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陈赓怕彭德怀一辈子,其实就是指二人的个性不同。可以说,这两人一个是静,一个是动。
彭德怀是一个很直率、很固执、很认真的人。陈赓则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人,总是笑呵呵的,唯独彭德怀,他是唯一一个敢于跟彭德怀打趣的人。周恩来还说,彭雪枫和陈赓是他最喜爱的两位知识分子将领。
陈赓当起了媒人彭德怀的老家距陈赓老家不过40到50公里。1914年湘潭发生旱灾,地主、不法商人乘机囤粮,强迫农民缴纳地租。血气方刚的彭德怀,为了活命,就跑到地主家里闹事,没过多久,县政府就派人来捉拿彭德怀,他只得连夜逃往西林围,在那儿做了两年的搬运工。
彭德怀在1916年3月加入湘军,由于他勇敢勇敢,善于指挥,所以在三年之内,他就从一个小兵做到了连长。
陈赓的家境虽好,但他的父母却是个很传统的人,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陈赓为躲避父母的安排,在1917年加入了湘军。
鲁涤平的六团,陈赓、彭德怀,一营的彭德怀,二营的陈赓,平日里也没怎么见过面,只是彼此都是同乡,并不熟悉。
有一天,陈赓遇到彭德怀,他领着一支部队出去找地瓜,彭德怀看到陈赓当兵四年了,还没升官,就说:“你为什么不去长沙军官学校呢?”
陈赓指着衣领上的军徽,沮丧地说道:“就是被卡住了。”彭德怀生气地说:“你当兵四年了,为什么还没升上去?你们的连长整日颇为闲散,天天饮酒作乐,从未曾见其干过什么正经事”
陈赓说:“我早就看他不顺眼,跟他闹翻了,他呢写满了死人的名册,十一个多月没给过一分钱!”
彭德怀越说越气愤,说:“这个人不过是一个饮了军队鲜血的蛀虫,你们应当去闹事,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军饷!”
然后,彭德怀走到陈赓身边,低声说道:“我成立了一个救济会,谁要是欺负我们的战士,我就……”说完,彭德怀拿起铁锹,在一个土堆上砸了一下,土堆顿时四分五裂。
临别之际,彭德怀把手搭在陈赓肩上,说道:“不要害怕,实在不行就到我们连队来,跟我一起干!”
陈赓回到自己的连队,心里琢磨着彭德怀刚才那番话,觉得彭德怀说得还不错,就领着几名湘兵大闹一场。结果这事儿并未解决,反倒是给自己惹上了一身麻烦。
连长抓住陈赓,想要将他带至军法处。然而陈赓趁乱逃至一营,寻找彭德怀共商对策。但无论何处寻找,都未能找到彭德怀。此时,一位老乡劝告陈赓:“勿再依赖彭德怀,他自己也自顾不暇了!”
陈赓一头雾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陈赓从老乡那里得知,彭德怀所办的穷救济会,误打误撞地杀死了赵恒惕麾下一位将军的亲哥哥,彭德怀在事件发生之后,就逃之夭夭了。
陈赓听到这里,才明白彭德怀是泥菩萨过河,自顾不暇,所以他也离开了湘军,踏上了革命之路。
陈赓与彭德怀都没有料到,他们二人从湘军中走出来,却加入了“共党”,从此,两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1938年9月,当时的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虽然年逾四十,但是常年的战争和军事上的忙碌,却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私事。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告诉过彭老总,这件事情必须尽快处理,但他都以公务缠身为由,婉拒了。
陈赓和彭老总是多年的好朋友,对彭老总的私事很是上心,所以他想亲自做个媒人,帮助彭老总撮合一下。有一天,陈赓找到了彭老总,对他说:“老总,我最喜欢做媒了,要不,我帮你做媒?”
彭德怀一听陈赓这么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哈哈大笑道:“陈赓,我不管你做谁的媒人,就是不能让你做我的媒人。”
陈赓听到彭德怀这么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说道:“行,老总,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陈赓是什么人?“调皮鬼”,在八路军中是出了名的。虽然彭德怀拒绝了他,但陈赓知道,这并不是彭德怀不感兴趣,而是他没有机会!
于是,陈赓就展开了他的做媒生涯。陈赓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伺机而动,给彭老总制造机会。
一日,陈赓约彭德怀到当时的女子篮球赛参观。
彭德怀看都没看他一眼,道:“你没看到我很忙吗?今天下午的篮球比赛,我先走了。”
陈赓早就料到彭老会这么回答,于是开口道:“老总,文件虽然重要,但我们还是要关心一下老百姓的生活。你可别让人家说你是个大老爷,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彭德怀,陈赓是非常清楚的。彭老总听完陈赓的汇报,放下了手上的资料,笑着说道:“那倒也是,我跟你一起参加下午的篮球比赛。
篮球比赛一开始,女生们就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只要球场上有一颗进球,球场外就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陈赓的注意力当然不在这场篮球赛上,而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彭老总,彭老总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球场上的比赛,并没有注意到陈赓的异常。
在那场篮球比赛之后,陈赓确实看到了一些东西。于是,陈赓向彭德怀提出了一个问题:“老总,那位打球很厉害的姑娘叫普安秀,是陕北公学的老师,不但学识渊博,人品也不错,跟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合得来!”
