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评价越军:有5个明显的优点

南疆烽烟正拾年 2025-02-15 17:43:17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越南人民军长期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作战指挥到部队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后勤保障的全方位大力援助。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无论是在越军实现正规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越南持续数十年的民族独立战争中,都发挥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在70年代中期之前,两支军队既是友军关系,更是师生关系。随着国际风云的莫测变幻,两国关系在70年代末期从“同志加兄弟”演变成了兵戎相见,昔日的老师和过去的学生在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里,进行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局部战争。

这一仗,从1979年2月17日开始,到3月16日结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大多数参战部队承平日久,几十年没有打过仗。走上陌生的异国战场,面对陌生的敌人,经受了残酷战斗的锻炼和考验,取得了歼敌5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同时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经过28天的殊死较量,对越军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为这支军队不容小觑,有一定的战斗力,具体说来,有5个方面的长处。

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越军的中、高级军官大都参加过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经过了长时间的、连续的艰苦战争考验。坐镇河内负责中枢指挥的总参谋长文进勇大将,抗法战争时期即担任320师师长,1975年在解放南方的春季大捷中,作为越党军委和越军总司令部代表,直接指挥了彻底消灭南越的最后决战。

第一军区司令谭光忠,在抗法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师长和军区司令,抗美战争时期担任第4军区司令,指挥了著名的9号公路战役。316A师师长阮海鹏,抗法战争时期入伍,曾任步兵连长,抗美战争时期任团长。

擅长游击及小股作战。在抗美战争中,由于实力悬殊,越军一直采取游击战术同美军作战。其基本原则是“避实就虚”、“突然袭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尽力避免使用大部队和美军正面硬顶。我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时,越军同样采取这一战术。

每当主力部队在防御中难以阻挡我大兵团推进时,往往迅速化整为零,上山进洞,依托有利地形开展游击作战。这一优点在高平战场表现得尤为突出,越军利用高平战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的有利条件,在深山密林中与我军周旋,以致于我军先后投入了11个师的兵力,直到撤军回国也未能彻底消灭高平地区之敌。

善于使用随伴火炮。越军的师属以上大口径火炮数量少,弹药也不充足,如果集中使用,将会遭到更大的损失,因而十分重视发挥团营属随伴火炮的作用,在指挥、观察、标定射击、单炮游动及弹药储备上都下了很大功夫。

越军对小口径迫击炮的使用尤为娴熟,通常是准备多个阵地游动射击,打得准、打得快、转移迅速。我军参战炮兵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越军的大口径火炮无论是反应速度、射击精度还是火力密度,完全不是我军炮兵的对手;但是他们的游动炮机动灵活,打得又准又快,威胁更大。

单兵素质较好。越军士兵的军事训练较为扎实,大都会使用步兵连建制内的各种武器,做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射击和运动时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战术动作也较为灵活。依托工事作战时较为顽强,一旦阵地被突破即迅速撤逃,具有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及孤胆作战精神。我军曾在无喧俘虏一名越军士兵,其随身即携带有56式和69式40火箭筒各1具,冲锋枪1支,火箭弹2枚。

步兵分队火力强。越军主力部队取消了半自动步枪,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其一个班装备有冲锋枪6支、40火箭筒1具、班用轻机枪1挺、M79榴弹发射器1具(如果编制不满员,则减少冲锋枪)。美制M79榴弹发射器能够填补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间隙,一次发射可以杀伤一个班的兵力,尤其适用于山岳丛林战。

越军步兵连建制内除了编有与我军相当的机枪、火箭筒,60迫击炮之外,主要方向上的连队还能得到高射机枪的加强。越军习惯于在战斗中使用高射机枪进行平射、俯射,杀伤地面目标,打得快、准、猛,具有相当的震撼力,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平心而论,越军士兵军事素质扎实,战斗作风顽强,非常能吃苦,对于分队游击作战得心应手,称得上是优秀的战士和出色的游击队;但是其高级指挥员明显缺乏指挥师以上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部队火力也不强,协同亦不密切,正规作战能力极其有限。以至于在和解放军长达十年的边境战争中,从来没有取得过哪怕一场团以上作战的胜利。

0 阅读:50
南疆烽烟正拾年

南疆烽烟正拾年

1979-1989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