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4月1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向旧金山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正式起诉特朗普政府“滥用权力”征收对华关税。这场诉讼不仅关乎加州数千亿美元的贸易利益,更被外界视为美国联邦与地方矛盾的集中爆发。
作为美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州,加州以“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自居,其与中国紧密的经贸纽带让纽森选择与白宫正面交锋。

2025年4月4日:特朗普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征34%的“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同日,纽森发表视频声明,称“加州不是华盛顿”,并宣布将绕过联邦政府与受关税反制的国家建立“战略关系”,呼吁豁免加州商品。
4月16日:纽森联合加州司法部长罗布·邦塔正式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征收关税的行为“违宪且越权”。诉讼文件强调,特朗普以“贸易逆差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缺乏法律依据,且国会未授权总统单方面实施全面关税。

加州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2024年对华贸易额达6750亿美元,占全美贸易总额的15%。中国是其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仅杏仁一项年出口额便达47亿美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加州杏仁出口量骤降50%,洛杉矶港货运量减少10%,建材价格飙升更使山火重建成本增加25%610。纽森直言:“若关税持续,2025年加州将损失250亿美元,6万家小企业面临倒闭。”

政治层面,纽森的州长任期将于2026年结束,其起诉行动被视为整合民主党反特朗普力量、冲击更高职位的关键一步。民主党策略师分析称:“纽森需要一场高曝光度的‘战役’,而挑战总统贸易权是最佳舞台。”
特朗普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国家紧急状态”名义绕过国会实施关税。该法案传统上用于制裁敌对国或恐怖组织,从未被用于推动“对等关税”。
纽森在诉状中指出:“贸易逆差存在数十年,且与美元霸权体系密切相关,显然不构成‘紧急威胁’。”法律专家认为,此案的核心在于法院是否认可总统对IEEPA的扩大解释。

美国宪法第一条明确将关税制定权赋予国会,但最高法院历史上多次支持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宽泛权限。
此次诉讼若成功,可能重新划定总统权力边界。共和党策略师警告:“这是南北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州权危机。”而纽森则公开宣称:“加州有权在全球贸易中自主行动。”其此前尝试与中国等签署非正式贸易协议,虽受制于联邦法律,却释放出地方挑战中央的强烈信号。

加州硅谷的科技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稀土和芯片,农业则仰仗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特朗普关税导致关键建材进口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洛杉矶山火后耗资120亿美元的重建计划。纽森曾于2025年2月赴白宫求援,呼吁联邦放宽加拿大木材关税以缓解建材短缺,但未获回应。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多国反制。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欧盟、加拿大亦采取报复措施。加州试图以“地方外交”破局,纽森在2023年访华期间与中国达成气候变化与绿色技术合作意向,并推动中国企业投资加州高铁项目。

这种“绕过联邦”的策略虽受法律限制,却凸显全球化受益者对单边主义的反抗。
纽森的诉讼胜算不足40%(最高法院保守派占多数),但其真正目标或是舆论施压与政治动员。无论结果如何,此案已暴露美国联邦制的深层矛盾: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本土化的撕裂、州权与联邦权威的冲突。

加州的反抗并非孤例,蒙大拿州部落及小企业联盟此前亦发起类似诉讼,但加州的加入使案件影响力倍增。若更多州效仿,美国贸易政策或将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世界,却先砸碎了自家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