被陈赓这么一说,彭老板顿时恍然大悟:“我不是告诉过你,让你别跟我说这个。”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赓时不时地在彭德怀身边提及蒲安修。于是,在陈赓的热心促成下,彭德怀与蒲安修陷入爱河。1938年末,两人在延安的一处窑洞中喜结连理,陈赓的媒人身份也随之结束。
建国后的情谊陈赓与彭德怀是一路同行,陈赓开朗的个性给彭德怀带来了许多乐趣。无论怎样,兄弟俩都互相帮助,抗美援朝时,他们又并肩战斗,为国家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彭德怀被派往朝鲜,担任总指挥。五场战斗下来,彭德怀身心俱疲,这时,他正面对志愿军自抗美援朝以来首次遭受如此惨重的伤亡。志愿军180师隶属于第3军,在行军途中被敌人围困,伤亡3000余人。彭德怀在这种局面下,有点坐立不安,他迫切需要陈赓的帮助。
彭德怀赶紧回了一封电报,让陈赓赶紧过来!但是总参的人知道陈赓此时还在越南,于是向彭德怀请示,是否可以另请高明?但是彭德怀很坚决地说:“不!”
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按照彭德怀的吩咐,向陈赓打去了一封紧急电报,陈赓收到彭德怀的紧急电报后,立刻向胡志明告辞,赶往朝鲜,虽然陈赓的双腿受了很重的伤,但是他仍然勇敢地前往朝鲜。陈赓一到,彭德怀就让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司令、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
当晚,彭德怀召集各兵团及各部队的领导,召开会议,向大家介绍180师的情况,彭德怀在会议上把60军军长喊到跟前,问他:“180师本来可以突围,怎么就说被围困了呢?”谁会把电台给砸了,还烧了密码?你这是做什么?此时气氛凝重,谁也不敢说话。
陈赓看到这一幕,连忙起身打圆场,笑着说道:“老总,到饭点了,我也有些饿了。”彭德怀本来还在气头上,见陈赓来了,立刻冷静下来,低声答应道:“好,吃饭。”
1952年4月,根据彭德怀的命令,陈赓召集全军参谋长开会,研究坑道战的各种问题,包括挖地道的方法,以及挖地道的方法,并把地道与野战工事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与攻击系统。
从大闹湘军,到长征,再到抗日战争,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能结下这么深的交情,更是将他们之间的默契发挥到了极致,在朝鲜的战争中,他们共同承担起了安邦定国的责任,共同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朋友遍天下,知己又有几个?”
后来陈赓回国,成立哈军工。
由于学校招收学生的标准很高,校领导提出“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每一年招收的学生都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高官子弟因其满足招生要求,而进来学习,陈赓对这些学生都很关心。
哈军工最早录取的学生之一,就是彭德怀的侄儿。陈赓当然要好好照顾一下自己的老朋友家的侄儿,这小子报名的时候没有读过几年书,但是陈赓觉得他是彭家的独子,于是就把他收了进去。
事实上,陈赓向学校党委提出了这个问题,彭德怀的侄子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如果成绩好的话,还是有希望进入军校的。
陈赓当然清楚彭德怀的性格,他最恨的就是有特殊待遇,哪怕是对别人有好处,也要给别人一个面子,所以彭德怀一定会勃然大怒。
果然,彭德怀知道了以后,对陈赓说:“你学校只招收高中毕业生,现在却把他送到学校来,这是违反了学校的招生规定,你不能因为他,就把学校的水平拉低,而且,你还要把我侄子开除。”
陈赓和彭德怀是多年的朋友,他很清楚该如何应对,所以他选择了推卸责任,因为这是党委的决定,而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陈赓把彭德怀的话告诉了军委,大家也都同意,彭德怀侄儿在学业上是有点困难,但是如果他能够坚持下去,就不会辍学。
这倒不是我有什么“私心”,哈军工那时候招生很严格,而且我们之前也说了,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要上高中课程持续长达六个月之久,然后通过层层审核,才能上大学。后来他们又分析了一下,觉得彭德怀外甥的学业能够赶上,就没有把他开除。
彭德怀并不清楚军校招收学生的事情,得知陈赓并没有让侄子辍学,便再次训斥了陈赓一顿,质问他为何要让他违反录取规定,并且要求他立即离开学校。
众所周知,陈赓生性开朗,彭德怀又是个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人,除了陈赓,没有人敢跟他开玩笑,因此彭德怀对他也无可奈何。陈赓对彭德怀的这个批判,明显是有所准备的。
彭德怀的侄子已经被空军学院录取了,想要离开是不可能的。又说:“我对他很关心,很照顾,也很严厉。”彭德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好道:“陈赓,你永远都有理。”
而彭德怀的侄儿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成功地毕业,被分配到了飞机场。
事实上,彭德怀和陈赓之间,并不是只有这一件事。
1955年,军队开始实施军衔制度,彭启超,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学生,亦具备授衔资格。
这一天,彭德怀到学校来巡视。陈赓一见面,两人便相谈甚欢,话题一转,便提到了彭启超。
陈赓知道彭德怀最不喜欢的就是特权,于是彭德怀说道:“老陈,你把我的小侄子升到了什么军衔?”
