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关家垴,彭总坚持的这场硬战到底值不值得(历史随笔五四)

托托说文化历史 2025-03-16 05:02:34

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中波澜壮阔的一场大战,是弱势的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几次主动大规模出击,而这场战役中,最为激烈悲壮的一仗,无疑是收尾时期的关家垴血战。

在彭总的回忆中,关家垴这一场不算大的战斗,位列他自认的四大败仗之一,可见,这一战对戎马一生的彭总,触动也是极大的,作为王牌主力的129师,此战伤亡数千主力部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损失,甚至一度引发了将帅的严重争执,在以坚决服从命令著称的八路军中,更是极为罕见的。

那么,这场空前惨烈,损失极大的血战,是否应该打呢。

我的结论是——从基层指战员的角度,这场战斗可打可不打,但是,从彭总这一统筹全局的元帅角度,这场仗,必须打!并且,必须往死里打!

原因有三,阐述如下:

第一,这是提振全根据地士气和声望的必须之战!

关家垴的日军主角——冈崎支队自10月10日出发扫荡以来,以优势兵力击破八路军阻击部队后,接近20天时间内,在根据地腹地烧杀抢掠,横行无阻,一度避八路军总部从已经驻扎200天的砖壁村转移,更重要的是,日军相当程度破坏了八路军的掌上明珠——黄崖洞兵工厂。

仅仅500余人的日军,就敢犯下如此恶行,如果不予以强力打击,任凭其回到驻地,那么对八路军的声望,对八路军战斗意志,战斗能力的舆论评价,乃至对八路军内部的士气,都是一个极大的消极影响。

八路军总部砖壁村,百团大战的指挥几乎都在这里

第二,这是打破日军扫荡模式的必须之战!

1939年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吃紧,无力支持庞大在华军力投入的日本,开始收紧兵力规模,尤其是在占领区,日军已经将多个的野战师团,拆分为小规模的治安师团。

治安师团的典型特点是重武器少,步兵多,因此聚合相对容易,对地形要求更是简单。

骄狂的日军认定,以只要聚集500人上下的部队,便可应付敌后战场的一般战事。

因此,日军的扫荡,往往以大队级别的兵力出动,负责一个方向,而1000人上下的兵力,可以灵活组合,以两个方向相互策应,完成一个战斗方向上奇正相合的打击任务。

而这500-1000人的组合,又是日军能承受的最大速度,最大能效比的兵力组合方式,往往2-3天内便可以在周边据点内抽调兵力,完成兵力集结和大概30日的扫荡物资储备,在1-2日内便可行进到根据地,进行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不得不说,日军的这种打击方式和效率,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敌后战场从得到情报,到组织阻击,到组织根据地民众成功疏散,往往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日军的行动效率完全超过了大多数根据地当时的动员和疏散能力,因此,日军500兵力的扫荡,在1940年下半年,是见效非常显著的,很多根据地,在日军“报复百团大战,村村烬灭”的图谋下,遭到了重创。

所以,必须对日军一个大队级别的兵力,形成毁灭性的打击,让日军不敢再轻易以大队级别深入根据地,打破日军惯用的扫荡节奏,给根据地赢得准备时间,这是彭总站在统筹全局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第三,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清醒认识,弥补差距!

我从不否定八路军战士的英勇和忠诚,但是不得不说,这一场战斗,从头到尾,八路军的技战术和日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体现。

战场上,每一寸,每一分的差距,都要用血和命,来弥补,来交学费。

这个学费,越晚交,交的越多。

彭总正是因为清晰看到这一点,所以,面对129师将领“暂缓进攻”的请求,爱兵如子的彭老总,一反常态,斩钉截铁回答——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着也没有用!

事实证明,这近乎于不近人情的回答,成了人民军队未来走向不断胜利的号角之一。

经过了1937年和38年的初期血战后,随着敌后战场的全面展开,敌后根据地蓬勃发展,随着斗争模式的转变和现实的需要,八路军的规模也随之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是,提升规模的同时,带来的就是八路军那些百战老兵逐步稀释到各个连队里,而新补充的战士,眼中缺乏经验,尤其是缺乏跟日军精良野战部队交手的经验。

百团大战的前两个阶段,因为八路军将帅的巧妙指挥,八路军实现了战役的突然性,在多个主力团为尖刀的突袭下,日军猝不及防,损失巨大。

但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缓过神来的日军,调集了重兵反扑,八路军部队久战之余,老兵损失严重,新兵战斗经验不足的情况,就越来越凸显出来。

甚至不少部队,还沉浸在前期胜利的骄傲自得中,认为日军实际不过如此——鬼子也没什么不好打,只要不怕牺牲,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这场关家垴的血战,让参战的指战员,都切实开了眼界——

