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中将送给陈毅60车装备,朱德:一下子成了“大财主”

饺子历史迷 2024-12-19 18:38:18

1945年的一天,抗战结束后,新四军却意外接收到了日军赠送的60辆满载军械的卡车。

这批物资的到来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还让朱德元帅都不禁感叹:

“陈毅,这下你成了‘大财主’。”

为什么日军中将要给陈毅将军送装备?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

特殊的交集

1940年代的上海,灯红酒绿的繁华表面下,是一张严密而危险的情报网。

在这座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卢志英伪装成一名普通的咖啡馆老板,而他的“大中华咖啡馆”则坐落在提篮桥监狱对面。

这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它是新四军重要情报传递的秘密据点,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咖啡香气四溢的大厅,而是每周定期举办的“献艺会”。

“献艺会”原本只是卢志英的一个小巧思,他发现战时的百姓和军官无处排解压抑的情绪,于是他开辟了一个舞台,邀请客人们在这里展示才艺——唱歌、演奏、舞蹈,甚至简单的吟诗,任何表现形式都可以上台。

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走进了咖啡馆,他身穿西装,坐在靠窗的位置,卢志英眼前一亮,他认出了这人正是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官保岛中将。

这个看似普通的来客却是一位拥有敏锐艺术嗅觉的音乐爱好者,也正是新四军情报工作未来的一大突破口。

从那天开始,每逢周末,保岛都会准时来到咖啡馆,参与“献艺会”。

卢志英深谙“投其所好”的策略,为了接近保岛,他决定将“献艺会”改为“中日琴弦演艺共赏会”,并将自己擅长的二胡作为表演的重头戏,保岛也正是一个迷恋琴弦之声的日本军人。

卢志英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他主动走上前,用流利的日语向保岛问道:“先生,能否有幸与您合奏一曲?”保岛见卢志英言辞诚恳,举止斯文,顿时对这个咖啡馆老板心生好感。

对保岛来说,这一刻的合作似乎让他忘却了战火,他开始对卢志英另眼相看,甚至称他为“知音”。

从此以后,保岛频繁地出现在咖啡馆,与卢志英讨论音乐,切磋技艺。

而在这场音乐友情的背后,卢志英始终保持着冷静与清醒,越是靠近这位日军高层,获取的重要情报就越多。

冒险请兵

抗战中后期,新四军的处境愈发艰难,随着蒋介石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新四军不仅缺乏基本的粮食供应,枪支弹药更是奇缺。

部队里很多战士只能依靠缴获的敌军武器作战,而伤员也因缺乏药品,救治条件极为艰苦。

这种情况下,卢志英被赋予了一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为新四军筹集一批枪械和药品。

在处处暗藏杀机的上海,要在日军的监控下完成如此艰难的任务,无异于虎口拔牙。

这不是一笔简单的小买卖,普通商人根本无法接触到如此大批量的物资,而唯有一个人——日军吴淞海军司令官保岛中将,才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调动这批物资。

想到这里,卢志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私人请求的名义向保岛提议购置武器和药品。

卢志英带着一个木箱走进了保岛的官邸,他神情镇定,但内心却一再盘算着如何开口,既不让对方起疑,又能让保岛答应他的请求。

那天,正逢保岛在家练琴,卢志英自然而然地加入,拿起随身携带的二胡,与保岛合奏。

一曲终了,保岛满心欢喜,对卢志英赞不绝口:“卢先生,你的琴艺真是越发精湛了!不知今日造访,有何贵干?”

卢志英顺势从随身带来的木箱里拿出了一摞厚厚的钞票,恭敬地放在保岛面前。

他轻声说道:“司令官阁下,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家中有一位远房亲戚,家财尚可,却因常年遭到土匪骚扰,最近,他有意组建一支自卫武装,却苦于无门购买武器与药品,这笔钱,是家族为他筹集的,希望能请您帮忙采购一些急需的物资。”

保岛盯着那摞钞票,难免迟疑,他靠在椅背上,微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卢志英,语气带着几分试探:“自卫武装需要枪械,这倒是合情合理,可是药品……这些可不多见,卢先生,你的亲戚真的只是为了土匪的威胁吗?”

卢志英心里一凛,却依旧不动声色,他装作被看穿的模样,微微叹了口气:

“实不相瞒,土匪最近有些嚣张,亲戚家不仅财产受损,甚至还有族人伤亡,若不是走投无路,我也不敢来打扰司令官大人。”

保岛沉思良久,他当然不是傻子,卢志英提出的请求难免令他怀疑,但他不相信这个从未显露出政治倾向的音乐爱好者会和共产党有任何关系,眼前这堆钞票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当天傍晚,保岛果然亲自致电吴淞海军西兵站,下令调拨一批枪械和药品。

