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掌故|崔若林——九江重阳文化(下)

冯晓晖 2023-10-23 23:16:35

“民俗掌故”发布讲述九江风俗文化的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和“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续上篇)

九江重阳期间的祭祖风俗,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包容了一定的文化要素。人们以虔诚的心灵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编者配图

武宁旧志载:“重阳后聚族祭祖,”“会饮演剧,至深冬乃止。族有绅衿,设公席敬礼之。比年科名得隽者,裁会金为奖赏礼祀也,而鼓励人才之法寓焉。”“会金”指各乡设立的“宾兴会”基金,由殷实户捐出田地作会公产,所收租谷(金)作奖励学业有成者或资助家庭贫困者就读,延续至土地改革时以封建会产没收终止。

瑞昌亦有重阳祭祖之规,谓之“秋祭”。德安民间兴给先人祭基和立墓碑。星子旧时也兴举行秋祭,全方聚集祭祖先(妇女不参加),商量族中大事,订立族法,今无此风。永修旧时乡村中有“重阳会”,即以宗族遗产利息,会宴家庭父老兄弟。民间的“兄弟会”姐妹会"办于此日咸聚一堂,觥筹交错,共叙往事,联络感情,耗资在会费利息中支取;此外该县西南地区还有上坟烧香祭祖的风俗。九月九日,在一些山区于此举行庙会,朝山、朝拜娘娘庙、东岳庙、药王庙,以上例会至201世纪50年代后自止,80年代后又有些许兴起。

风筝又称纸鸢,重阳期间亦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有《竹木支词》:“茱黄遍插弟兄齐,相约登高上翠微。郭恕从今添画本,满岗都放纸鸢飞。”重九登高、儿童争放纸鸢以为乐,盖无处无之。“迎风昂首傲苍穹,万里晴空飘彩虹。何事怎能天上舞?只缘一线表奇功”。

丰子恺画 编者配图

放风筝要长时间昂首仰望,还要奔跑疾走,举臂牵引,此时郊外天高云淡,景致怡人,空气清新,对人的健康尤为有益,它能够纳清吐浊,将身体内不清洁的气体悉数排出,可以说是是消除肺胃积热的一种妙法。正如宋《续博物志》云:“"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观,以泄内热”。如今,浔城及各地一些小学校,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活跃课外活动内容,重阳节期间组织风筝放飞比赛,有的学校还举办“风筝节”。

九江俗谚“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重阳与端午一样,亦亦被称为“女儿节”,民间妇女习惯重阳节休息一下,嫁出去的闺女要回娘家吃重阳糕。旧时农村学校的学生要给先生送糕,请先生吃饭。以往农村人家厨房设柴灶,灶形大,人口较多的家庭是大、中、小锅三联,大锅用于煮猪饲料,中、小锅煮饭、炒菜灶膛里可畏水壶、土罐。灶高一米宽二米左右,一律背向水缸,门朝通风处,中砌烟囱,高出屋顶,九江农村居民兴选重阳建灯,意为万事如意,最为吉祥,故有“重阳灶,节节高”之说。

《月曼清游图册》之重阳赏菊([清] 陈枚画作,故宫博物院藏) 编者配图

九江各地还有诸多与“重阳”相关的俗语和习惯。如“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江边走。”“三月三,九月九,破船莫在江边守。”天气谚语,意为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一般都有恶劣天气出现,随时都有洪水、狂风的可能,人不宜在水边走,硬船不宜停在江边,应该去安全的地方躲避;“吃了重阳酒,夜工不离手”,意即农村从此进入秋收冬种的农忙季节,农活很多,有时白天干不完的活,还要打打晚工;“九月重阳,移火进房。”“八月中秋,烤火不羞”表示气温将逐渐下降,冷的时候很快就要到了;“重阳重阳大夥进房,燹风妇子室处,意亦多风雨宜种油菜”等等。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九九重阳,敬老久久。阳与寿同质,因而九九重阳日,除有别的文化内涵外,还有敬老祝寿之之意。老年人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更加成熟和充满睿智,当然值得尊重。敬老、养老,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具体内容,也是九江重阳文化的一大特点。

编者配图

时至今日,在九江人的传统观念中,重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在国家将重阳节确定为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敬老风尚蔚为可观,九江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在城区乘坐公共汽车......等方面,对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等等。机关、团体、农村、街道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老干部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高取趣,有的邀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出,有的组织到医保单位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不少家庭晚辈也会搀扶着体弱的长辈到郊外、公园等处活动活动,享受天伦之乐。

重阳时节,古今九江诗人作家,对重阳节自是充满着深情厚爱,吟咏应景诗篇甚多。每到重阳,人们忘不了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倍增雅趣。酷爱田园风光的诗人陶渊明对重九景象的生动描绘:“露凄暄风息,气彻天象明;往燕无遗形,来雁有余声。”淡泊的气质,宁静的景象,衬托出“九日闲居”的绝妙氛围。

当代作者刘斌《长相思·重阳寄友》:“又重阳,忆重阳,犹忆东篱赏菊黄。摇风缕缕香。念家乡,梦家乡,雁阵排空诗几行。夜阑情未央”。

[明] 杜菫绘《陶渊明赏菊图》局部 编者配图

李华白《重九登南山》:“已无风雨也无哀,云淡天高爽气回。蠡水微波迎日出,南山丛菊送秋来。怀苏有兴寻诗碣,访古何妨觅钓台。酒虎诗龙逢盛会,重阳佳节共传杯。”

杨长华《重阳数字说乡愁》:“九九重阳不息蛊,八杯七两上头蒙。六亲无见他乡乡客,五指难弹故里风。四海田园家菊艳,三山荒岭野枫红。二分竹屋和诗韵,一片秋心对晚空。”

周家声《重阳浩山行》:“千年极墅物华浓,兆吉晴空映日红。篱畔黄花含笑意,乡间白果展芳容。重冈挺秀观新景,沃野飘香觅旧踪。大浩峰巅云淡淡,乔亭石夜幕月溶溶。”

匡金华《重九登庙岭》:“露冷山溪道,叶红一树秋。江飘玉带,抱子揽中流。耳听明时曲,心倾盛世图。新村娱美景,故里乐丰收。”

九江重阳文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地域文化交融的加强,渐行嬗变,趋向文明进步的倾向渐为显著,健康的、开放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九江重阳文化,已植根于每个地域,每一个九江人的心中。

崔若林(作者像)

【读后记】本篇为《九江重阳文化》下篇。崔老师的九江文化类文章,不仅有讲述节庆文化的,还有各类民俗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鱼文化等等。本系列将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0 阅读:1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