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笔记——观测不一致中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的诞生

郗虑说小说 2024-04-25 15:02:34

​——观测不一致中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的诞生

郑继文1

2019-10-2917:27

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我们通过肉眼看到的客观事物,总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描述。奇怪的是,这种描述又总是和客观事物相背离,有些甚至大相庭径。

我们的视知觉对事物的观测是否与我们对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相一致?

如果相一致,为什么我们的意识总是与我们的认识相背离,导致我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断?同时,在观测同一事物时,不同的认识为什么总是会导致不同的意识呢?

如果不一致,是对客观事物的观测不一致,还是对客观事物描述的不一致,以至于造成了我们的视知觉因人而异?

我们的视知觉对客观存在的同一事物大相径庭的观测意识,是否证明了我们的视知觉并不一致?造成这种不一致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一致,还是对观测物的认识不一致?

由此,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一个悖论,我们看到的是真实存在吗?如果不存在,我们就看到的难道是假象?如果存在,观测为什么会改变观测的事物?

似乎每个人都存在这个困惑,就拿我们的相貌来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相貌描述都非常不同,观测的不同会导致表述或描述的差异。问题是,人们在观察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不相同的差异?

显然,我们陷入了观测与思维的差异性困境,这与康德说的观测决定了意识相同。可以看到,当我们陷入观测与意识的差异性认识中不能自拔时,就需要建立一个认识趋同性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理性思维。

那么,我们如何从理性思维入手讨论这个问题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人类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这个角度入手,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人类解释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的认识过程走近确切的解释。一开始人类认为太阳和月亮是两位有这夫妻关系的大神,一个负责白天,一个负责夜晚。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步展开,人们又有了天圆地方说,用来解释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再后来,太阳和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地球中心说占了上风。显然,以上的说法虽然地球中心说更接近人们的观察,但许多客观问题难以解答,于是太阳中心说产生了,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宇宙观。但是,人类的认知并没有由此停止,而是通过理性思维对观测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怀疑,由此引发了对视知觉造成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冲突,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我们发现,人类每一次的认知,都是对客观世界产生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不断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逐步完善而接近自然,并在对自然的解释中逐步接近真实,也就是说逐步接近真理。

同时我们发现,概念是我们对通过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可以说自然赋予人们的主观定义,同时这个定义是不断改变的。

但是,由于定义这个词的固化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像老师在课堂上用这样的习惯语如此说,下面请同学们给这个事物下个定义,或者这个问题可以定义为什么什么。而是从逻辑学和哲学的角度,在分析一件事物时,先给这个事物进行简单的轮廓性描述,并把这个描述称为概念。随后逐步进行分析和研究,陈述理由验证这个概念的正确与否,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我们为了避免定义这个词的固化含义,通常这样描述,概念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的解释,这种解释来源于客观世界,又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逐步加深,逐步改变初步认识,进而接近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解释,由此逐步走向真理。

二、这就意味着,通过观测与分析,我们才能获得共同的理性思维,而现代科学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而理性思维的形成只能通过科学发展趋势来阐述。

当我们说,现代科学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而所谓理性思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典哲学与欧洲古典哲学的思维模式。

在华夏文明发展史的远古神话传说中,有一个著名的神话,这就是盘古开天。那么,盘古是如何开天的呢?

是用手中的一把斧子。

那么,盘古开天的斧子哪里来的,虽然这个神话并没有提及,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先秦诸子中的四个先哲是如何回答的。

这四个先哲是孔子、老子、荀子和墨子。

孔子认为,这个斧子是礼,本来就有,拿来用就是。孔子讲的是治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学问。

老子认为,这个斧子是创造出来的。代表理论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一般我们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指“无”。但当我们仔细分析道德经全文后,如果道指“无”,道德经后面所说的与这个“无”毫不相干。实际上,老子讲的道,是指创造,创造出斧子再用这个斧子创造其它一切。老子的道是讲创造的学问。

而荀子讲的是什么呢?荀子讲的是如何发明和设计这个斧子。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实验。

以上三位大师讲了治理方法、创造来源和创造理念。那么,墨子又讲了什么呢?

