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邓方骑在马上,望着眼前蜿蜒的山路,不禁想起三年前的那个雨夜。那时他还在荆州,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司马。那夜,他值夜巡营,发现曹军细作潜入,当即率亲兵将其擒获。正是这次机智的表现,让他进入了刘备的视线,因此邓方以荆州从事身份随刘备入蜀。
"邓从事,"身旁的传令兵打断了他的回忆,"主公召您前去议事。"
中军大帐内,刘备正与庞统商议军情。见邓方进来,刘备笑道:"子度来了。方才军师说,攻打雒城需用奇兵引张任出击,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
邓方抱拳道:"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当夜,邓方率五百精兵,绕道雒城后山。悬崖峭壁间,他们攀藤附葛,终于在黎明时分埋伏在附近。此时庞统率军在落凤坡正面吸引刘遁的伏兵。当城中张任听到庞统被斩杀后,也打开城门冲了出去。邓方见张任出城,于是发起伏兵与张任战在一起。这一战,邓方身中三箭,仍奋勇当先,从此在军中声名鹊起,刘备平定益州,任命邓方为犍为属国都尉。
"子度,"诸葛亮轻摇羽扇,"南中之事,非你莫属。"
邓方说:"定不负军师所托。"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任命邓方为安远将军,并成为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镇守南中。
南中的风,带着闷热潮湿的气息。邓方想起临行前刘备的叮嘱:"南中各族,皆我子民。以德服人,方为上策。"
果然,刚到南中不久,就传来蛮族叛乱的消息。邓方没有立即出兵,只带十余名亲兵出城与蛮人相见,并与蛮人谈笑风生,他对南中风土人情如数家珍,蛮人也连连点头。最终以智谋化解了这场危机。他减免赋税,开放互市,亲自走访各族村寨。渐渐地,南中各族的反抗情绪平息下来。
建兴三年春,成都。
"子度,"诸葛亮轻摇羽扇,"新任蛮王孟获反叛,此次南征,你来引路。"
邓方抱拳道:"丞相有令,邓方万死不辞。"
他明白诸葛亮为何特意调他随军。在南中任职多年,他对当地地形、民情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深知南中各族的心思。
大军开拔,一路向南。行至泸水,前方探马来报:孟获率蛮兵三万,据险而守。
诸葛亮召集众将议事。邓方仔细观察地图,突然眼前一亮:"丞相,孟获虽据险而守,但其大营后方有一小路,可绕道奇袭。"
"哦?"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子度对此地很熟悉?"
邓方点头:"末将多年有过无数地方,对此地了如指掌。”
诸葛亮点点头,随后布置军队。
此后数月,邓方随军征战,见证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奇。每一次擒获孟获,他都建议以礼相待;每一次释放孟获,他都暗中观察蛮族反应。
第七次擒获孟获时,这位蛮王终于心悦诚服:"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庆功宴上,诸葛亮举杯对邓方说:"此次南征,子度功不可没。你熟知南中民情,又深谙攻心之道,实乃难得之才。"
邓方谦逊道:"丞相过奖了。若非丞相运筹帷幄,邓方岂能有所作为?"
夜深人静时,邓方站在营帐外,望着满天星斗。他想起当年初到南中时的种种,想起与蛮人的恩怨,想起这些年为平定南中所做的努力。如今,这片土地终于真正归心,成为蜀汉稳固的后方。
"主公,"他轻声自语,"您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南中已定,北伐有望。"
后来,邓方一直镇守南中,在庲降都督任上去世。
结语诗:蜀道云深马蹄轻, 泸水夜渡月分明。
三千精兵穿险径,一炬烽火破敌营。
七擒七纵攻心策, 邓方百战仁义行。
南中自此归王化, 星垂平野望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