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象能在现实中
看到魔幻电影里的场景
寸草不生的荒山戈壁中
竟然有座城市
——※※※※※※——
前篇回顾
早上从札达县城出发,到达古格王宫遗址。除重点讲述了古格王朝的历史,分析其兴衰的缘由。前篇链接:《问道·57 探访古格遗址,揭秘千古之谜》。
提示:本篇是《问道》系列的再一次重启,旅行发生在2016年夏天,现在的阿里或许变化很大。
01 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
2016年8月3日,《问道》之旅第24天。告别古格王宫遗址,沿原路返回札达县城。时近中午,艳阳直射,路上的尘土也愈发张扬了。
看着路旁一座座土岭上高悬着的连绵不断的洞穴,我意识到它们或许不是已被废弃的先民们的住宅,而是历代隐修士的遗留。在之前的旅途中,也见过不少这类建在山崖上,生活颇为不便的洞穴,都是修禅者留下来的。做与世隔绝的苦修是印度宗教的传统,当年释迦牟尼也是这么干的。有意思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却丢掉了这个传统,达摩祖师还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他的禅宗后人却都在丛林(寺院)里内卷,争夺木棉袈裟,可是相当入世。
前一篇中,笔者提出古格王国的兴衰是基于商业。古格控制了藏西通往印度的商路,王城被毁后商路改道,札达这片区域也就衰落了。探访古格废墟的路途中,最不能理解的是,王宫废墟周边几无农耕畜牧,如此荒凉偏僻的世界屋脊上,几千号人吃喝靠的是什么?
后来我意识到,肯定还有未能注意到的方面,比如气候变迁。路旁数不清的洞窟告诉我们,当年这里的宗教文化相当发达,人口众多。古格王朝覆灭正与明朝小冰河期相吻合,是否因为全球转入极度严寒使得藏西生态全面恶化,古格王朝因此由盛转衰,才最终为拉达克所灭?
分析历史,常会被现实环境所蒙蔽。现在的茫茫沙漠,可能曾是肥美的草原。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当年或许是碧波荡漾的大海。如今已完全不适宜人类生活的西藏阿里,以前是什么模样?中国的历史记载都是政治斗争,其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地理环境决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历史转折常常并不是因为政治,而是被大地震、旱灾、极寒、蝗灾所触发,中国史书对地理环境变迁的记载太少了。
02 从札达到狮泉河
中午回到札达县城。县城不算小,却空荡荡的。我找了一家藏族夫妇开的小店,点了甜茶和羊肉藏包子。藏包子就是印度、尼泊尔所称的MoMo。关于这道藏族特色小吃,见《寻味中国 57 日喀则的藏包子与尼泊尔Mo:Mo》。在札达县的这一顿,我也单独写过一篇文章,见《寻味中国 96 西藏札达的小包子》。这对小夫妻也在吃饭,小老板给我端来一碗肉汤,不要钱。
店里没别的客人,我就和这对小夫妻聊了起来。他们来自札达的隔壁县普兰,普兰是藏西通往印度最主要的商贸通道。小老板回忆,他四五岁时还有印度人用马驮着货物过来做生意,现在没了,管得太严。小老板说,札达比普兰生活苦得多,相隔一百多公里,气候差别很大。札达特别干燥,夏天奇热,冬天又特别冷。简单的藏餐吃完了,大中午的也没见到别的客人进来。在这种地方讨生活,真不容易。
离开札达县,回到前往阿里首府的219国道。三岔路口旁那几家小店,昨天不见人影,显得颇为诡异。今天热闹了些,一栋房子前面有三位女子,像是祖孙三代,母亲在给女儿洗头,外婆在一旁洗衣服。热闹也是因为对外播放着的响亮的音乐,是印度歌曲。在阿里旅行,总有搞不清身在何处的感觉。
前往阿里首府狮泉河的国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没有多大起伏。四下的景色异常枯燥,远方的山体或黄或红或黑,就是缺少绿色,山顶积着白雪,总算是有些色彩的变化。路旁偶尔冒出几间孤零零的藏房,墙上挂着标语口号,却不见人影,不见牲畜。
道路平直,路面质量很好,只是很少遇到车。在这种几乎是无人区的戈壁滩上驾驶,枯燥之极。我的唱片全毁,收音机里只有杂音,手机信号就不要想了,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陪伴着,让我的头脑愈发呆滞。下午五点,实在是熬不住,必须到路边停车睡了一会儿。
开行了一百多公里,翻过一座山,到了最高处看海拔才4700。路旁的标牌写着“狮泉河大阪”,是“大阪”而不是“垭口”?大阪是新疆的说法,在西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翻过达坂,沿着笔直的道路向下飞奔。突然,远处冒出一片异样的景色,定睛一看,像是一大片的房屋,在荒凉之极的戈壁滩上,险恶而寸草不生的高山之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城镇?是我的幻觉吗?
