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向王健林要五个亿的年轻县长,现在怎么样了?

云端之上轻武 2024-12-13 15:34:55

“万达在丹寨经营的利润一分都不要带走。”

这句话一出,让时任丹寨县长的徐刘蔚出名了;当时的王健林早已家喻户晓,很显然,能与他这样的商业巨头博弈也绝非等闲之辈;然而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并非视频所表现的那般。

扶贫工作让两人坐在一起

王健林对扶贫有着极为特殊的情结,从1994年开启这项工作后,万达用了20年捐款超过50亿,在当时还找不到另外一家私企能达到这个惊人数字。

如同办企业那般,即便是在扶贫这种看似“送钱”的道路上,王健林也遇到过很多困难。

他也说过这样一句总结:“扶贫20年,也没有探索出成熟的经验,这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很费劲。”

过去曾有两个村接受了万达的定点扶贫,这一扶就是20年,村子里压根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万达的捐赠使村里人均收入略高于全国水平。

王健林既然选择做这件事,就想要把这件事真正做好,那是他内心的一个选择,他甚至还考虑过退休后去包个县亲自扶贫,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包县扶贫”的概念就这么出来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给出评论:“企业将贫困线作为整体项目调研规划,这一点与商业项目管理异曲同工。”

当王健林向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提出这个想法后,对方给出了贵州和甘肃两个选择,王健林选择了贵州。

丹寨是个很具代表性的地方,这里有5万多贫困人口,他们几乎都分散居住在各个山上,以小农式种菜、养猪的方式生活,平日里村民们各忙各的,也压根没法形成什么产业。

哪怕是对于贵州省历任主要领导来说,丹寨都是块“难啃的骨头”,“贫困”这顶巨大的帽子就是摘不掉。

对于王健林而言此地很有挑战性,丹寨也迫切期待万达的到来。

当彼此确定连接后,丹寨县委专门购买了15套与万达有关的书籍分配给相关部门,就是为了能有个相互了解。

县委领导去万达总部的那天还专门带了两箱子特色农产品,一路上他们都在研究资料,餐车的桌子成了办公桌。

这或许也是万达选择丹寨的另一个原因:诚意。

靠着这波机遇,丹寨在万达拿到了10亿元扶贫协议;得知王健林将要来丹寨考察,很多地方都立出了“万达改变丹寨”的牌子表示欢迎。

这10个亿不仅是王健林的选择,更是丹寨方面的争取。

为了脱贫这件事,丹寨县委领导也动足了脑筋、做足了努力,其中徐刘蔚就是个代表人物。

那个在视频中一脸年轻的徐刘蔚人生履历可不简单,他是1999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优秀校友,研究生又读了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专业,学校生涯他读了太多的书。

随着心中对书本知识的疑惑越来越多,他也更渴望从实践中找到解决办法。

明明他可以选择外企拿高工资,或者去国企坐舒服的办公室,可他还是选择了贵州。

起初他在省政府办公厅当过几年秘书,靠着优秀的笔杆子能力,他累计写下了200多万字稿件,大多都是关于如何推动贵州的城市化进程。

靠着自身的能力慢慢升任为副处长后,徐刘蔚却选择了丹寨,从丹寨县委常委升任至县长,与侯美传结为搭档。

那时正是2014年,正巧赶上了王健林在选择的契机。

徐刘蔚最关心的就是扶贫问题,他深知想要改变这个地方的难度,可仍立下誓言:“哪怕财力再弱,基础再差,我们扶贫绝不落下一人。”

为了工作,他经常熬到深夜,饿了只能靠方便面充饥。

很多村民习惯生活在偏僻的山上,徐刘蔚也经常上门与他们攀谈,看看他们心中所想,引导着他们搬出大山走入城镇,这样不仅生活条件能够改善,山上的大片土地还能靠着集中力量的方式充分利用起来。

还有一个细节是:王健林选择贵州后第一定点选择不是丹寨,反倒是徐刘蔚等人听闻这个消息后主动向省扶贫办领导请求将丹寨列入考察点,考察结束后,他们隔三差五就给万达那边打电话询问选择情况。

徐刘蔚很清楚,若是错过了万达,恐怕短期内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作为“最年轻的县长”,徐刘蔚仅用这件事就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若不是他的争取,他与王健林似乎很难坐在一张桌子上;正是因为他的学识、履历、信心和对当地的了解,那段“争锋相对”的视频才可能出现。

一个是优秀县长、一个是优秀企业家,他们如今面对的是共同的难题。

扶贫是场攻坚战

10亿对万达来说不算个大数目,徐刘蔚则更在乎怎么能让这10亿创造更多的可持续财富价值。

“养猪”这个项目最初被视为是最有希望的,丹寨的农民当时多为散养,难以形成规模,最后被万达放弃了。

结合丹寨的具体情况,丹寨的茶树是极具特色的,问题是市场上的茶企能在3年内盈利都算烧高香了,再加上要靠茶树带动所有贫困户至少需要20万亩茶林,这里少了四分之三的土地。