显然,墨子讲的是如何把这个斧子制造出来。这就是科学实践。

当我们理解了这四位先哲的科学理念后,我们发现,他们实际上为后来者提供了非常好的,非常全面的思维方式。

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来说,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说,但这种说法早就遭到质疑,比如有一个孔子与小儿辩日问题。

在欧洲古典哲学以前,地球中心说占有市场,直到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才打破地球中心说,随之以后,牛顿在观测的基础上,用理性思维建立了理论物理学理论,哈勃以观测为手段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视野,并由此提出新的宇宙学理论,暨宇宙正在膨胀,哈勃学说在随后实际观测和研究中都有一定证实,尤其是两个大学生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理论。当然,哈勃理论并不意味着宇宙学研究到此达到顶点,人类对宇宙探索才刚刚开始,争论也刚刚开始。就在这个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颠覆所有常识的学说,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可以说,爱因斯坦开辟了人类科学的新领域,这是一个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理论,这个具有颠覆性的意义的学说让人类从另一个角度看宇宙。直到现在,人类都在为证实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懈努力着。

因此,我们对宇宙的观测和研究都是对过去的宇宙事件的分析上的,现在宇宙是什么样子,由于光速的限制我们无法知道,为了不在观测时间问题上纠缠,我们把所有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事件称之为可观测事件,视觉以外的事件定义为不可观测事件。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探索兴趣却是非常浓厚的。于是新的理论雨后春笋似的层出不穷,弦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为视觉以外的事件探索打开了新的领域。由于这两个理论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上,所有对宇宙的解释都是虚拟的,于是,争论偏不可避免。但是,毕竟,这两个理论让我们看到视界以外的宇宙,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我们这个有限宇宙之外,并不是空空如也的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多重宇宙。

由此可见,人类的科学是建立在不断的认识和创新的理性思维上的。这就意味着,通过观测与分析,我们才能获得共同的理性思维,而现代科学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

三、当我们谈到现代科学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时,就会问什么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不是指哲学,哲学在科学中占有什么地位?

哲学究竟是什么?一般来说,哲学是方法论。实际上,哲学的形成并不只讲方法。从人类思想意识的源头上来说,哲学是在不停向客观世界或事物问为什么,也就是提出问题,而方法论却不是哲学所做的事情。

那么方法论是谁做的事情呢?

是逻辑学,也就是逻辑思维。

哲学提出了问题,不停的问为什么?逻辑学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法,并暨此进行探讨,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基于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科学得到哲学的提问,也可以说是启蒙,并在逻辑学的启发和指导下,解答了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哲学、逻辑学、科学一是像三胞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哲学又像启蒙老师,不断用为什么启发和开启我们的智慧。逻辑学则是辅导老师,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提示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由此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发展壮大成长为现代科学。

当我们讨论科学问题时,总是会提及一个人物,一个被称为近现代科学的启蒙老师的人物 。

这个人物就是康德!

我们可以从这位被评价为近现代科学的启蒙老师康德身上看到。

康德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哲学家,其所有有关科学的理论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比如有关宇宙形成问题,有关时空问题,有关人类思维意识问题,有关客观与主观意识问题,康德不停地提出问题,不停地再问为什么?

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康德的思考是先验的,在当时没有任何现实经验佐证。尤其是康德的哲学思考往往是建立在思维意识的延伸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唯心论。值得庆幸的是,康德的这些哲学思考产生于欧洲,启蒙了一大批探究真理的人,推进了近代逻辑学和近代科学的形成。

如果康德颠覆传统意识的哲学思考出现在古代中国会是什么情景呢?

似乎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思维模式被后来者人为阉割了,阉割的只剩下了儒术。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的天问实际就是用诗的语言进行的哲学思考。

诸子百家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也是一种哲学思考。比如说老子有关天地的思考,墨子有关光的思考,荀子有关飞矢运动的思考。还有一尺之木,日截一半,万世不竭的物质本身规律的思考,以及庄周梦蝶、逍遥游,还有鲲鹏变化的自然规律基本思考,都属于具有理性思维意义的哲学思考。

四、哲学的理性思维是创新型思维模式形成的先行者,由此形成了一个创新思维的思想体系,由此可以说,这个体系的形成与先验的哲学思考和逻辑学思考密不可分。

谈到理性思维由此引出的创新思维,从而使科学从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思维,上升为科学理论思想体系,同时又引出一个心理学问题。