第二天,卢志英便派人带着保岛签发的通行证,将这些物资装上卡车,秘密运往新四军驻地。

日军怀疑

随着卢志英频繁地出入保岛的官邸,以及为新四军筹措物资的成功,潜伏于上海的日军情报机关终于嗅到了些许异常的味道。

在情报人员的密切监视下,一些蛛丝马迹被逐渐汇总,卢志英成了他们怀疑的对象。

一天傍晚,保岛突然邀请卢志英共乘一艘海军巡逻艇,称要带他去黄浦江上欣赏夜景。

卢志英虽然心中隐隐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但面上毫不露怯,他收拾好随身的二胡,微笑着答应了邀请。

他们沿着一条昏暗的走廊,最终停在一间紧闭的舱室前。

舱门被推开,迎面扑来一股浓烈的铁锈味和焦灼的气息,卢志英定睛一看,舱室中央摆放着一个炽热的炉子,炉火正熊熊燃烧,而炉中插着一根烧得通红的烙铁。

地面上横躺着一名血肉模糊的男子,他的身体被烙铁烫得焦黑,已奄奄一息。

这一幕,让卢志英心中一沉,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试探。

身后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保岛迈步走进舱室,脸上不见平日的从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酷而疑惑的神情。

“卢先生,这里是我们的秘密刑讯室。”保岛意味深长地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卢志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他很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决定生死。

保岛没有再多话,只是冷冷地指着地上的男子,说道:

“这个人,嘴巴很硬,但我们的手段更硬,他终究还是开了口。”

说完,他目光转向卢志英,眼神中充满了探究:

“卢先生,你最近的行动似乎太过频繁,甚至有人怀疑你与那些反抗军有来往,对此,你有什么解释?”

卢志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走到火炉旁,他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语气说道:“司令官阁下,这样的手段真的有效吗?”

话音未落,他伸手拔出烧得通红的烙铁,旁若无人地抬起自己的左臂,将烙铁狠狠地按在了自己的手臂上!

整个场面死一般的寂静,士兵们目瞪口呆,保岛更是脸色骤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卢志英却仿佛毫无痛觉一般,直到烙铁颜色由炽红变暗,他才缓缓放下手臂,将烙铁重新插回炉子中。

“如果我是间谍,我怎么可能这样对自己?如果你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我们的友情也不过如此。”。

保岛愣住了,他已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怀疑与镇定。

重新回到甲板后,卢志英的左臂已被烧得皮开肉绽,但他仍然面带微笑,与保岛闲聊着各种无关紧要的话题。

“大财主”的诞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战火笼罩下的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可这场战争的结束,并未让所有的战场硝烟立刻散去。

就在这时,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将改变新四军的命运,也让陈毅“笑称自己发大财”。

战争的尾声,日军开始全面撤离,按照盟军指令,驻华的日军需向国民党军队缴械。

作为吴淞海军司令官的保岛中将,与许多日军高级军官一样,深知自己的命运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战后审判中急转直下。

面对这种窘境,保岛每天愁眉不展,闭门思索后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陷入彷徨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却主动找上门来。

卢志英站在了保岛的官邸门口。

“卢先生,战事已结束,你还没离开上海吗?这次来找我,又是为了什么?”

卢志英依旧语气平静,仿佛在叙述一件寻常小事:

“司令官阁下,我来,是想请您帮个忙——我军需要一些装备。”

这句话,让保岛愣住了,片刻后,他轻叹一声,摆了摆手:“你是共产党,对吗?”

多年的交往,他早已隐约猜到卢志英的身份,不过,在保岛看来,卢志英无论身份如何,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卢志英没有否认,微微点头:

“如今日本战败,阁下也不必再为日军效命,为什么不借此机会,给您的‘知音’一个帮助,成全这份难得的友情呢?”

保岛沉默了很久,最终,他缓缓说道:“尽管我是败军之将,但仍有职责在身,所有驻华日军的装备,都必须按照命令交给国民政府,我无法违背这一指令。不过……”

保岛的语气突然一转,带上了几分深意,“如果这些装备在运输途中出了‘意外’,那就与我无关了。”

三天后,60辆满载军械的日军卡车浩浩荡荡地驶出上海,目的地是南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这支车队看似正常,却有着微妙的不同,每辆车上只安排了两名士兵押送,而这些士兵还被明确告知:“在路上,不允许对中国军队采取任何反抗行动。”

车队驶上沪宁公路后不久,新四军早已埋伏好的部队便如天降神兵般出现了。

日军士兵看到新四军的战旗迎风招展时,竟然没有丝毫反抗,只是举手示意愿意交出车辆和装备。

这场“战斗”,几乎没有花费新四军一枪一弹,60辆装满枪支弹药的军车便顺利地被接收。

多年来,由于蒋介石对新四军的封锁,部队一直物资匮乏,如今,这批装备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消息传回延安,朱德总司令更是欣喜地拍电报祝贺陈毅:“这下你成了个‘大财主’了!”

然而,陈毅在欢笑之余却忍不住感慨:“这个‘财’发得不容易啊!”

的确,为了促成这次物资转交,卢志英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若有一步出错,他和这批装备都可能灰飞烟灭。

1945年的秋天,新四军迎着胜利的曙光,在烽火中挺起了更加坚实的脊梁。

0 阅读:81
饺子历史迷

饺子历史迷

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