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之说,这话虽然众所周知,但能做到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或许有人要抬杠“做好事嘛,举手之劳图什么报酬,这有什么难的?”
如果“前程”只是一句道谢,“行好事”倒也无关痛痒;如果“前程”是2个亿呢,你还会“莫问前程”吗?这就引出了一位退伍老兵的故事。
主角名叫“王占奎”,曾参与过1962年的边境作战,且荣立“二等功”、“战斗英雄”称号,后因负伤转业,他选择回归老家内蒙古赤峰,成了一名当地邮局的普通职工。
这大概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吧,以后的近十年里,“王占奎”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再没有了往日的军中激情;日子虽然平淡,“王占奎”却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哪怕是哈气成冰的寒冬。
1971年底,那时的内蒙古冰天雪地,异常寒冷,下了班的“王占奎”骑着小三轮火急火燎地往家赶,他就想快点回家吃口热乎饭。
说是“火急火燎”,小三轮在雪地里能跑多快?刚离开单位拐个弯,“王占奎”忽然发现路旁倒着一位满身是雪的老人。
内蒙古的冬天,就是小伙子也不敢在室外长待,那就别说老人了;“满身是雪”,说明老人倒下有段时间了,怕是已经冻死了吧?
身为军人,尽管已经退伍归乡,但心中那团火仍旧驱使“王占奎”停了车;1971年的内蒙赤峰地广人稀,走半天也难见到人家,如果任由老人继续躺在路边,后果将不堪设想。
热心的“王占奎”走过去试了试老人鼻息,似乎还有一丝热气;这名“退伍军人”毫不犹豫地抱起老人,小心翼翼放进三轮后车厢,这次真的是“火急火燎往家赶”。
简单来讲,到家后的“王占奎”又是烧水,又是揉搓老人的手脸;好一顿忙活,老人逐渐恢复了意识,“王占奎”依然不放心,硬是守了老人一晚上。
到了第二天,老人已然清醒,腿脚也能活动了,幸好只是冻僵;若不是“王占奎”及时伸出援手,怕是老人真就危险了,“救命之恩”该如何酬报呢?
当时“王占奎”没想那么多,他曾真实经历过枪林弹雨,战场上不知救过多少战友,如今的“举手之劳”算不得什么恩情;老人清醒后,“王占奎”递上一杯热羊奶,并问道“大叔,你怎么一个人晕倒在路边?你是哪里人?要去哪?”
富有军人气质的“王占奎”挺心急,也不等老人喝下热奶,一口气问出好几个问题;老人则是笑了笑,回了句“你知道大佛寺吧?”
“王占奎”点了点头。
“我就是大佛寺里的僧人,不久前寺里遭遇火灾,没地方住;我本想去投奔昆都庙,没想半路上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就晕倒了。”
仔细再看老人的穿戴,“王占奎”这才发现眼前人是一位老喇嘛,心里更着急了;这也不怪“王占奎”,当时他还上着班呢,哪能一直陪着老和尚?走吧,他又不放心。
思索再三后,“王占奎”见老喇嘛已无大碍,于是提出“您要去昆都庙?我送你过去!”
也不等老和尚答应,“王占奎”骑着小三轮,又是火急火燎地将这位喇嘛僧送至昆都庙;一番折腾下来,“旷工”是板上钉钉了,急的“王占奎”有苦说不出。
到了昆都庙,老喇嘛与友僧相谈甚欢,似乎忘了一旁还有个“王占奎”;眼见天色将晚,“王占奎”起身告辞,老喇嘛竟然连句答谢的话都没有,只给他一个黄色小布包算作酬谢。
本就没想太多,心急如焚的“王占奎”只想快走,也没过多推辞,接过布包就往回赶;由此可以看出,率真的“王占奎”是个急性子,他也不问问老喇嘛的姓名、黄布包里装的是什么?
也是犯糊涂,心急的王占奎赶回家后把“黄布包”随便一丢,急忙生火做饭去了;王占奎压根没把这事放心上,也不关心“黄布包”装的是什么!
也不能怪罪“王占奎”马虎,一则他没把这事放心上,二则他也明白:一个因为饥寒晕倒在路边的穷和尚,能送什么好东西?无非佛珠、手串之类。
1995年,“王占奎”自邮局退休,忙了半辈子的他忽然闲下来,总感觉哪不舒服;一时心血来潮,王占奎打算好好收拾一下库房,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黄布包”再次映入眼帘。
终于不着急了,“王占奎”这才打开布包,看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东西;拆掉外面的黄布,里面是一只雕有精美花纹,还镶嵌着一颗红宝石的小盒子;再打开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丸土灰色的“小泥球”,这是佛家的啥宝贝?