年富力强的工人大多已经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了,也很难匹配到那么多工人。

徐刘蔚那边也忙着给深山老林中的村民搬迁,县城里还专门提供了安置住房,条件好很多,可很多农民一辈子都住在山里,反倒进了县城后不习惯了,没多久又搬了回去。

还有个使他们搬走的问题是:由于项目没落地,就算搬到县城也很难解决就业问题,不如回去种地。

县委与万达努力了很久只得到个结论:单一的产业扶贫措施存在一大悖论,难以覆盖所有贫困户,利润也极有可能被有实力的外部公司和当地有能力的人攫取。

考虑到种种困难,安达干脆拿出5亿元设立扶贫基金,在旗下理财公司的运作下每年至少有5000万收益,这些钱可以用来照顾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口。

为了丹寨能够找到出路,王健林也总是亲力亲为。

2016年他第二次来到万达,当时万达投资的一家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工了,他觉得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能直接进入集团就业,实现“一人入学,全家脱贫”。

在王健林雷厉风行的行动之下,首期的5000万分红已经于2017年年初兑现,特困家庭分到了每人2000元,而有劳动力的一般贫困户每人分到1224元。

就在丹寨扶贫如火如荼时,一段视频突然在网上引起讨论,主人公正是王健林与徐刘蔚。

徐刘蔚说了这样一段话 :“万达的所有利润都不带走。”

而王健林轻轻咳嗽了一声,表示:“不如我每年都固定给你5个亿,然后你自己拿去分得了,5个亿很简单。”

从万达那些年扶贫的方式来看,5个亿带来的分红王健林确实做到了;而“要5个亿”也并非是徐刘蔚的本意。

视频真实发生的时间是2014年12月2日,当时双方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徐刘蔚和王健林都是为了扶贫,他们的交流是极为友好与坦诚的,也没有设置任何讨论禁区。

可那段流传在网上的视频却掐头去尾,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将两段话糅合成为一段话,再加上部分自媒体文章耸人听闻的言论,导致徐刘蔚的形象大打折扣。

这不仅干扰了丹寨县的扶贫工作,还抹黑了万达集团在丹寨县的贡献,同时影响到徐刘蔚本人。

后续的结果其实已经能证明一切了:万达通过追加7亿投资的方式建设丹寨万达旅游小镇。

经过几年的努力,旅游小镇从2017年夏天开业,通过旅游、餐饮、住宿、服务业等方式带动了1万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为了能把旅游小镇办好,王健林还强调:“ 不仅只扶持3年,什么时候盈利了什么时候交给当地政府。”

搞了这么多年扶贫工作,王健林也很清楚,就算再怎么精准帮扶,也总是有人可能被落下;这也解释了为何万达在丹寨办学校、搞旅游,依然会拿出5亿作为专项扶贫基金。

从丹寨村民的反应中,也能看出万达在丹寨的成功之处。

本地村民杨昌新原本在广东打了10年工,也不怎么关注家乡的发展政策,可有一年他回到老家后突然看到这里大变样了,甚至还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外国游客。\

于是,他也打算回到家里创业,用自己这些年来打工积攒的钱去开一家农家乐。

很多人也在思考,丹寨的模式是否能适用于其他贫困地区?

其实王健林早已给出了答案:不行。

即便是如此豪迈的企业家,在扶贫调研时都显得极为谨慎,他说:“不是一个项目在这里做得好就能搬到其他地方去,这个思路是行不通的。”

王健林关注着丹寨的发展,但平日里的大小事项都得由徐刘蔚来具体负责。

这位年轻的县长始终扎根在这里,为当地的老百姓操碎了心。

疫情来袭那年,徐刘蔚多次召开会议做应对方案,内容包括防控、监测、物资储备等等,老百姓也记得他的好。

从2021年开始,他先后当选为毕节市副市长、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等职务;在2024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徐刘蔚担任省人民政协副秘书长,他的仕途又上一步台阶。

无疑,丹寨让世人看到了他的能力。

如今的丹寨早已成为著名“旅游打卡点”,这里的非遗项目高达181项,这些非遗项目也使得小镇旅游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2024年的祭尤节期间,丹寨编排了大型歌舞诗剧《方尤》,讲述了开天辟地、蚩尤统一九黎等故事,对待游客还统统不收取门票,自然吸引来了大量游人的目光。

考虑到当天的气温还不足10摄氏度,县文旅部门还准备了十多个炭火盆供大家取暖。

冬季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都是旅游淡季,而丹寨再度抓住机会,在这里不仅能体验苗医康养之旅,还能体会到丰富的民俗文化,再加上自媒体的宣传,当地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更是大幅增加。

一切的背后,也有徐刘蔚倾注的大量心血。

参考资料

1.贵州丹寨:媒体所发王健林与县领导视频歪曲事实 澎湃新闻

2.最年轻县长pk中国首富不落下风:他俩辩论个啥 北晚新视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