以上8所211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基本都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即自身地理位置不佳,还有整体的办学经费有限。部分高校还会受到学科因素影响。
虽然这些211高校在排名方面不如部分双非高校,但是在保研率方面还是很有优势。还有参加国企以及事业单位招聘,211高校身份还是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