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大麦哲伦星云中,一颗极端质量的恒星正在绽放耀眼的光芒。在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宇宙深处,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系中发现了一颗改写恒星演化理论的超级天体。这个编号为LMC136-1的极端质量恒星正以颠覆性的存在挑战着人类对恒星质量上限的认知。

根据最新观测数据显示,LMC136-1达到了215倍的太阳质量,其表面温度超过5.3万摄氏度,比太阳能亮近700万倍。这颗恒星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两周内产生的能量总和。这个发现直接突破了恒星形成的爱丁顿极限理论。

该理论曾预测由于辐射压与引力之间的微妙平衡,恒星的质量上限不会超过150倍太阳的质量。该恒星的存在迫使天文学家将重新审视恒星的形成模型,特别是在稠密星团环境中物质吸积的特殊机制。
目前它正处于剧烈的质量流失阶段,恒星表面持续挂着时速600万公里的超强星风,每年抛射相当于一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而在这颗恒星的深层核心核聚变反应已进行到了硅阶段,当它走向生命终点时将可能产生宇宙中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及超新星现象。

这种爆发不仅会短暂照亮整个大麦哲伦星系,更会向宇宙深处释放铁、金、铀等重元素。大麦哲伦星系独特的重金属丰富环境为这类极端质量恒星的形成提供了理想之地。相比银河系更高金属含量的星际云,这里的恒星形成区辐射压力较小,允许更多物质聚集形成超大质量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