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三叉戟”激光武器亮相:技术源头与实战意义解析
2024年12月21日,一则重磅消息在军事圈引发热议:乌克兰军队首次官方宣布,已开始部署名为“三叉戟”的激光武器系统。该系统能够击落2000米高度的飞行器,这一技术突破令人瞩目。然而然而,一个疑问随之而来:为何在俄乌战争持续近3年的背景下,乌军能够率先部署如此先进的武器系统?其技术来源究竟何在?
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乌军在战场上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俄军相比,乌军在新式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显得更为活跃。在乌东战场上,俄军主要依赖“榛树”高超音速导弹和来自伊朗的“沙希德-136”无人机,其他方面的军工技术创新则相对平淡。而乌军不仅在激光武器领域取得突破,还先后研发了“地狱”无人机导弹、“海洋宝贝”攻击无人艇以及“海狸”系列远程无人机等多种新型装备。
那么,乌军的技术底子明明不如俄军,为何在军工技术创新上却能后来居上?关键在于北约的技术援助。以“三叉戟”激光系统为例,其技术源自英国的“龙火”激光武器。今年4月,有报道称英国向乌克兰提供了“龙火”激光武器的首批样品。这款原计划在2027年才部署的武器,在乌克兰得到了加速应用。
英国为何愿意转让这一先进技术?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支持乌克兰抗俄,二是在实战中测试“龙火”系统的性能。通过这种方式,英国既能避免直接刺激俄罗斯,又能借助乌克兰战场检验武器的实战效果。
当前,乌克兰已成为西方武器的试验场。德国的“艾瑞斯特”防空系统,在德军尚未服役的情况下,就被送上了乌东战场。这并非德军不想使用,而是希望通过实战检验其性能。
那么,“三叉戟”激光武器的实战效果如何?客观来看,其作用较为有限,主要用于拦截无人机。该系统的最大功率为50千瓦,能够击落2000米高度的无人机。然而,它无法有效拦截导弹,原因有二:一是导弹弹头具备抗高温材料,普通激光难以穿透;二是激光武器依赖电力供应,固定部署为主,机动性较差。
类似地,沙特引入的中国“寂静猎手”激光武器,也主要用于对付无人机,难以拦截导弹。
因此,“三叉戟”激光武器主要用于对付“沙希德”无人机,这类无人机速度慢、机动性差、飞行轨迹固定,易于拦截。然而,对俄军而言,“沙希德”无人机仅是消耗品,用于掩护导弹突袭。“伊斯坎德尔”导弹、“匕首”和“榛树”高超音速导弹,仍能穿透乌军的防空系统。
综上所述,乌克兰在激光武器领域的突破,得益于北约的技术援助,但在实战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乌军能否在技术创新上持续领先,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