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人们都在干什么?27张黑白老照片,太真实了!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12-31 12:59:08

前段时间和一个老大爷聊天,讲到了上世纪50年代。老人家说起往事如数家珍,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他感叹道: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缺吃不缺穿,啥都有,很知足了!

是啊,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年”。当时还有个顺口溜:“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经历过50年代的老一辈人,想必都知道,那时候百姓生活的关键词是:中山装、绿军装、粮票、生产队、公共食堂、公私合营、全民炼钢。

那么,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吃穿住行,是怎样的呢?达到了什么水平呢?下面是笔者搜集的一些50年代老照片,虽然陈旧,但很真实,蕴含着几代人的回忆。

1958年,河北怀来县一个公社的社员们,正在吃“大锅饭”。整个村、公社的人集体到一个地方吃饭,不允许自己在家做饭。直到1960年“大锅饭”才消失。

1953年,河北省定县,村民们集中到一起读书识字,每个人都很认真。当时,全国各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扫盲运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

50年代,怀柔水库建设工地上,6万多名建设者挑灯夜战,场面十分壮观。不得不说,那时候人们积极性高,干劲也足。当时的怀柔属于河北,后来才划归北京。

1955年,河北保定,在一场公私合营签名仪式上,人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公私合营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

50年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大人和孩子最盼望的就是看露天电影。当时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员,他们不仅负责放映电影,还扮演着文化使者和教育者的重要角色。

50年代,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有新衣裳穿。那时候,街上的服装店还很少,大人和小孩的新衣裳,一般都是在裁缝铺里手工制作的。虽然款式颜色单一,但穿上很合身。

50年代,一名年轻女子站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旁拍照。在那个年代,能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再来一张跟天安门合张影就更珍贵了。

1959年,河北唐山的一家钢铁厂,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远处矗立着一座座炼钢炉。从1958年开始,全国有5000万人参加大炼钢铁,共建成小高炉、土高炉60多万座。

1957年,北京一对新人的结婚仪式上,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新郎新娘幸福地吻在一起。周围的人脸上也乐开了花。

1951年,河北定州。一阵清脆的车铃声响起,原来是邮递员来到村里。他给村民们送来了信件和报纸。社员们从邮递员手中拿到报纸,认真地学习起来。

1953年,北京老城区的一家卖早餐的店铺,坐满了吃饭的人。锅里冒着热气,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据老一辈人讲,当时各个饭店里的饭菜很便宜,都能吃饱。

1956年,辽宁沈阳的工人俱乐部里,正在举办一场舞会。青年职工们脱去工作服,换上靓丽的服装,随着音乐跳起了华尔兹。照片中这对男女舞伴,看起来有点拘谨。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是很保守的。

1958年,天津一所大学的学生们,正在操场上体育课。一名女生在高低杠上做出高难度动作,真不简单。他们都穿着运动服,要比50年代的乡下人好很多。

50年代,河北石家庄的桥西百货公司。门口标语上写着“支持农业四化”。5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人们买东西要凭票:买大米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布做衣服要布票等。

一名梳着双辫的小姑娘,来到商店里买糖果。当时还没有出现超市,各种商品都摆在柜台里面,售货员也站柜台里。售货员这份工作有保障,让很多人羡慕。

1956年夏,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一对老夫妻在路边摆摊卖茶。桌子上的白色搪瓷茶缸里,装的是泡好的茶叶水。路对面有不少人在等公交车。

50年代,河北保定东风桥加油站门口景象。加油站设在一个院子里,一辆上海牌轿车正在加油。门口柱子上写着严禁吸烟。

1956年秋,甘肃省威市。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正在使劲挤上火车。他们带着大包小包,一名女子还带着孩子。出远门打工的确很不容易。

1956年,辽宁鞍山钢铁厂的一间工人宿舍,宽敞明亮,一名工人和他的妻子陪着两个孩子在床上玩。这样的宿舍条件,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另外一个工人家庭。一家人正围坐在桌前吃饭的情景。三世同堂住在一起,父亲、儿子和儿媳都是工人。那个年底,工人有班上,有工资,有宿舍,生活上有保障。

1956年,乌鲁木齐一名年轻女子,正在发廊里烫发。不论是哪个时代,爱美都是女人的天性。在那个年代,烫发也是时尚女性的标配。墙上的镜子里,映出了正在拍照的摄影师。

1956年,课间休息时间,北京市第五中学的楼顶上,一群中学生正围着一名男老师,师生之间气氛融洽就像是知己朋友。

1956年,北京故宫里,一位从外地来的男子,正在参观展览。看着展柜里珍贵的文物,看得很仔细,与历史对话。

1956年,北京一条小街上,卖金鱼的小贩挑着两只木桶,水里有很多小金鱼游来游去。几个孩子好奇地围在边上观看。

1954年春节,河北晋县一个村子里,两名年轻女子正在荡秋千。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人们以这种方式欢度新春佳节。

1956年,在一家矿工养老院里,几名老人正在活动室里打麻将。养老院里的生活丰富多彩,老人们无忧无虑,颐享天年。

写在最后: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年”。回首那张老照片,不禁感慨万千,那曾经的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那份记忆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当下,也期待未来!

0 阅读:1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