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木埋在地下,为啥地上还要堆个小土堆呢?看完才知古人多聪明

夜半读诗 2024-10-15 13:54:09

有诗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指的是,即使人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中国墓葬上方,一般会封土成丘,这个土丘就是诗中说的“土馒头”,即是“坟”。

而国外的墓葬则不一样,比如美国公墓大多是森林草坪式的,但在中国,坟丘却是普遍存在的。

你是不是有时候也会奇怪:棺木明明埋在地下,上面为何还要弄个小土堆呢?

01

清段玉载注《说文解字》:“墓为平处,坟为高处。”

那么,墓上的封土是怎么来的呢?据说跟圣人孔子有关系。

中国古代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封土的,《周易》说,“古之葬者,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时间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

这时候孔子就想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到一起,可是问题来了:父亲叔梁纥葬在哪里他不知道啊!

因为叔梁纥在孔子三岁时就去世了,而他父母又是没正式举行礼仪结合的,所以孔子到母亲去世都没墓祭过父亲。而且那个年代的墓地既不封土又不种树,孔子找也无从找起啊。不过困难再大,孔子也要去找,最后这事感动了大家,在鲁国传开了,有热心人就帮孔子找到了他父亲墓地的确切位置。

年轻的孔子,终于实现自己的心愿,并为父母筑造了高四尺的坟墓,还在旁边种了树作为标记,开创了“墓而坟,夫妇合葬”的先河。

这样做,既表达了孔子对父母的敬重,也方便日后祭拜。

周围的人也都跟着孔子学,纷纷效仿,从此“立坟”的习俗传了下去。

02

不过,都是封土,在古代也有大小厚薄贵贱之分,跟墓主身份密切相关。

普通人起的是坟,贵族起的是冢,皇帝起的是陵,圣人起的是林。

比如,最著名的,秦始皇陵上封土就高达“五十余丈”,已经成了一座山。明代帝王封土称为“宝顶”,用砖壁砌成,工程十分繁杂。

一般平民的坟丘,就小得如同一个“土馒头”了。

那么,这个小土堆除了标记坟墓位置,便于祭祀和寻找‌之外,还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首先,防止踩踏。

如果墓地是平整的,很容易被人踩踏到,或在修路盖房子时不小心挖到,那就是对先人不敬了。

有个土堆,也就能提醒人们注意一下,避免不必要的冲撞。

其次,防止雨水侵蚀、防野兽。

如果墓地是平坦的,就很容易在雨季形成积水,时间长了渗入下去就会腐蚀棺木。而如果上面有个三角形的土堆,雨水会从顶部向四周排去,即便雨水冲走一部分泥土,也不会伤及地下的棺木。而且古时候野兽经常咆哮山林,如果没有封土的保护和对气味的压制,有可能被野兽扒开土,那样就会危害到刚下葬的逝者。当然,封土在雨雪长期冲刷下,也会越来越小,这样人们就立下了清明上坟添土的习俗,经常维护祖先的坟墓。

有句古话叫“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也就是说,土堆大小,也是子孙兴不兴旺,有没有人看护的明证。此外,封土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因为放置棺木需要挖一个大坑,那么挖出来的土很多,正好可以直接堆回去,等于是顺便的事。最后,古人认为阴阳相隔,土堆正是阴阳两界之间的一种桥梁。所以,土堆还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敬意和感谢,象征逝者与生者的精神连接,使其得以安息和永恒‌。了解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发现,我们中国的古人是非常聪明的,每一个传统习俗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智慧和经验。

0 阅读:943

夜半读诗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