冈崎谦受支队,虽然有半个多大队的规模,但是并不是来自一处,而是从三个部分拼凑而成——冈崎谦受中佐来自日军治安师团37师团226联队,只是个作战参谋,麾下的日军,则是从226联队、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抽调1个中队为基干,另由独混4旅团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1个战斗救护班和独混第9旅团1个山炮分队(2门)组成支援单位,以上共计官兵535人。加上各级军官士官,合计约620人。

就是这个拼凑而成的部队,仍然展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这是我们真真切切没有想到的。

1940年10月20日,进入武乡的冈崎支队隐蔽东进,两日内,已经深入根据地蟠龙镇,根据地竟未发现。直到21日夜,在蟠龙镇以东的温庄一带,和休整的129师部队发生接触。此时,距离八路军总部砖壁村已经不足30里。

129师迅速组织温庄阻击战,其中决死一纵25团在政委凌则之的部署下,迅速布置了五条防线,进行梯次阻击。

但是25团因为新兵较多,仓促应战,损失极大,虽然毙伤日军近百人,但是在两日之内,五条防线被有飞机助战的日军依次突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年轻有为的政委凌则之也牺牲,年仅29岁。听闻阻击不利之后,砖壁村的八路军指挥部也随之转移。

牺牲在第三道防线上的25团政委凌则之

击破八路军阻击部队之后,冈崎支队转而向北,居然绕到了黄崖洞兵工厂,按理说兵工厂地势险峻,完全可以依托地利凭险要固守,但负责驻守的特务团一营三连支部书记邱祥贵居然惊慌失措,在敌人尚且未展开全面攻击的时候,抛弃天险仓皇撤退,导致日军轻易闯入重要的黄崖洞兵工厂。

虽然工人和剩余守卫战士拼命转移物资,奋力抵抗,但是冈崎支队仍然对兵工厂造成了不小的破坏,而如此重要的据点防线轻易失守,更让彭总勃然大怒,四个月后,作战不利的邱祥贵被枪决。

黄崖洞兵工厂组装弹药的工人

10月27日,冈崎支队破坏兵工厂之后,意识到已经深入根据地腹地,难以久留,鉴于本次扫荡已经取得了意料之外的“丰硕”战绩,便继续一路烧杀,一路回撤。

而连续失利的八路军上下,已经摩拳擦掌,誓要让冈崎支队付出代价,复仇雪耻,可以说,围歼冈崎支队,从那一刻起,不仅仅是一次战斗,更是关乎八路军荣誉的一场救赎。

在离开黄崖洞一日之后,冈崎撤退到了洪水镇,此时,129师麾下8个团的近万名战士,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冈崎不愧是久经战阵的军人,当发现遭到迫击炮攻击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这是八路军的主力(可见先辈的抗战是多么不容易,有个迫击炮就是主力标准),也意识到一场恶战就要到来。

日军立刻在28日当晚,抢占了附近的关家垴高地。

我不知道冈崎是如何迅速选定的这个阵地的,如果没有预案,只是临时制定的计划,那抛开国仇家恨,不得不承认,日军基层军官的素养,真的是很可怕。

这个关家垴,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但很少有人真的见过地形,作为防守者来说,这简直是个绝妙的选择,关家垴三面陡峭,只有南面坡度稍缓,有一条小路直通垴顶。

但是南坡已经被改造成了层层的梯田,每一层梯田高度相差数米,只能搭人梯进攻,对于没有强大掩护火力的八路军来说,只有用人命冒险去填。

仅仅一夜,日军和裹挟的300余民夫,便在南坡,修筑了多达三层的立体工事。在山腰下,修建了300多个散兵坑,形成第一条防线。防御梯田区

在散兵坑后面的山坡高处,有居民留下的数十个窑洞,依托这数十个窑洞,日军修筑了第二道防线,由石块和夯土垒成胸墙,胸墙前还挖了专门的防弹壕沟,八路军从下面扔上来的手榴弹,大多数掉到了壕沟里,无法对胸墙构成杀伤。

胸墙后面的窑洞,日军将其全部打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地堡群。

在山顶上,是日军的第三道防线,山顶上有居民晒谷子形成的约3000平米的平地,日军在上面挖了两道互相联系的战壕,第一道战壕距离山顶脊线仅仅十几米,只要进攻者冒出头来,就会被日军准确火力所杀伤。第二道战壕可以随时通过交通壕,来支援第一道战壕。

三道战壕,思路清晰,奇正结合,几乎完美发挥了日军的单兵素质优势和地形优势,在日军兵力少,弹药有限的情况下,这三道战壕构筑了近乎天险一样的防御体系。

而这,仅仅出自日军一个中佐之手,可见日军单兵素质的优秀。

完成工事修筑之后,日军将裹挟的300余民夫,全部杀害.......

