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几位首长的儿子

云端之上轻武 2024-12-11 17:04:02

张志信的家庭与牺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新政府在国内外都面临复杂的局势,巩固国防、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成为首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优秀指挥员,张志信被任命为解放军第4军160师师长。

1957年,张志信的家庭迎来了一件喜事——他的儿子张力出生了。作为一名军人,张志信一直忙于军务,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然而,即使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他也从不忘记给儿子讲述他曾经参与的战斗故事。张力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养成了不怕吃苦的性格。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参军后,张力进入了父亲所在的160师。他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而受到任何特殊待遇,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刻苦训练,每一次演习都拼尽全力,和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得知部队即将奔赴战场,张力兴奋得睡不着觉。他主动请战,要求加入最前线的队伍。2月27日,战斗进入了关键阶段。张力所在的小分队接到命令,要前往敌军可能潜伏的区域侦查。他和战友们穿过崎岖的山路,密林中不时传来鸟叫声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周围的紧张气氛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走了没多久,突然一阵枪声响起,敌军的埋伏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张力立刻反应过来,向后方战友大喊:“快撤!敌人埋伏在这里!”他一边掩护战友撤离,一边继续寻找掩体。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部,剧痛让他踉跄了一下。

战友们见状,立刻想要将他抬回后方治疗。但张力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离开。他知道敌军已经发现了他们的位置,拖延下去只会让整个队伍陷入危险。他靠在一棵树后,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战友们说:“你们一定要告诉师长……我的爸爸,我没有让他失望。”

敌军的枪声越来越近,战友们眼含热泪,却不得不服从他的命令迅速撤离。张力独自留下,试图用微弱的火力牵制敌人,为队友争取时间。最终,他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

耿家的军事传统与悲剧

耿进福在担任50军150师副参谋长期间,长期驻扎边疆地区,负责军队的训练和部署工作。他在部队中严于律己,要求每个士兵都能达到高标准。他常亲自参与训练,甚至和年轻士兵一起攀爬山地,熟悉复杂地形。他的这种作风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耿军和耿晓康。

耿军和耿晓康在军营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军人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两人虽然年纪相差三岁,却一直相互扶持。少年时期,他们常在军营中跟随父亲学习军事技能。成年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军。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耿军和耿晓康都提出了上前线的申请。他们认为,战场上需要有经验和能力的士兵,而他们正是合适的人选。在战斗部队的调配中,两人被编入了448团,这让他们有了并肩作战的机会。

随着战事升级,448团被派往越南山区执行一次重要的攻坚任务。这片山区地势复杂,敌军早已在各个要点设下埋伏。耿军和耿晓康作为火力组成员,一直在队伍的中间位置,负责对敌人的火力点进行压制。随着敌军大规模增援,战局急转直下,448团逐渐被敌军包围,陷入了绝境。

失去弟弟后,耿军带领剩余的战士继续顽强抵抗。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最终,耿军和剩下的几名士兵被逼到悬崖边。他们身后的路已经断绝,面前是敌军汹涌的攻势。他选择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他带领身边的战士们,将重要装备抛入悬崖,防止落入敌手。随后,他果断跃下悬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他战士也跟着他一起跳了下去,无一生还。

周开源与儿子周伟的战争与牺牲

周开源在41军121师担任政委期间,一直以严谨和严苛著称。他经常强调,当兵不是为了寻求舒适,而是为了保卫国家,每个军人都要做好付出的准备。在日常工作中,他对每一名战士都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无论出身背景如何,都要接受严格训练和考核。