渐渐靠近,不是幻觉,真的是一座城镇,这是阿里的首府狮泉河镇。城市周围没有任何绿色,从自然条件来看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然而狮泉河的常住人口却有三万多。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这里建镇时,河谷还是一片广袤的红柳林湿地,二十年后由于人口增长和环境破坏,湿地完全消失。
这也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测:阿里的自然环境曾经迅速恶化,几十年前的与现在就有很大的差别,几百年前呢?或许全然不同。
走近狮泉河,我想到《魔戒》电影中索罗的领地魔多,那一刻我才相信魔幻电影也可能来源于真实。当一排大标语迎面而来时,奇异的感受愈发强烈。
03 魔幻与超现实
不仅有魔幻,还有超现实。进入阿里的首府狮泉河镇,导航软件失灵了。不是因为这里的地磁场怪异,而是全城各条道路都被封闭或者改道,导航软件无法及时更新,指的路全都走不通。我开着车像没头苍蝇般在城里乱转,一会儿出到东郊,一会儿到了北边,看着城市的中心不远却开不进去。好不容易进去了,却又常常陷入死胡同而不知如何是好。
前文说过,西藏道路修建或城市改造就是这么个风格,开工就是一大片,丝毫不考虑交通便利或市民出行。阿里将这种粗犷的风格发扬光大,80%以上的城市道路全被挖掉,铺路重修。
在我所经过的路段中,没看到一棵乔木或者一片草地,路旁仅有些似夹竹桃类的满身尘土的灰蒙蒙的植物。由于修路,整座城市像是座巨大的垃圾场,在大小车辆的车轮滚动中尘土飞扬。然而,居民们依然在漫天尘土中从容不迫地漫步,显示着藏人超强的忍耐力。在狮泉河,我丝毫没有看城市风景的欲望,只想着快点离开。
这是最后一天在西藏住宿,不能再在车里混。下身也必须清洗、换药,不然就要造成手后感染了。我找了家小宾馆,像内地那种老式的招待所,120元一个狭小的单间,但被褥还行,卫生间的热水挺大。用塑料袋蒙住伤口,痛痛快快洗了个澡,舒服极了。
换上衣服出门转转,将车开到一片看上去还算人多的地方,下来想找个吃晚饭的地方。进藏至今,我秉承着除了自己在车中吃方便食品外,绝不进汉餐馆的原则,这回依然还准备来一顿藏餐。镇子上的藏餐馆很少,而且门面小且破旧。找到这么一家,号称“美食阁”,沉重的门帘上是厚厚的油泥,用力掀起来,进入一个昏暗的空间,里面的环境和门帘外的街道一样脏乱。再换一家,更糟糕。我可以忍受任何地方食品、任何口味,但还是怕在这里吃了后拉肚子。在西藏可不能再得病了,不然会丢命的。
又不能改变自己的原则去满大街的川菜馆,几经犹豫,就到卤菜店买了只猪蹄,回到住处,配着昨晚剩下的罐头下酒,这也算方便食品吧?
手术后不该喝酒,但总觉得喝点才能在高原上安睡。其实不喝也一样,狮泉河镇的海拔有4300米。若是在一个多月前,我定会因高反而辗转反侧。现在的我,面目黝黑,皮肤粗糙,灰头土脸,已经适应了高原的环境,越来越像个藏人。
我想睡觉应该不成问题,吃饱睡足赶紧离开,吃不消,快崩溃了。
《问道》之旅第24天。早上从札达县城出发,游览古格古城废墟,中午返回。离开札达县,回到219国道,抵达阿里首府狮泉河镇。全程约240公里。
后记
前一篇发布在两年前,《问道》之旅,开始于七年前。七年前的故事为什么还要讲下去?一定有它的缘由。七年间,这台电脑坏过硬盘,经历过无数次重启,但我却从未关闭过一张网页。这张网页是幅导航图,放在浏览器的第一个选项卡里。很久很久,我也不会将它点开,但我知道,它总在那里,提醒着我,该把这段故事写下去。
两年前停更《寻味中国》系列,将全部精力转向九江文史,按理说不该再把这段捡起来。但总有些情景萦绕在心头。四十多天,独驾一辆老爷车,一万四千公里,一生有这么一次也就够了,不写完这段经历,但总是不甘。《问道》发布了近60篇,旅程才写了一半。不知本次重启能否将这段旅程写完,但一定能完成最重要的那一段。
那段故事不远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