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伪满洲国旧照:火车站繁忙犹如春运,青楼女子身世太可怜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5-01-02 11:58:40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正处于伪满洲国时期。日军拍摄了很多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照片,并制作成彩色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又被分发到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

东北地区,在明代称关东、关外。而东北一词,源于近代。下面是笔者搜集到的这一时期的明信片。包括了东北的城市、街道和人文风貌。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过去东北人真实的生活瞬间。

30年代,东北街头。一名路人正在向警察问路。街边各种商铺都在开门营业。有眼镜店、小吃店和钱庄等。商业气息浓郁。

一对老年夫妻,正肩并肩坐在山坡上休息。女子虽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头发打理得很精致。东北山上环境不错,到处是树木和绿色植被。

坑洼的街道上有段上坡路段,一辆拉货的马车正在艰难地前行,后面有几个人也在用力向前推车。街边广告牌子琳琅满目。

秋收季节,粮食丰收了。在东北一个农家院里,大人们正在收拾麦子。几个小孩则在边上玩耍。乡村生活气息浓郁。

30年代,在东北一条大路上,走过来几名妇女,她们带着孩子去赶集。从照片上看,东北女人的个子都不低。

这是东北传统的民居,青砖大瓦房宽敞明亮。一名老者站在自家门前,门头上方还插着一把艾草。由此可见当时是端午节前后。

在东北的一个火车站边上,有不少小贩在摆摊。一名乘客站在卖西瓜的摊位前,大快朵颐。不远处,一列火车停靠在站台边。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火车站上。搬运工正将装有大豆的麻袋堆在站台边,然后再通过火车运往全国各地。东北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大豆。

这是东北的一个露天皮货市场,路边有很多小贩正在摆摊。摊位上摆着各种皮货,琳琅满目。不少人来到这里批发选购。

一位年轻的小媳妇骑着毛驴回娘家,丈夫牵着毛驴,驴背上的竹篓里,坐着他们的孩子。这样的画面真幸福啊!

在过去的东北,马匹是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所以,钉马掌是一门很吃香的行业。就如同现在的汽车修理店。

30年代,5名青楼女子坐在沙发上。她年轻又漂亮,身世可怜。虽然穿旗袍化浓妆,眼神却很忧郁。在那个年代,为了生活她们无奈坠入青楼。

在东北街边,一名女子正在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擦拭身体。这位母亲裹着小脚,两个孩子活泼可爱。这画面充满了母爱。

这是当时东北的一个火车站上的景象。广场上的乘客们大包小包,拖家带口。这场面真有点像现在的春运。

几名年轻的媳妇带着孩子,坐着一辆马车来到城里赶集。城里的花花世界,让她们目不暇接。马车上装着一个坛子,里面装的是酒吗?

这是当时东北的一个露天集市。小贩们在路两边摆地摊,逛街赶集的人不少。旁边还有搭起棚子卖东西的小贩。

在东北一户人家的大炕上,坐着一位正在看书的老者。屋内陈设整洁,老者气度不凡,看得出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在东北一条河上,河水很浅,也没有小桥。一名男子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趟过河水到达对岸。看环境应该是夏季。

东北街头,一家卖五金铜器的店铺,店家坐在台阶上。商品直接摆到了门口,有热水炉、大铁锅和其他生活用品。

在火车站边上,堆满了一摞摞圆形豆粕。搬运工正将豆粕装上火车。豆粕,是一种高蛋白质,既可以制作糕点,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用途很广。

在过去,这种独轮车很常见,既能载人又能载物。照片中,两名搬运工正推着独轮车运送货物。推这种车需要体力,也需要技巧。

30年代,东北街头一家卖热水的店铺门口,小男孩正往水壶里添水。在过去,卖热水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

火车站广场上,一些出站的乘客,他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从这张照片背景里的建筑,你能看出这是当时东北的哪座火车站吗?

在村口,一名男子正在用辘轳打水。辘轳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提水设施。转动摇把,水桶一起一落,就能提取井水。

一名男子用马车拉了一车干柴去集市上卖。东北的冬天很冷,烧水做饭取暖,都需要干柴。

结束语:这些彩色明信片,生动地记录了当时东北独特的风俗,每一张照片都富有浓郁的东北生活气息。黑土地上却塑造出了最热情率真的东北人,更有不同的景色、丰富的文化、复杂的人群。你来过东北吗?你眼里的东北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0 阅读:1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