周伟作为周开源的儿子,从小就对父亲的职业充满了崇敬。他常听父亲讲述战场上的故事,耳濡目染,对军人的职责有着朴素的认知。尽管父亲一直对他的成长要求很高,但周伟却对参军表现出了特别的热情。他多次向父亲提出想加入军队的想法,然而每次都被父亲以年龄小、经历浅等理由拒绝。但周伟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高中毕业后,周伟再次提出参军的请求。这一次,他通过正规的体能测试和选拔,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部队。他没有依赖父亲的身份,而是从普通新兵做起,每天和其他战士一样参加体能训练和军事演练。他在射击、战术演习等科目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逐渐在连队中崭露头角。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周伟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士兵,担任排长一职。在这场战斗中,他所带领的排被编入突击队,任务是突破敌军的第一道防线。在战前的动员会上,他站在队列中默默听着指挥员布置任务,随后带领自己的排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准备。

当战斗开始后,周伟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带领战友们迅速穿越密集的火力区,成功攻占了敌军的一个前沿阵地。在后续的战斗中,他排查敌人的火力点,指挥士兵进行精准的火力压制,使得后续部队能够顺利推进。由于敌军的反扑,他的排一度陷入了被动,但他凭借清晰的战术判断和果断的指挥,成功化解了危机。

然而,在一次复杂的山地遭遇战中,周伟所在的小队被敌军伏击。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他冷静指挥战士们寻找掩体进行反击,并尝试联络附近的支援部队。然而,敌军的火力极其凶猛,他在组织队伍转移时不幸中弹倒地,失去了生命。

曲宁江的英雄事迹

曲宁江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军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军队的纪律和军人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知。他的父亲曲奎是41军的副参谋长,家庭背景使他对军人的生活并不陌生。然而,与父亲坚毅刚强的形象不同,曲宁江从小长相白净,身材也略显单薄。亲戚朋友都觉得他不适合从事军旅生涯,但他却坚定地选择参军。

1978年,曲宁江报名参军,被分配到41军尖刀营。在新兵训练中,他的表现并不特别出色,尤其在体能训练中经常落后,但他却在武器拆解和战术课程上展现出了敏锐的学习能力。战友们私下里戏称他为“白面书生”,起初并不看好他能在艰苦的战场上有所作为。曲宁江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抓紧每一次训练机会,在完成任务后还会主动请教老兵,他的努力渐渐得到了认可。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打响,41军尖刀营接到命令,负责进攻并占领越南境内战略意义重大的841高地。这片高地是敌军的一个重要防线,地势陡峭且防御工事坚固,任务极其艰巨。曲宁江所在的小队被分配到突击任务的前沿。他们在雨夜出发,趁着夜色悄悄接近目标区域。敌军设置了重重障碍,包括密布的地雷区和交叉火力点,队伍每前进一步都极为艰难。曲宁江凭借对地形的敏锐判断,多次协助排长调整路线,成功避开了几处隐蔽的火力点。

战斗打响后,曲宁江负责压制敌军的机枪火力点。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敌军组织了一次反扑,火力覆盖了整个高地前沿阵地。曲宁江没有退缩,他与其他战士协同作战,在短时间内清除了几处威胁较大的机枪阵地,迫使敌军重新调整部署。经过28小时的激战,尖刀营成功夺取了841高地。

然而,夺下高地只是任务的一部分,守住它更加困难。敌军不断发动反扑,试图夺回这处关键位置。曲宁江和战友们依托有限的掩体,反复打退敌军的冲锋。他利用狙击技能精准打击敌军指挥官,并协助调整火力布局,成为了战场上的核心力量之一。连续几天的战斗让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但曲宁江始终保持在战斗的最前线。他随身携带的弹药用尽后,迅速补充,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2月24日,尖刀营接到紧急转移命令,要求迅速前往另一片战场支援。在撤离途中,曲宁江的小队遭遇了敌军埋伏。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小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曲宁江主动承担了火力掩护的任务。他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压制住敌军的火力点,为队友争取到了撤离时间。然而,在激烈的交火中,曲宁江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多处,但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完成掩护任务。战斗结束后,曲宁江因失血过多,倒在了越南高平市西南的战场上。

参考资料:[1]廖丹阳,周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前思想动员刍议[J].湘潮(理论版),2014(1):39-41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