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女子又如何?照样征战沙场青史留名

史海垂钩 2022-08-30 16:42:01

公元1129年,一位女子接受了出城的命令,一身戎装跨上马背,一手抱着尚在襁褓的儿子,一手紧握缰绳,疾驰而去。

从临安到秀州,路程超过二百里,女子星夜兼程,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赶到韩世忠的大营。

谁能知道?就是这位女子,左右了整个南宋王朝的命运,她人生的大半时光,都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守护山河无恙。

这位女子,叫梁红玉。

山河破碎灾劫现,披甲纵马除逆臣

公元1127年,北方金人南下,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至临安。

高宗消极抵抗的行为激起了军队和国民的强烈不满,1129年,趁军队主力仍在长江沿岸防线,临安城空虚之际,高宗赵构身边的两个大将,苗傅和刘正彦起兵造反,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

他们斩杀了高宗宠幸的权臣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迫高宗退位,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史称苗刘兵变。叛乱发生后,高宗的行动已毫无自由,此时的南宋政权风雨飘摇。

叛乱发生之后,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及儿子也被叛军扣押。韩世忠骁勇善战,威名素著,南宋政权要想平息此次叛乱或者苗刘二人想扩大自己的实力,都急需拉拢韩世忠。

此时在秀州的韩世忠早已听闻兵变的消息,却犹豫不决,按兵不动,谁能尽快拉拢到韩世忠,决定了这场博弈的胜负。

苗刘二人打算以宰执大臣招抚韩世忠,派遣特使出发赶往韩世忠大营。南宋朝廷宰相朱胜非假意配合苗刘二人,在取得他们的信任之后,一面与南宋当朝隆祐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赶往秀州,劝告催促韩世忠进兵临安勤王,一边和苗刘二人说:“韩世忠现在举棋不定,如果你们能派他的妻子前往劝告迎接,投奔你们,那么你们就能大增实力,也不用再惧怕其他前来勤王的军队了。”

苗刘二人听后大喜,立刻同意了朱胜非的建议,面见梁红玉派她出城。苗傅对梁红玉说道:“苗某素来十分钦佩韩将军的才能,但听说韩将军要与张浚、刘光世一起随时准备赶往临安,苗某希望韩夫人能亲自前往韩将军的驻地,劝他不要意气用事。”梁红玉听后不以为然,质问苗傅道:“难不成要让世忠与你们一起造反吗?”

苗傅一时语塞,在旁的宰相朱胜非见状,立即假意与红玉解释道:“苗统制(此时苗傅任御营司都统制)并非谋逆叛臣,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太后垂帘听政,江山还是赵家的,并没有改朝换代,哪里说得上是造反呢?现在太后也表明了立场,也准备召你入宫,命你赶往秀州劝告韩将军。”梁红玉听闻宰相这么一说,顿生疑惑与不解,并没有立刻应允。

梁红玉在面见苗刘二人之后,又被召入宫中与隆祐太后相见,这才得知原来一切都是宰相朱胜非的计谋,此时的她成了双方拉拢韩世忠的关键人物,她必须赶在苗刘二人派遣的特使前见到韩世忠,告诉丈夫临安兵变的真实情况,让他赶紧出兵勤王。

梁红玉知道,她担负着拯救南宋政权的使命,不敢有一丝怠慢。她回到家中换上一身戎装,跨上马背,一手抱着尚在襁褓的儿子,一手紧握缰绳,疾驰而去,一昼夜就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一切情况之后,立即会同张浚、刘光世一起率军进入临安,苗傅和刘正彦出逃。韩世忠一路追到建康,终于将苗刘二人斩杀于街市,一举平定苗刘兵变。

叛乱平定后,梁红玉被高宗封为护国夫人,甚至特地赏赐梁红玉俸禄,梁红玉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以功臣之妻的身份领取俸禄的女子。