“好吧,这是按照规矩来的,就像他在革命中的地位一样,他的军衔是小上尉。”
陈赓怕彭德怀怀疑,特意把加了一个“小”字
彭德怀不假思索地说:
“老陈,可不能这么做。他才27岁,就带着上尉的身份,在这里耀武扬威,对他没有任何好处。要我说,还是定个少尉吧。”
陈赓一怔,他当然明白彭德怀的意思,不过彭启超的军衔是按规矩来的,而且他也没有干涉过军衔方面的问题,还是按规矩办事比较好。他露出为难的表情道:
“彭总,这可使不得!彭启超是1943年入伍的,1947年攻打蟠龙时,他就是代理副团长了。
彭德怀坚持道:“问题是,他还年轻,这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彭德怀忧心忡忡,他怕侄儿太年轻,会让他骄傲自满。
可是陈赓却是据理力争,彭启超的资历的确很高,自己也不能故意放得太低。彭德怀这时也不讲道理了,就开着玩笑的口气说:“你降不降?我是国防部长,你是院长,按照规矩,下面听上面的命令!”
陈赓无可奈何,只得听从彭德怀的意见,给彭启超升了个少尉军衔。彭启超对于这个问题非常不解,但是彭德怀说,无论哪个尉级的军官,都是革命的,放低一点也没有害处。
彭德怀就是要对他说,无论级别高低,都是革命,既然为祖国作出贡献,就无所谓职务高低,重点在于你所取得的成果。
彭启超经彭德怀一番开导,最终也是想开了,其叔叔的人品也令彭启超深感钦佩。
陈赓于1957年12月突然心脏病发作,陷入昏迷,经抢救,生命垂危。
彭德怀和其他几位领导都来探望他,医生告诉陈赓,最起码要休养三个月。
三个月过去了,陈赓的病情竟然奇迹般的恢复,他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医生,写了一张出院证明,然后向上级申请,让他回去上班。
党中央建议陈赓要注意健康,不要操劳过度,但是陈赓却说:“我这个人,不能闲着,要我休息,那就把我的身子给毁了!”
一接到许可,他就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可是,他已是一个久病缠身的老人,工作之重,使陈赓时常感到胸闷。
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是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胸口,然后开始批阅文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上的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衫,而他的衬衫,也被陈赓撕开了一道口子。
1959年6月,陈赓的情况再次恶化,再次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昏迷不醒,手脚冰凉,心跳微弱,经过医生们的紧急救治,终于保住了他的性命。
彭德怀到达以后,责备陈赓工作不爱惜自己的健康,要他赶快回去休息,不要再逞强了。
但是陈赓对此却一笑置之,很快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彭德怀终于忍无可忍,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陈赓退居幕后。
陈赓当然不会同意,新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人民的积极性如此之高,他这个当领导的,怎么可能退出?
陈赓知道说服不了彭德怀,就去找周总理为他说情。
但是周总理得知后,心中也希望陈赓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他说道:“军令如山,最好听从他的命令。”
陈赓非常不高兴,周总理劝他放弃,说:“我们去问问毛主席,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陈赓对此非常满意,认为毛主席是个开明的人,一定会允许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谁知毛主席却哈哈大笑,说:“陈赓同志应该按照彭德怀的吩咐,立即调到二线去。”
1960年,陈赓请医师准许自己工作,医生给他安排了几个小时,让他在看护下工作,超过规定的时间,就让他停下来。
不过,他常常加班。
再往后陈赓接到命令,要去上海休养,他觉得,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写一本《作战经验总结》,供后人参考。
可惜,书写到半途,陈赓又病倒了,生命 再度垂危。
临终前他对家人说道“如果我能熬过去,我还能为组织效力好几年,你们别难过,毛主席和周恩来还活着,我死了也无所谓。”
1961年3月16日,五十八岁的陈赓,死于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