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郭沫若在去世8个月后,于立群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姐姐于立忱写给郭沫若的信件,她拼凑出了姐姐40年前去世时的真 相,然而发现真 相后的她却抛下家里6个孩子,选择了自缢。
于立群是著 名的书法家、女书画家,她曾出版过《于立群遗墨》被毛 主 席 故居、成都的杜甫草堂所收藏。然而就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才女为何选择在家中自缢呢?
事情还得从她的姐姐于立忱说起。
于立忱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祖父于式牧是清朝同治时期的榜眼,由于笃信佛教,他一生没有结婚,胞弟于式棱看他没有子嗣,便将自己的儿子于孝侯过继于他,这便是于立群的父亲。
当时正值局势动荡,于立群没有正当的职业,靠着父亲的遗产度日,母亲看着越来越艰难的日子,决定带着孩子投奔父亲,一家人又搬 迁 到了外祖父岑春煊家。
此时的于立忱考上了北平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的她有幸被“大公报”社长张继栾看中,邀她做了驻东京的记者。于立忱经常去采访郭沫若,一位才子,一位佳人,很快两人便一见钟情。
不久之后于立忱被派回国内,此时两人双双回国。而此时,于立忱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当时正值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安娜因为感情的事情,两地分居。
郭沫若一共有4段感情,前两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他的第 一 任妻子叫张琼华是在父母包办下勉强结的婚,当郭沫若第 一 次看见张琼华的三寸金莲时就对这门婚姻无 比失望,他当时想退婚,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
结婚后的第5天,郭沫若便以去日本留学为名,离开了家。
张琼华洗衣做饭、伺候公婆,没事的时候拿着水烟袋来到村口的大树下,一边抽着烟,一边望眼欲穿的等待丈夫的归来,殊不知的是,这一等就是26年。
而在这26年中,郭沫若也没闲着,为了排解寂寞,他很快和一个叫安娜的日本护 士结婚了。
两人共同生活了21年,生了5个孩子。
此时的郭沫若认识了大公报的记者于立忱,立马展开了疯狂地追求,于是便出现了文章中开头一幕。
郭沫若跟随于立忱回国后就将日本的妻儿抛到了脑后,和于立忱谈起了恋爱。
此时远在日本的妻儿却遭受着日本当局的迫 害,他们害怕郭沫若将一些重要的资料带回中国。
正当于立忱将她怀孕的消息告诉郭沫若时,他却面无表情,冷冰冰的面孔里挤出几个字:“你去把孩子打掉?”
这已经是于立忱打掉第三个孩子了,医生告诉她,如果再将孩子打掉的话,有可能这辈子都做不了母亲。
这时她才反省过来,郭沫若以前对她的承诺不过是安抚她罢了,那些美好的辞藻,对于郭沫若来说可以信手拈来。
天真的于立忱将自己全身心交付于郭沫若,本以为自己这次怀孕,他能有所触动,而且郭沫若也跟她保证尽快和日本妻子离 婚。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清醒后的于立忱悔不当初,悲愤交加的她给郭沫若写了封信后,选择了自缢。
于立忱去世一年后,郭沫若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于立群,她是于立忱的亲妹妹。
至于为什么要选于立群,可能是她心中的一丝亏欠或者是内疚吧!
当然于立群是不知道郭沫若真实想法的。
婚后两人携手度过了半生,生了5个子女。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
于立群强忍着悲痛收拾张丈夫的遗物,整理丈夫的诗集,很快郭沫若的诗集《东风第一支》和《郭沫若文集》相继出版。
此时的于立群身体也越来越差,在郭沫若去世8个月之后,她在整理信件时,无意中发现姐姐于立忱在去世时写给郭沫若的信件。
她看完信后,犹如掉进了冰窟窿。
信件上的一字一句都在说郭沫若的负心和姐姐的不甘心,她将40年前姐姐去世前的真相拼凑了出来。
她接受不了事情的真相,选择了自缢身亡。
@憨憨说生活
郭沫若在文坛上的成就很难有人比拟,但是他的人品却被许多人所诟病。
鲁迅评价他:“才子加流氓”。胡适评价他变化无常、虚伪。
郭沫若这一生经历过4段感情,让原配妻子有名无实,苦苦等了26年,和第二任妻子虽然组建了家庭,有了5个子女,但是他却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责任。
对于第三段感情来说,于立忱就是他在异国排遣寂寞的一剂良药,病好了就随手弃之。
最后一段感情他娶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不知道是为了挽回内心的愧疚,还是在于立群的身上找到于立忱的影子,姐妹俩喜欢同一个男人,也为了同一个男人选择自缢,让人唏嘘命运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