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零下五十度的极端低温,食用生海豹肉,因纽特人如何生活?

落叶知我意 2023-04-20 23:27:02

因纽特人是人类中第一批在北极安家的人,大约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走陆路从西伯利亚穿过白令陆桥到达阿拉斯加,在时间的变迁之中,他们最终沿着北极海岸穿过加拿大北部到达格陵兰岛,并在那里定居,开始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

移民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有一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爱斯基摩人,但其实爱斯基摩人是一个稍微有点侮辱或贬义性质的称呼,它主要由语言学家使用,指的是所有在北极安家的人。但是因纽特人这个称呼则更加细化,它专指的是那些住在冰屋里,过着较为原始生活的人。

最早确定的古爱斯基摩文化可追溯到5000年前,历史学者表示在西伯利亚东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部环极地区存在着几个早期的土著民族。古爱斯基摩人可能也不是第一代移民,他们的祖先可能至少在3000年前迁移到阿拉斯加。

这些人的数量大概保持在17万到18万,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他们传统的极地家园内或附近。按照2010年的数据来看,大概有5万人居住在美国境内,加拿大境内有6万人,另外还有5万人住在格陵兰岛。

因纽特人定居于北极环境中,北极地区的典型气候条件是夏季和冬季温度之间的极端波动,冬季时的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北极的高地有着永久冻土和大面积的冰川,低地则拥有着一些植被,植被下面也是永久冻土,不过其表层会在夏季解冻。

因纽特人的居住环境

因纽特人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长期生活在北极极地,面临着极端的环境条件却仍然能够正常生活,而且为了方便生活,他们还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全部为了适应北极的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是一个统称,不同地点因纬度、离海距离、海拔和地形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即便如此,不同地点的气候都具有某些共通的“极地”特征。首先是由于纬度较高,夏季才有长时间的光照,但其提高地表温度的效率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冰雪的高反射率的限制。

其次,冬季地表虽然非常寒冷,但在地表以上几千米的高度,温度通常会升高至最高17摄氏度。这种奇怪的温度反转在西伯利亚西北部和极地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很常见,而且这种情况的百分之85以上都发生在隆冬季节。

最后,因纽特人生活的极地大陆上,冬季一般从8月底开始,气温从此持续快速下降,直到12月左右。每年头三个月的天气条件都比较一致,平均温度大约零下40度,比较极端的时候能够下降到零下54摄氏度,同时伴随着风暴和降雪。

因纽特人如何生活?

几个世纪以来,因纽特人一直依靠他们的自然资源、创新的工具和技能以及族群凝聚力来适应北极北部寒冷、恶劣的环境。因纽特人主要以鱼类、海豹、鲸鱼、驯鹿和海象等海洋哺乳动物为生,这些动物有着较高的热量。

这些食物是极好的能量来源,另外一些浆果和草药也包括在饮食中,但只占一小部分,毕竟在北部想要获得这些草本植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用于烹饪、取暖和照明的主要燃料是海豹油。

传统的因纽特人的服装也需要非常适应北极环境,不过现代的因纽特人会穿着比较现代的衣服,比如羽绒服保暖衣之类的。驯鹿、北极熊、北极狐和麝牛等动物的皮毛都是传统因纽特人衣服的来源,可以制作为厚大衣、裤子和靴子。

虽然都是皮草,但是重量轻且易于穿着,非常适合因纽特人所面对的北极深雪和需要大量活动的生活方式。对兽皮进行鞣制还可以提供耐用的皮毛来缝制凉爽的夏季服装。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因纽特人的雨水季节一直在延长,持续到初冬,他们的御寒衣物无法适应这种情况。

因此因纽特人一直在寻找新的替代品,以应对越来越多的降水。冰屋是因纽特人的标志之一,冰屋配有雪凳和床、毛皮毯子和长长的入口隧道,隧道的主要作用就是防风和防寒冷。冰屋的内部通常非常舒适,温度处于或略高于冰点,能够满足因纽特人的保暖需求。

在夏季的几个月里,由于温度升高的原因,传统的因纽特家庭还会建造用鲸骨作为结构框架的皮帐篷,这种帐篷也很容易搭建和拆除。虽然现代因纽特人在冬季狩猎期间可能仍使用冰屋作为庇护所,但预制房屋已逐渐取代了冰屋成为永久性住房。

0 阅读:52
落叶知我意

落叶知我意

每日好文,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