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想MEGA在近期周遭受的邪恶舆论攻击,我们表示谴责,因为不光车企中枪,无辜的消费者也躺枪。
理想MEGA所遭受的舆论攻击,主要集中于这款车的造型。
一张在MEGA车身后部写有“奠”字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同时理想MEGA外观设计犹如“棺材”的言论更是铺天盖地袭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组织并且有预谋的“劝导术”攻击。
他们这一波恶意攻击话术,直接让理想MEGA的潜在消费者,例如家庭用户、商务用户破防,并且也击穿了汽车营销行业的规则与底线。
对此,笔者再次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好了,该谴责的也谴责完了,我们接下来再聊聊理想汽车本身吧。
其实在笔者看来,理想汽车即便没有受到此次舆论攻击,单凭自身的所作所为,也极为容易受到反噬。
“用户型企业”,实际上是技术薄弱的幌子
哪怕是小米汽车,在开发布会之前,也会卖弄一下自己的各种技术,比如电机、合金、冲压等等。
但是理想汽车在开发布会的时候,核心思想很简短:“你们这群搞技术的懂个啥?连家用消费者的需求都不知道!”
就在理想MEGA这台MPV发布的时候,最大的亮点就是“全家七口人一起出行”。
懂空间,懂舒适,的确是好事。但是,如果理想把这些,认为是一辆车的全部、认为是造车的全部……那么在我看来,理想还没有学会真正地去造车。
这两年以来,理想的技术有什么进步之处吗?在动力系统方面,理想仍然抱着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增程式技术不肯放手;而在MEGA这款MPV上,终于新增了一套纯电驱动系统。
不过,这套纯电驱动系统,有理想自己的关键技术吗?不好意思,还真的没有。
这款车的驱动电机,由华为和联合电子提供,三元锂电池则由“宁王”宁德时代供应。关键的驱动部件,皆受制于人,理想MEGA还好意思自称价值五十多万的高端车吗?
很多新势力粉丝眼中的“杂牌电动车”宝马奔驰,至少别人的电驱技术是自己的。而比亚迪这样的厂商就更不多说,有自己的电机技术、电池技术和底盘技术。
另外,当理想MEGA费劲巴拉地用上纯电驱动之后,它实际上也忘记了MPV用户的核心需求。
如果理想汽车真正是用户导向型企业的话,必然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选购高端MPV的用户,会有长途出游场景的需求,而动辄一两千公里的出游旅程,使用增程式驱动要比纯电驱动实用很多。”
然而,到了这样一个增程式驱动刚好有用武之地的车型上,理想汽车“啪一刀”,就给直接砍掉了。
这样一来,理想MEGA几乎失去了在细分市场中拔得头筹的机会。论智驾,它没有小鹏X9出色;论安全,它没有极氪009优秀;论舒适和承载能力,别克世纪、腾势D9也都不比理想MEGA差。
那么,理想汽车到底还剩下什么?
“如果我打不过别人,那我就用语言的魔力去让人折服。”
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微博”与“段子”
不得不承认,理想汽车在这么些年来,给我们贡献出了很多“段子”。
去年广州车展的时候,理想汽车研发人员通过“1500Mpa+1500Mpa=3000Mpa”的行为,彻底呈现出了理想汽车在技术研发层面的短板。
以小学生的角度来讲,“1500+1500”确实等于“3000”。
但是,从物理的角度来看“1500Mpa+1500Mpa=3000Mpa”无异于“50℃+50℃=100℃”或者“橡皮泥只要堆叠得足够多,就能比钢硬”这样的说法。
如果车辆钢材的强度,光靠两片材料叠加在一起就能实现规格提升的话,那么我会恭喜理想汽车,即将获得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实上,理想汽车和李想本人,“语出惊人”的操作不少。
诸如“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真设计成这个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
一个字“狂”,足以概括理想汽车和理想本人的行事风格。
不过,“造车狂人”也有狂不了的时候。3月21日,李想再给我们贡献出了近期的“段子合集”。
就在笔者写稿的前日,李想厂长在内部发了一封“反思信”。大概意思,就是针对理想MEGA这台车操之过急,没有“心平气和”地去经营,而是太过于功利心、太过于急切。
李想会反思,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好事,敢于直面应对阶段性的失败,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李想对于问题的认知,或许出现了一些偏差。李想在“反思信”中提到:“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阶段,无法像理想L系列一上市就能拥有从1到10的经营势能,这是我们对于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
笔者看来,这并不只是简单的“节奏误判”。还是那句话,理想在开发MEGA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考虑到全面的场景需求,直接把这么一台高端MPV的长途出行场景给砍掉了。说句实在话,单论城市出行的舒适度和长途出行的便利度,理想MEGA和理想L8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差异,只在于一个座位数。
而且,笔者在看了李想的“反思信”之后,我发现他连最重要的问题都没提及。
这个问题,就是理想汽车的过度营销,与“宗教式”包装。
理想的营销,已经违背了“营销常理”
汽车营销,并不是一场骗局和“诱导术”。
从正统营销学的角度来说,优秀的营销手段,应该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产品实际性能为出发点,引导客户建立客观、积极的产品形象。
简单来说,合理且出色的营销手段,并不是“坑蒙拐骗”,也不是“大话连篇”,而是以实际产品力、实话实说的态度,让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构建起平等的桥梁。
显然,理想汽车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个汽车品牌的营销,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别人有我没有的东西,我会说这东西不好;别人没有我却有的东西,我会嘎嘎去夸”。
比如在前段时间,有消费者发现理想给铸铁悬架刷漆,存在“伪装成铝合金”的嫌疑。
而李想回应称:“没有人规定铸铁就必须用黑漆涂层,铸铁又不是黑色的。理想L9后五连杆的大横向摆臂采用了贵的多的防腐涂层,防腐效果好200%以上,成本更高。”而在随后,李想再次发言:“强烈建议那些认知上觉得铝就一定好于钢和铁的网友们,把自己家房子的钢筋主结构都拆掉,全部换成铝的,绝对的安全又科学!”
不过,在理想MEGA上市后,大家赫然发现这款车采用了铝合金材质的悬架结构。
当理想真正用上铝合金之后,李想再也不说“铸铁比铝合金更好”这样的话了。
“嘿嘿,铝合金真香!”
与之类似的,其实还有“双腔空气悬架”事件。
简单来说,在理想没有配备双腔空气悬架的时候,李想发文称“双腔空气悬架的体验感与单腔无差异”。但是,当理想真正用上双腔空气悬架之后,理想官方又是一顿吹捧……
其实,从这一系列的事件,我们不难看出,理想汽车其实很想做“消费者认知的定义者”。
一方面,理想口口声声地说要做用户型企业;而另一方面,理想却针对用户所需的配置不闻不问,并且嘴硬。
这样的营销风格,多了几分草莽与叛逆。但是,却违背了与用户平等沟通、不欺瞒用户与大众的这一初衷。毫无唯一,如果理想再不变更自己的营销策略的话,其被反噬的程度,或将更加严重。
结语:
“急功近利”,是我对理想汽车这几年来的总结。
这家车企,造车所依靠的,并不是技术和经验,而是李想本人的一腔热血。有“愣头青”精神,是好事,敢于探索也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理想汽车在初尝成功滋味后,就飘了,并且逐渐违背着自己的造车初衷。
如果理想汽车继续踏实,继续稳扎稳打的话,这个品牌未尝不能获得新的继续。而李想本人,似乎也意识到了企业内部的浮躁,只是在这个时候,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一身顾虑的理想汽车,还能够转身吗?
五十多万买辆像殡葬车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