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吴圣林——浪井名源探

冯晓晖 2023-10-02 21:54:45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冯晓晖”公众号转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相关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文采自吴圣林编著的《寻真集》,经作者家人授权转发。

在九江市西园路浪井巷内,有一座名垂千秋的古井,这就是九江人孺幼皆知的浪井。亦称灌婴井、瑞井。此井井圈为青石雕凿,高45、 口径59厘米。井沿青石斑驳,绳痕累累,历经岁月沧桑,显得十分古老。为保护这一名胜,1979年九江 市人民政府拨款增建了一座半亭, 以护此井。

早年的浪井 编者配图

浪井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唐《艺文类聚》引“《浔阳记》曰:盆城,灌婴所筑,孙权……令人掘之得故井,铭云:‘颖阴侯所开’”。《太平环宇记》载:“浪井(州经图)云,汉高祖六年颖阴侯所开,年深湮塞。孙权经此自标井地,命使凿之,正得此井。有石函,其铭曰:‘汉高祖六年颖阴侯开’。又云:‘不满三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孙权见而悦之,以为己瑞, 故名瑞井”。这种轶事,唐《元和郡县志》,清同治《九江府志》、《德化县志》均 有记载。

按以上说法,浪井的名源应为灌婴井,其实灌婴是否到过江南定豫章、会稽, 史家聚讼千年,至今仍没有结果。根据正史记载,到江南定豫章、会稽的是陈婴 而不是灌婴。两人都是汉初名将,只不过是误其姓耳。这样一来,灌婴井也就不 成立了。据此有人认为灌婴井应为陈婴井,但又拿不出什么依据。至于孙权所见 的石函井铭,事涉虚妄,实属汉晋人假讬祥瑞,伪作苻命的惯技,不足微信。

建亭后的浪井 编者配图

那么浪井最初始为何名呢?陈江同志在《灌婴定汉考讹》一文中,根据楚地风尚推断其为浪缨井沧浪井。《楚辞·渔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首古老的楚民歌风靡于汉水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楚地,江南的湖、河、泉、池、井, 冠以濯缨名的甚多。说浪井始名为“濯缨井”是有一定道理的。汉代井铭年久,字迹漫漶,濯、灌莫辨,孙权将“濯缨井”混淆为“灌婴井”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说浪井是由沧浪井讹脱出来的,恐怕就有些主观臆断了。所谓浪井是俗称,它是以形命名的。井里有浪,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井与江通,风掀江涛,波及井内;二是井有泉眼,翻涌如浪。明代桑乔在《山纪事》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嘉靖中,浔阳北门内某氏凿井至泉,泉忽涌起,汹汹有声,与江声相应,势且泛溢不可止。惧,亟湮之。”这说明九江沿江一带是可能掘出带泉的浪井。但九江人基本上同意第一种说法,即井与江通。

现在的浪井 编者配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说明当时的井是有浪的,而且井之浪与浔阳江上风有直接的联系。至于北宋苏辙诗中有:“胡为井中泉,浪涌时惊发”,井中乃是井泉翻涌奇观。有人要问,今日浪井为何名不符实,恬静如镜了呢?是不是江井之间的水道堵塞,或泉眼堵塞之故?否!实际上现在的浪井根本就不是文献中记载的那口井。按桑乔的《庐山纪事》载:“井今沦于江”。 九江人为了传承这一千年古迹,移花接木,将现在的这口井附会为浪井。尽管如此,被附会的浪井,少说也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作为古代城市的见证,仍然值 得人们参观与游览。

【作者简介】吴圣林(1949-2021),江西九江人,文博副研究馆员,曾任九江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书记。从事文博工作30多年,主编与参编《九江市文物志》、《九江历代钱币》、《六朝九江志》等著作;发表《论南宋钱牌的货币性质》等论文数十篇。

【读后记】九江古城内残存的文物古迹很少,浪井是其中一个,号称历史最为悠久。吴老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浪井在晋代就有了,但现存的浪井并不是当年的灌婴井,而是附会。其实,灌婴筑城之说一直有很大争议,孙权倔井也未必靠谱。

编者以为,九江城的汉代、三国之说都无实证,本城比较确切地始建于晋代,唐初成型。因此九江城内的文物古迹,最早只可追溯到晋代,但都是屡毁屡建,如今留下来的,都是明代重建的。

如今的浪井,被有机玻璃罩得死死的,由于水汽的蒸腾,玻璃罩内面满是水珠,让人完全看不到井口的模样。为什么不做个斜面便于水珠下流?这种焖且潮的小气候,对文物有没有破坏?也不知设计者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想不通。

浔阳叙话: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

0 阅读:3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