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当前台湾的政治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预算案僵局的背后,不仅揭示了各党派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还暴露出台湾政治体制的混乱和无效协商机制。这场由台湾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召集的朝野协商,尽管表面上看似是要解决预算争端,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蓝营和白营的对立,尤其是中国国民党与民众党之间微妙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早已成为台政治版图上的一道重要风景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协商可能沦为政治的过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加剧岛内民众对政治体制失望的情绪。

先是台湾民意机构在今年三读通过的“2025年度总预算案”,已经获得了基本通过。然而,行政机构却提出了复议请求,企图推翻这个已定的预算案。这一程序上的混乱,暴露了台湾政治操作的低效和不透明。总预算案已经通过三读,按照现行法理和程序,行政机构的复议是否能够成功推翻这一决策,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如此,台湾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似乎依旧习惯性地在各自领域内各自为政,忽视了应当为民众负责任的基本政治原则。
然而,台当局的政治风景,早已不再是为民服务的单纯舞台,而是一个充斥着党派利益和权力争斗的丛林。在这场“朝野协商”中,民进党似乎已经把自己的意图摆得明明白白——即便在预算案已经三读通过的情况下,依然试图利用行政复议等手段继续操控局面。这种“霸道”的做法,不仅让国民党和民众党对民进党的行为感到愤怒,更使得这些反对派势力对民进党的“政治尊严”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在此次协商过程中,韩国瑜召集朝野协商的目的虽是看似解决预算争议,实际上背后却是党派利益的角力。国民党和民众党代表的强硬立场,不仅是对民进党一系列操作的反击,更是对台湾政治现状的一次深刻批评。尤其是民众党,作为近年来在台湾政坛逐渐崭露头角的政治力量,其代表黄国昌在此次协商中的表态尤其引人关注。

黄国昌明确表示,民众党团将全力捍卫民意机构的“尊严”。他指出,民众党将不惧挑战,要求以法律程序为依据开展协商,而不是让这一协商过程沦为形式主义。对于民进党可能在这场协商中继续占主导地位,黄国昌的立场可以用“捍卫尊严”来概括,民众党不会任由民进党继续操控这场政治博弈,至少在程序上,民众党会坚持维护立法机构的基本权利。
同时,蓝营内的王鸿薇也没有回避这场协商可能成为过场的事实。她直言,如果行政机构依然强硬不肯妥协,且继续将问题推给朝野协商,而不是主动解决预算争端,那么这一场协商将毫无意义。她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满和焦虑,显然反映出台湾民众对于政治协商机制的深深失望。长期以来,朝野协商在台湾成为了一种形式,许多时候甚至沦为一些政党用来进行政治角力的工具。
而民进党方面,似乎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虽然表面上看,韩国瑜的协商目的在于解决预算问题,但从目前的政治氛围来看,这场协商更多的是民进党与在野党的博弈。王鸿薇提到,如果继续让民进党一味强硬,台湾的民意机构的“尊严”恐怕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在民众党和国民党的推动下,蓝营代表们已经不再甘心继续当“被动”一方,他们要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要让台湾的政治体制回归正常轨道。

然而,台湾政治的最大问题,也正是在于这些党派斗争下,民众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政府的预算案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行政决策问题,但在背后,却是台湾政治体制长期积弊的集中体现。在这种充满权力博弈的环境中,岛内民众的福祉往往被牺牲,而政治协商也变成了权力交换的场所。
如果朝野协商最终仍然不能突破这种政治困局,台湾的民主体制将继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民进党、国民党和民众党各自的博弈,表面上是预算案争议,实质上却是对台湾政治体制信任的考验。无论最后协商结果如何,台湾民众都将看到,自己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这场协商能否成为改变台湾政治格局的转折点,关键不仅在于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权力斗争,更在于台湾的政治体制能否从“权力交换”的泥淖中走出,回到服务民众、为民作决策的初心。否则,台湾的民主体制,将会继续在党派斗争中迷失方向,走向无尽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