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开启“我国速度”?美国制裁6名我国官员,中方不再多费口舌

潇湘十二楼娱乐 2025-04-02 21:04:40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所谓“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并以“涉及跨国镇压行为”为由,宣布对6名我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及香港特区官员实施制裁。

在短短24小时内,我国外交部、驻美使馆、香港特区政府等多方密集发声,谴责美方“霸权行径”,并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制”。

中美博弈的烈度是否已进入新阶段?

3月31日,华盛顿时间上午10时,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援引2020年特朗普政府时期颁布的总统行政命令,对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内的6名中方官员实施金融制裁和签证限制。

美方宣称,此举旨在“追究破坏香港自由的责任”。同日发布的“香港政策法报告”中,美方指责香港国安法“侵蚀法治”,并声称我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压制言论自由”。

4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率先回应,以“大湾区之声”官方账号发布声明,强烈谴责美方“霸权欺凌”,并强调被制裁官员“嗤之以鼻”,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特区政府发言人指出,美方所涉“潜逃者”是因涉嫌煽动分裂国家、勾结外国势力而被通缉,而非所谓“行使发表自由”。

同日,我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发表答记者问,直指美方报告“充满谎言”,制裁“严重违反国际法”,并强调“香港事务纯属我国内政,不容干涉”。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进一步表态,批评美方“虚伪双标”,一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外制裁,一边诋毁香港国安法,并重申中方“三个坚定不移”立场——维护国家主权、贯彻“一国两制”、反对外部干预。

当晚,我国官媒发布深度分析文章,首次明确将此次反制与中美贸易战长期背景挂钩,并披露我国已在能源、农产品、军工等领域启动针对性措施,包括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限制钨矿出口等。

自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美国已多次以“人权”“自由”为由对中方官员发起单边制裁。

2024年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后,美国进一步加大施压力度,试图通过制裁手段阻挠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次制裁对象中,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正是香港国安条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他在接受港媒采访时直言,制裁理由“完全站不住脚”,并强调国安条例“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而美方行为是“赤裸裸的霸权欺凌”。

我国此次回应被外界视为“迅速且具系统性”。与以往外交辞令为主的表态不同,中方在24小时内同步释放了多层次反制信号。

外交部驻港公署明确指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在港外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2025年1月香港美国商会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外企对香港法治环境表示信心。这一数据直接反驳了美方所谓“营商环境恶化”的指控。

自2024年起,我国对美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转而扩大从俄罗斯、卡塔尔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俄对华LNG出口量达830.9万吨,同比激增37%。

在农产品领域,我国减少采购美国大豆、肉类,导致美农业州出口额骤降。爱荷华州农业局报告称,2024年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42%6。

作为全球最大钨矿生产国,我国对美实施出口限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产业链。五角大楼2024年评估报告承认,钨矿短缺导致穿甲弹产能下降15%。

中方在多边场合推动“去美元化”,扩大人民币在能源结算中的使用。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占比升至6.8%,较2020年翻番。

中美此番较量,表面是制裁与反制,实质是两种制度模式的效率竞争。

我国依托集中决策机制,能在短时间内协调外交、经济、法律等多部门联动反制;而美国企业受游说集团掣肘,政策调整常滞后数月。

我国通过反制措施,不仅削弱美元霸权,更推动多极化经济体系形成。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指出,2024年已有17个国家与我国签订本币结算协议,“这是二战以来美元体系遭遇的最大挑战”。

尽管中方占据战术主动,但博弈远未结束。美国可能升级对华高科技封锁,而我国或将进一步扩大反制领域。

香港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曼琪在社交平台发文,以数据驳斥美方指控:“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升至全球第三,罪案率下降26%”。这些事实成为中方反击的有力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中方未像以往般详述反制细节,而是强调“必将采取有力措施”。这种“留白”策略既保持威慑弹性,也为后续行动预留空间。

这场较量不仅是两国实力的对冲,更是全球治理模式转型的缩影。当美式“长臂管辖”遭遇中式“制度韧性”,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钟声或许已然敲响。

0 阅读:1
潇湘十二楼娱乐

潇湘十二楼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