这里首先想起了两个小故事,这两个小故事都涉及到教育理念问题。

一个故事说,一个老师面对初期接受教育的学生,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学生这个点是什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做了回答。老师总结了学生们的回答,从教学理念解释了如何认识这个点。显然,老师的解释没有任何错误,但却遇到了大麻烦。学生的家长提出了抗议,说老师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个故事甚至上升到教学理念问题,谁都没有从教学理念与教学程序的区别上进行讨论。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学生计算2加3使等于几时出现了认识思维问题,直接写成2加3等于23。老师也没想什么,也直接修改学生的答案为5,没想到也引起了大麻烦。学生家长提出了出了抗议,说老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强行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甚至告到校长哪里,要求开除这位教师。老师认了,也就是承认了校长认为学生算出来了的结果是对的。但对学校给的解职薪酬提出了异议,比如工资报酬5678元加其它报酬1234元按这个学生的思维逻辑应该是12345678元,或56781234元。

这两个故事的第一个故事确实引起了大讨论,并上升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问题上。但是,这两个问题单从第一故事讨论似乎老师确实存在简单化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教育不单纯是启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人类已经总结或归纳出的现成知识的问题。如果抛弃引导学生掌握现成知识这个最起码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的思维,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显然会导致第二个故事中,承认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错误,以此否认了一般教学规律。同时,我们也不可能让一年级学生在算术运算中通过想象力或简单思维跨越式的接受初高中,或者是大学的数学教育。

实际上,以上两个故事已经牵扯到了科学教育的理性思维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进行跨越式教育,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即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纠正学生不符合正常心理的思维方式。当然我们无法给儿童心理下一个正确与否的判断,但可以通过客观事物去纠正这种思维方式。

当童年的教育仅仅处在外界心理暗示阶段时,这种方式显然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从心理暗示到系统的的学校教育就必须通过外界心理干预,进一步扩展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上,这就需要教育者不仅要通过简单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获得初步知识,还要逐步增加理性思维教育,由此使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个人心理行为,和社会心理行为。在这里,社会心理行为将主导一个人个人心理行为走向社会,迈开走向社会人生的第一步。

当然,人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所不同,社会心理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步强化,导致了社会心理趋同化而基本相同,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让自己的心理行为强制性地去符合社会心理。显然,这种社会心理,也就是理性思维教育,需要通过基础教育进行,同时也需要每个人在未成年时就开始接受这种教育了。

这就回到了本讨论开始的两个故事所引出的话题,一个是想象力,一个是正确的思维方式,这就是理性思维。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也可以看到,想象力确实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这样才会使想象力充满活力,使理性思维教育达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由此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创新型思维模式。

五、科学可以说在发现一般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解释,同时又在解释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由此,产生了认识和解释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形成了对客观世界通过主观意识产生的一切人类知识,都可以称为科学。科学在发展中又分门别类的分成各种学科知识,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又划分成各种科目。由此可以说,科学是认识理论,也是理性思维的产物。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不仅通过认识实践的过程中解释了自然规律和客观世界,同时,还通过对客观规律解释中,继续探索着未知事物,并改造着自然环境和自然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自然或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被人类创造发明出来了。

谈到创造发明,突然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节目。当时飞碟探索非常热门,电视台也经常报道一些信息。一天吃过晚饭后,看到这样一个节目,节目上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手拿一个类似飞碟的模型,并向专家详细解释,这个模型由四个电动机带四个螺旋桨转动飞行,也可以叫四马达飞行器。专家学者并没有耐心听他解释,只是问他懂得空气动力学吗?知道现在的飞机已经发展到喷气驱动吗?知道一个旋翼的直升机也满天飞吗?你这种设计不要说在太空真空飞行了,就是在大气层内,也严重落后于现在的大气层内飞行技术。随后几个专家学者用教训的口气,喋喋不休地讲了一堆爱因斯坦风洞等等的科学理论。

面对专家学者的教训,我透过荧光屏都感到了这位大叔在现场的尴尬和无地自容。

到了二十一世纪第十个年头,有一天,带着着孙女在广场上溜达,突然看到一个小伙正在玩一个飞行器,要过来细看,惊讶的发现,这不是八十年代哪个大叔手里拿的飞行器嘛。一问小伙,才知道这个四马达飞行器现在叫大疆无人机。