王占奎举着“小泥球”在太阳光下照了照,也不像玉翠之类,这不就是普通石头吗?干脆扔鱼缸里当造景石吧。
看得出,“王占奎”的急脾气一点没变,他也没想想,普通“泥球”至于配一个雕花、镶宝石的精致小盒吗?
直到晚上去厕所,“王占奎”这才发现鱼缸在发光,仔细一看,竟然是白天扔进去的那颗“小泥球”作祟;“小泥球”发出的光芒挺强,离得近点,报纸上的字都能看清楚,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夜明珠?
王占奎这才明白过来,赶忙又从鱼缸中捞出“小泥球”,一整晚他都没睡,脑子里一直在想“老和尚怎么会有‘夜明珠’这么珍贵的东西?我就帮了个小忙,又不信佛,老喇嘛怎么舍得将‘夜明珠’给我呢?”
后经人介绍,王占奎找到天津珠宝鉴定中心,非要看看“小泥球”究竟是什么东西;当时的鉴定专家叫李世伟,他可是一位见过世面的老专家,见到“小泥球”后,连这位老专家也是惊叹不已。
原来,李世伟曾经见过一次类似的“小泥球”,那还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博物馆,是一枚“陨石钻石夜明珠”;也就是说,如今的“小泥球”很可能也是“陨石钻石夜明珠”,啥玩意这么绕口?
简单解释一下,所谓“陨石钻石夜明珠”就是不属于地球物质的一种“陨石”、检测它又属于金刚石(钻石)的范畴、同时还是能发光的“夜明珠”。
试想,仅“陨石”、“钻石”、“夜明珠”三个名字就足以反映“小泥球”的价值,王占奎听了怎能不发懵“看起来就是一颗普通石头,陨石我还能理解,它怎么会是钻石、夜明珠呢?”
简而言之,为确保检测无误,九位专家查阅大量资料,反复对比分析,终于出具了“珠宝鉴定证书”;王占奎自然高兴,拿着“小泥球”高高兴兴回家后,哪想事情会再起波澜。
没过多久,王占奎接到珠宝专家的电话,大意是说“您的东西不是普通珠宝,建议到北京找地质方面的专家给看看”这话啥意思?“小泥球”指不定是什么东西的呗!
到北京鉴定,这一趟的花销可不少,一个其貌不扬的“小泥球”,值得破费这么大吗?王占奎犹豫再三,终究忍不住好奇心,还是踏上了去北京的班车。
几经周折,王占奎先找到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院长,吴国忠教授;教授看到“小泥球”后非常意外和兴奋,通过显微镜观察“这块石头是天然形成的,至于它的成分我就不清楚了。”
这话说得,王占奎忍不住问道“那它是不是陨石钻石夜明珠呢?”
“我不好下结论,需要检验它的成分,这里没有专业仪器”教授摇摇头回答,他又推荐了地质科学院“微分析研究室”的周剑雄教授。
简短截说,周教授拿着“小泥球”皱了半天眉,不同于珠宝鉴定,要分析物质结构,他需要刮下来一些粉末,开玩笑的吧?
如果小泥球真是“陨石钻石夜明珠”的话,刮下来一些粉末,且不论“粉末价值”的问题,单说“硬刮”,岂不把宝贝弄坏了?
王占奎犹豫了3个月,终究还是扛不过好奇心,刮下来一些粉末也要知道“小泥球”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周教授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更不想破坏一件“奇石异物”,因此在刮取粉末时非常小心,够用就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鉴定,周教授终于得出结论:小泥球确实是“钻石夜明珠”,但是不是“天外陨石”,这个他不能确定,还需去石油勘探研究所,进行当时最先进的X衍射鉴定。
王占奎再次辗转至石油勘探研究所,这次鉴定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但过程令人紧张;起初,“小泥球”通过仪器照射仅发出4条线,王占奎和专家们不禁有些失望。
原因也不复杂,华盛顿博物馆里的那颗“陨石钻石夜明珠”透过仪器能发出6条线,如今的小泥球却只有4条线,说明它不是真正的“陨石钻石夜明珠”。
就在大家感到惋惜时,工作人员调整了照射角度,“小泥球”奇迹般的又发出2条线,刚好6条线;由此,小泥球的真实身份终于确定,它就是“陨石钻石夜明珠”,王占奎一直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中国讲究意义,海外只谈价值,按当时的市值估算,“小泥球”至少价值2500万美元,折算后大概2亿人民币;90年代的“2亿”是什么概念,王占奎岂不发了大财?结局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坊间传闻,曾有富豪愿出价2亿收藏“小泥球”,但被王占奎拒绝了,他要“物归原主”,将这枚“陨石钻石夜明珠”捐赠给中国佛教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