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官员任职要走什么程序,到地方后又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

梦里花落懂秋意 2024-12-12 17:45:15

《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萼去江州赴任的时候,被歹人刘洪所害,其后刘洪霸占了唐僧的母亲拿着陈萼的官凭告身赴任去了,直到十余年后才东窗事发。

小说中类似的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如果是在清代的话,那么就绝无可能。借着这个由头,御史就来讲一讲清代官员赴任方面的一些冷门知识点。

新官赴任有什么具体规定

官员通过吏部的铨选考核之后,就会在吏部正式注册,官员也就可以上岗了。按照定例,官员上岗都有一个规定的期限,京官奉旨授缺后,以十日为限。

比如某官员被选为户部郎中,那么当任命的谕旨下来之后,十天之内就必须到户部报到上岗。而且到任后五日内户部必须咨报吏部,证明该员已经到岗。

京官因为都在京师各部院衙门任职,赴任的程序相当简化,不管是初任、补任吏部都不用颁给证明身份的官凭。

外任官赴任的程序相对就要复杂一些,某官员正式被奉旨放缺后,规定吏部要在五日之内发给官凭,吏部官员若加以为难或拖延时日,即罚俸六个月。

同样,授职官员如果不及时到吏部领凭,同样也要受到处罚。《钦定六部处分则例》中就明确规定:“官员一月以上不领凭赴任者,罚俸一年,两月以上不领凭赴任者,革职。”

官员不领凭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只有那些被放到偏远、烟瘴地区的苦缺、瘦缺,才会遭到抵制,试图再行钻营,且这类官员多为八旗贵族子弟。

领凭以后就表示认可吏部的任命,那么下一步就要按时赴任。大清疆域辽阔,各省距离远近不一,所以对于官员赴任的期限有不同的规定。

不管路途远近,都必须在领凭二十日内起程。如果官员在授职之前已经向吏部奏准有回籍修墓、省亲一类的特殊事务,那么要向吏部说明并给假,待事毕之后再行赴任。

凡无特殊事由无故不赴任者,超过一月罚俸一年,超过两月俱行革职。对于赴任期限同样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到江苏任职者,定时限为五十天,若过限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是刑罚处置,即迟到一日笞一十,每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官员到任后,官凭要及时呈交给布政使衙门,布政使查明印信期限无误后,将官凭收缴交至吏部。至此,官员赴任的基本流程结束。

如何证明官员的身份

官凭只能证明岗位是由朝廷和吏部授予的,但却不能证明官员本人的真实身份,就如开篇提到的刘洪,就冒充陈萼赴任。

那么,朝廷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清代任官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省或者有亲属的地区任职,那么也就意味着官员到了任所之后,根本没有旁人可以证明其合法身份。

况且官员的档案履历都存在京师吏部,传递调阅异常困难,验证起来也不确凿。所以官员赴任之时,不仅要提供吏部开具的官凭,还得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即史料中所称的“告身”或“官照”,告身早在官员考取进士时就已经颁给,并由官员自己保存,上面写明了祖、父、己三代的籍贯、出身,并有吏部经办人员的签名盖印。

与宋明相比,清代官员的告身更详细,上面注明了官员的基本形态、样貌和特殊的身体体征。如“大眼、有须,面有若干痕”等等。

有了身份证明,就不用担心被冒名顶替。况且,官员任职期间会有很多方面的考核,冒名顶替者也不能长久任职,一旦东窗事发则面临诛灭九族的风险。

官员赴任路费和安全如何解决

寒门士子一朝得缺固是幸事,然千里路远开销庞大,路费开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初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有人会问,官员赴任不是可以走驿站吗?其他朝代御史不清楚,清代官员赴任是没有这个特权的。国家有定制,官员只有在奉旨办差或公务方面才能用驿,显然官员赴任不属于公差,强行用驿或骚扰驿站,同样也会受到惩罚。

当然官员级别不同享受的待遇也各异,如果是封疆大吏赴任,皇帝有时会特恩准许用驿。比如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特批可用官驿。

既然不能用驿,那么官员赴任的所有费用就得自己解决,朝廷也出台了相关措施,规定官员可以预支三个月的俸禄,以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至于官员赴任的安全性则没有太多的顾虑,因为从京师到各省都有官道,其路线与驿站大致是一样的。国家承平期间,哪有人敢半道截杀官员。就是动乱时期,也没有听说过那个官员在赴任途中遇难。

话虽如此,封疆大吏赴任又是另外一个情形,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所经地方官府都会派绿营兵马加以保护,直至任所为止。

0 阅读:15

梦里花落懂秋意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