训练有素,凶悍善战,狡猾而无人性,当年的我们,很多连电都没见过的战士,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对手。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8日夜,趁着关家垴对面的柳树垴,25团和38团换防之际,100多名日军,悄悄摸上了山顶,一言不发逼近山顶的换防战士。

缺乏经验的新战士,丝毫想不到日军会主动出击,还以为是自己人,当发现是日军的时候,为时已晚,而日军居然完全不开枪,以白刃突击的方式,将25团全部赶下柳树垴。

关家垴和柳树垴,形成掎角之势,八路军战士的进攻只能在中间的洼地内,几乎无任何遮蔽

柳树垴比关家垴还高十几米,更重要的是,柳树垴完全俯瞰关家垴的南坡,自此,八路军的进攻部队,面临着被前后火力夹击的困境。柳树垴的160多名日军,一直守卫该地到撤出战斗。

战斗的过程记载,已经汗牛充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八路军的英勇战士们,明知道武器和训练和日军差距巨大,仍然舍生忘死发动了两日的进攻,战斗惨烈程度,难以用语言形容,包括阻击部队的伤亡,这两日八路军的减员,在2000人以上,且大多是优秀英勇的主力战士。

日军虽然最终突围,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作为罪酋的冈崎谦受中佐,在30日夜,被三发机枪弹命中,死在了这个自己横行一时的国土上。

日军自己公布,战死50人,伤99人,失踪2人,虽然有明显的缩水,但是考虑到日军仍然有组织撤出了战斗,这个伤亡应该不会少太多。

没办法,这就是差距,我们无法回避的差距。

但是,牺牲,并不是没有收获的——

感谢这场硬仗,让八路军认识到了敌人的顽强和自己的差距,让八路军的指战员,切切实实看到了工业国军队的野战能力。

关家垴战役几天后,八路军的指战员们登上了关家垴,看着日军修筑的工事,回忆着激战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感慨万千。

我们能胜利,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失败,而是因为我们能在失败中,总结自己,提升自己,把敌人击败我们的能力学到手,并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发扬光大。

自此之后,根据地一扫轻浮骄躁的风气,开始整顿队伍,严格训练技战术,诸多日军作战的细节,也写入了八路军的作战手册。

那些坑道战术,我们不断改良,一直用到了抗美援朝,狠狠教训了最强大的敌人。

那些参战的主力部队,未来都成了中国英雄的中坚雄师。

半年后,面对再次汹汹而来,要摧毁黄崖洞的数千日军,特务团在团长欧致富的带领下,利用黄崖洞的地形巧妙设伏,先后毙伤日军两千余人,一雪前耻。

黄崖洞英雄团的战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并且接受了最高检阅。

我们能胜利,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会失败,而是因为我们能在失败中,总结自己,提升自己,把敌人击败我们的能力学到手,并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发扬光大。

这,我觉得就是关家垴,最大的意义所在!

致敬彭总,致敬那些为了中国,奋不顾身的勇士们!

6 阅读:894

评论列表

A孔波

A孔波

14
2025-03-30 00:14

就是电视上彭总说的那样!如果不干了他,几百头鬼子会三天俩头的来霍霍你!分几组几百头的队伍!直接完蛋了

醉舞 回复 04-12 22:00
可别瞎扯了,人家四百人的队伍,还是跑出去一半,改咋样还咋样。

人生百态 回复 醉舞 04-18 17:23
这是鬼子精锐中的精锐,明白吗?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人素养,抵普通士兵几万人。如果不明白看一下亮剑,李云龙打平安县城的那一段,就是讲的这一段历史。这个不管在哪个国家这种部队的人数都不会很多!明白吗?

扬正鄙邪

扬正鄙邪

6
2025-04-06 00:06

彭老总是久经考验的我军统帅。连毛主席都相信彭老总的指挥,后方是毛主席坐镇运筹帷幄。前线就是彭老总独挡一面,指挥全军。毛主席相信彭老总,我们相信毛主席。老一辈的伟大功勋不要忘记!

北宋时代 回复 04-08 16:08
非常对[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6
2025-04-10 14:16

刘陈正确

用户13xxx19

用户13xxx19

4
2025-04-08 10:35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老虎

老虎

4
2025-04-04 12:07

帅因怒兴兵,不可战也!这场战役上组织混乱,战术上自曝其短。彭总经常出现头一热就上头的情况。任务政治上必须打,军事上免为其难打的,都很难受这就考主帅功力,彭总这点还是差点。

小燕子 回复 04-23 15:30
行家

燕山寒雪 回复 04-19 15:31
哈哈,彭老总不行,你行。

一片天

一片天

1
2025-04-13 10:20

彭总威武,伟大的军事家,一心为公。

托托说文化历史

托托说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