执手与夫战沙场,击鼓震天报国仇

自协助朝廷平定叛乱之后,梁红玉一直以女将的身份跟随丈夫韩世忠征战沙场,名垂青史。

苗刘兵变刚刚平息不久,金人完颜宗弼又率军南下,直捣临安城。

但完颜宗弼是孤军深入,他害怕援军不能及时赶到,所以只是洗劫一番就准备率军北归。此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驻守在浙西一带,正是完颜宗弼北归的必经之路。韩世忠亲自率兵在辖区镇江焦山驻守,等候完颜宗弼军队的到来,战争一触即发。

韩世忠只有八千精兵,而完颜宗弼却有十万兵马,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军队,韩世忠和梁红玉无所畏惧,静心备战。金人善骑射,不谙水战,浙西一带位于江淮地区,水网密布,又有宽阔的长江,韩世忠命令部队建造海舰和铁钩,只要控制住长江航道,八千对十万也足够了。

韩世忠与梁红玉在战前约定,战争开打后,韩世忠在水上进攻,梁红玉在岸上指挥。

《宋史·韩世忠传》中记载道:“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以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曳一舟沉之。”

韩世忠与梁红玉配合默契,这一场战争,是南宋在长江上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宋军将十万金军逼退到一个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死河道——黄天荡。

《宋史·韩世忠传》中记载:“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梁红玉亲自在战场上击鼓指挥,宋军士气大振,八千人将十万金兵死死围困长达四十八天之久。

完颜宗弼的军队眼看粮食就要耗尽,又找不到逃生的出口,只好派使臣来到韩世忠的大营求和。完颜宗弼欲将掠夺来的财物和骏马献给韩世忠,换一条北归的生路。

韩世忠见金人使者前来求和,也对其开出条件,说道:“还我两宫(指被金人掳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使者听闻,愤然离去。

梁红玉却看到此刻的金人正处于极度衰疲、军心不稳之时,她劝告韩世忠应趁此时机一鼓作气,活捉完颜宗弼,但韩世忠却认为金人已被围困如此之久,又派使者来求和,应该再无起死回生之机。

后来的事实证明,梁红玉的看法是对的,不久之后,完颜宗弼买通了一个宋人奸细,打听到一条年久失修的老河道,急令士兵连夜挖通河道,连夜渡过长江,撤回北方。

韩世忠虽然大败金兵,但还是让完颜宗弼全身而退。

战后,梁红玉以罪臣之妻的身份请奏高宗,“大义灭亲”向皇帝弹劾丈夫有“失机纵敌”之罪。在南宋文人罗大经写的《鹤林玉露》中记载道:“夫人奏疏言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其明智英伟如此。”

最终高宗并没有责罚韩世忠,还加封梁红玉为“杨国夫人”。梁红玉此举,当然不是真的想向皇帝邀功,而是提前化解丈夫可能会遭遇的诘难和惩罚,若被他人揭发,即使韩世忠有功在先,也可能功不抵过。

英年早逝惹人叹,只留风骨在人间

公元1135年,梁红玉随同韩世忠驻扎在楚州,共同抵御金人和伪齐政权的袭击。

就在来到楚州的第五年,梁红玉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年仅33岁的她在楚州去世。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她的死因,也没有记载她的身世,只称其为“梁氏”。

明代戏曲家张四维在传奇话本《双烈记》中为她起名为红玉。在南宋文人罗大经的故事集《鹤林玉露》中提到了她曾作为倡优的经历。

梁红玉和韩世忠是在京口的一次堂会中相识的,在《鹤林玉露》中有记载,那晚宴会还未开始,韩世忠便喝醉了,躺倒在门口柱子后面呼呼大睡,发出阵阵鼾声。梁红玉却觉得这鼾声像虎啸,被吸引过去,就这样与韩世忠相遇,这一段“梦虎奇缘”让梁红玉与韩世忠二人相遇相识,最终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梁红玉是美人也是名将,她曾以纤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大宋王朝,也曾执戟披甲卫国抗敌,在只属于男人的封建时代,她用自己的热血与风骨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倡优中的异类,她敢于抛弃满园春光,披上战袍乘着战马驰骋疆场,守护山河无恙的同时,也成就了她击鼓御敌,征袍血染的传奇人生。

0 阅读:36
史海垂钩

史海垂钩

趣观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