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一文讲清楚

迎彤说养护 2024-11-13 11:39:07
一、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紧密联系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众多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 4 倍左右。例如,1991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及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生率也较高。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幽门螺杆菌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主要在癌变的起始阶段发挥作用,为胃癌的发生奠定基础。但需要明确的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一定会引发癌症,这只是一个概率事件。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外,环境与饮食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癌前病变等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食用霉变粮食、咸菜、烟熏腌制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许多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癌、胃溃疡等也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虽然幽门螺杆菌不是胃癌唯一的致病因素,但是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如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诊治,尽可能根除 Hp。目前根除 Hp 推荐使用四联疗法,即一种铋剂、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部分医疗机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根除 HP,其根除率可达 85%~90%。

二、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一)统计数据与范围

目前的证据显示,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非 100%,一般情况下在 60%以上,这是一个统计学的结果。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国家,感染率高达 50%。在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对较高,约为 50% - 80%;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相对较好,感染率较低,约为 25% - 50%。

(二)感染因素多样性

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外,癌前病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以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炎等,这些病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建议以后每年复查一次胃镜,长期随诊。家族遗传也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系,恶性肿瘤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生活环境方面,如工业污染等也可能对胃癌的发生产生影响。饮食方式同样至关重要,经常吃一些腌制类或熏烤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使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幽门螺杆菌虽然是形成胃癌的一个很大的致病因素,但不是全部的因素,它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三、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机制

(一)产生有害物质致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产生的氨,有着极大的致癌风险。据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是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三到六倍。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会为分解硝酸盐的细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以及亚硝胺,这些物质都是强致癌物质。同时,幽门螺旋杆菌还会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在环境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游离的自由基增加,进而引起 DNA 的损伤,诱发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此外,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产物中包含一些酶和毒素,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损伤胃粘膜,不仅具有致癌作用,还能起到促癌的效果。所以,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胃癌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进而癌变

幽门螺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在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肠化生和胃黏膜萎缩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这使得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长期生存在胃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引起胃癌的机制在于它可引起胃的炎症。在长期慢性的炎症过程中,机体不断地损伤修复,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出现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然后再进一步出现异型增生,最后出现胃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食用油腻、生冷、油炸、辛辣、刺激、过甜、过酸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浓茶、烟、酒、咖啡等。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为四联疗法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方法。

四、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得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中,15% - 20%会发生消化性溃疡,5% - 10%发生 Hp 相关性消化不良,只有 1%会发生胃癌。

目前胃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年龄的增大是一个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患胃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不良的饮食,如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胃癌的危险性。烟酒刺激也会提升患癌风险,吸烟均可增加患癌风险,且风险随每日吸烟量的增多而升高;嗜酒可加快癌症患者病情进展。遗传因素方面,胃癌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中有人患胃癌,则个人患胃癌的风险将增高。精神应激也是诱发患病的一项危险因素,压抑、忧愁、思念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压力过大等会使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如果患者已经有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病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会逐渐向胃癌转变。比如胃黏膜慢性炎症伴肠化,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萎缩性胃炎伴随肠化生后,最终并未演化成胃癌,少数患者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演化转变为胃癌。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会得胃癌,但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加重病情,增加患病风险。比如可以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以杀灭幽门螺杆菌,避免其对胃黏膜的损伤,降低胃癌的风险。

五、预防幽门螺杆菌以降低胃癌风险

(一)纠正不良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及增加胃癌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按时定量进食,避免经常挨饿或暴饮暴食。多食用新鲜的食物,食物不可过热,少吃过期以及霉变或亚硝酸盐含量多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生吃蔬菜瓜果时一定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在吃肉类食物尤其是海鲜时一定要提前煮熟,比如在吃火锅的时候,肉类食物要尽量多煮一会儿,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戒烟戒酒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降低胃癌风险至关重要。长期吸烟以及喝酒是胃癌的危险诱发因素,吸烟时间越久、每天吸烟量越多,患癌的几率越高。大量的胃癌危险因素病例都表明,戒烟戒酒能有效保护胃部健康。

避免刺激性饮食也很关键。许多人的口味较重,喜欢食用辣椒、咖啡、酒、浓茶、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这些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伤害,使原有的胃病变得更加严重,无形中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平时的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注意餐具卫生可以有效防止幽门螺杆菌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口腔当中也可能会有这种微生物,在吃饭的时候很容易通过餐具传染给他人。因此,要采取分餐制,不要与患者共同使用餐具,对于患者使用的餐具要进行单独的消毒,可以放入消毒柜中消毒,也可以用沸水煮。

生冷食品在食用前要洗干净。各种食品当中可能会存在幽门螺杆菌,在吃蔬菜水果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用盐水浸泡 20 分钟后再食用。能削皮的最好削皮,吃火锅时烫熟再吃,不喝生水,少吃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冷冻食物。

(二)积极防治措施

早期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降低胃癌风险的重要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炎症,进而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一旦确诊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建议积极接受治疗,一般在规律服药后可以根治。目前常应用四联疗法,即 1 种铋剂+1 种质子泵抑制剂+2 种抗生素,如枸橼酸铋钾+雷贝拉唑+甲硝唑+呋喃唑酮等进行治疗。

保持精神愉快对预防胃癌发生和发展起作用。长期精神压抑、重大精神创伤史、家庭不和谐、情绪调节差等对胃癌发生和发展起作用。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或减少严重的精神刺激。

定期进行胃癌普查十分必要。我国建议以 40 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存在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防止其发展成胃癌。

积极治疗胃部疾病,如患有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要及时治疗,必要时做粘膜活检,以便发现早期癌。及时治疗胃部疾病,防止其恶化成胃癌,能有效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1 阅读:111
迎彤说养护

迎彤说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