是不是哪位大叔实现了他的发明?又一想,不可能,算算那个提出这个设想的大叔如今也八十岁了。查查网络,才知道大疆是一个大学生开的公司,算年龄这个大学生已经是那个大叔的孙子辈了。现在大疆无人机满世界飞,我不知道当时那些专家学者作何感想。实际上,没有创新型思维模式或者是科学理论思想体系,只用现成的科学技术理论去评价一些处于雏形的发明,而不是给予其营养,有时候可能会扼杀一个新型技术诞生。

想一想,有一个创新型思维模式,或形成一个创新型思想体系的社会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也就是说一个新的问题,或一个发明创造,如果没有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创新型思维模式去培育,或没有一个创新型思想体系培育的社会环境,就很难生存长大,并创造价值,形成生产力。

六、由此可见,现代科学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也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进行创造性发明的武器。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科学与科技工程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科学技术体系,也为创造发明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路途。

当我们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时,就会发现,人类的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显然是不受任何以往的理论局限的,如果我们的思维意识受到任何局限,就不会产生出一些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我们还可以从这些信息看到了科技发展另一面,这就是人类思想史的发展。

科学理论无疑是这个思想史中的丰碑,但我们又会遗憾的看到,人类科学理论建立竟然都集中在被称为文艺复兴十四世纪欧洲,近代中国历史似乎都和这个科学发展轨迹无关。我们不仅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么,我们如果从这个问题进行深究,当然还会发现,就是从上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具体的说,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来科学思想,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都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提出过有见解的创造性思维。

实际上,如果从思维模式这个方面进行讨论就会看到一个清晰的思想脉搏来。

在这里,我们只要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探寻这个思想发展史,就会发现,在中世纪的欧洲,通过文艺复兴,形成了近代科学。虽然我们知道,文艺复兴首先是意大利的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的,但却波及到欧洲许多国家,并以古希腊文化为楷模,由此诞生了许多先进思想,形成经典的哲学理论,逻辑学理论,医学理论。这些理论打造成了系统的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为人类思想史打造了承前启后的,推动社会发展巨轮的思想动力。这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诞生许多思想先贤的中世纪欧洲文化,却是在圣经这部宗教经典熏陶下涌现出来的。

实际上,在古希腊文化发展同期,也可以说几乎是同时,中国也诞生了一批有着创新型思维的思想家。但此后没有任何人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开创型的哲学思想或科学理论。而同时代在文艺复兴的欧洲,却从希腊经典和圣经故事中产生了一大批探究人类自身和人类思想发展哲理的理论学家,由此形成了欧洲古典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当我们浏览这些经典理论著作时,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学家形成的思想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思想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由此从中寻找出人类思想的脉搏,伽利略如实,康德如实,牛顿如实,黑格尔如实,还有从事人类心理学探讨的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类理性思维理论探讨者。直到近现代,这种具有严谨的哲学和逻辑学思想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在西方思想界中依然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这种思维还具有美学意义。比如黑格尔的美学、弗洛伊德的美文,到现代的保罗萨特的想象心理学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我们阅读这些理论著作,也许不必赞同他们的观点,但对其叙述的逻辑之美和哲学之美,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深深的赞叹。

七、通过逻辑思维和哲学思维这两条清晰的思想脉搏,我们可以看到,着重于理性思维模式形成之后,需要持续的不间断的的创新型思维模式去维护去开发,从中开拓出新的路子。

我们所说的创新型思维模式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指人类人文历史发展中的思想史的形成的一种一直跳动至今的理性思维脉搏。

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指人类大脑产生思维意识,由此形成的主观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并通过这种主观意识,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和思想。这就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智慧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实际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这样的思想史。科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科学的诞生,来源于人类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没有大脑产生这种创造性思维,人类不可能通过社会实践获得任何有别于自然之物的创造性的东西的。也可以这样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单就自然科学而言,没有创造性思维,任何时候都没有让我们拿来就用的现成的东西。我们依然需要运用我们的大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建立理性思维,由此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由此推动科学的巨轮前进。

原创文章:叩响科学的旁门——观测不一致中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的诞生郑继文原创,个人见解,欢迎点评​​​​​

看视频领惊喜奖励

240金币

领金币

0 阅读:0

郗虑说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