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87年,一位94岁的老太太偶然间翻开了一本杂志,在其中一篇描写一个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的文章中,她赫然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
这让她感到十分吃惊,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失踪30多年了,在这之前他们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她的儿子到底是谁,又为国家做了怎样的贡献呢?
医学之家
1924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的一个医学家庭,他的父亲黄树榖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母亲也是毕业于妇产医院的知名医生,夫妻二人在广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医馆。
由于他们经常救助穷人,在当地很有名望,是一个充分得到了人们信赖的医馆,在众多百姓们的信任之下,他们在当地也算得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了。
黄旭华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他的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妹妹,按照家中的族谱排分,父亲给他起名叫黄绍强,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独立强大。
在当地,他们这样的家庭已经算得上是大家庭了,但是即使是这样,要一次供养7个孩子读书,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份十分艰难的事情。
早年在父母的影响下,黄旭华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和父母一样悬壶济世的医生,为广大的人民解决身体上的痛苦,但是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放弃了自己最初的那个愿望。
而让他转变愿望的原因,是在那时的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立志报国
在1931年,年幼的黄旭华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本该平常的读书之路却出现了诸多的波折。
因为时局动荡,从小学开始,他就被迫开始了多次的转学和休学的行为,往往一个学校读不了两年就因为战火的燃起而被迫搬迁和转移,而他也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在这样极度混乱的情况下,黄旭华的学习成绩也是极为优秀,但是在日军的侵略之下,他和哥哥们不但经常失去读书的机会,更是无比痛恨日本人对中国百姓的残杀。
在失学时,他就自主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宣传队,并且四处表演宣传抗日的节目。
从中学开始,他就开始离开家乡,去往各地辗转求学,期间为了读书,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黄旭华”,之后也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四处辗转费尽艰辛终于读完了高三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要报考怎样的大学了,在一开始他思考的还是自己之前一直想要考取的医学专业。
但在一次偶然散步的时候,他在海滩上看到了几艘正在登陆的日本军舰,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一直在遭受的日军的轰炸,于是一股报国之情油然而生。
在经过一番谨慎的思考后,他决定报考国立交通大学,想要学习如何建造船舶和飞机,为国家提高战斗力,能更快地赶走日本侵略者。
在1946年3月,他顺利进入了国立交通大学的船舶系学习,在老师的辛勤教导之下,他逐渐掌握了深厚的造船技巧,并且也接受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在大学校园内,他阅读了众多的共产主义书籍,十分认同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在学校内也经常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于1949年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原本想参军报国,后来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去到了党校学习,从党校毕业之后,他被调到了上海,从事了一系列和船舶建造有关的工作。
直到1958年,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隐姓埋名30年
在1954年,美国成功建造出了全世界的第一艘核潜艇,一年后,苏联也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核潜艇,一时之间,核潜艇成为了威震世界的大杀器。
在这样的世界局势之下,我们要独立自主地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核潜艇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聂荣臻元帅也在1958年6月向毛主席提出了我们也要研究核潜艇的建议。
在看到这份报告后,毛主席十分高兴,立即就批准了我国建造核潜艇的报告,而后我国关于核潜艇的研究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那时,黄旭华依旧还在上海的船舶工业管理局内工作,在接到了一份去往北京工作的要求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30多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研制核潜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那时的我们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一切都要从空白开始。
面对着如此艰巨的任务,黄旭华却毫不畏惧,说无论怎样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哪怕是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他也绝不后悔。
于是从1958年8月开始,黄旭华带领着一众工作人员,就开始了我国的核潜艇研制之路。
在一开始,毛主席是希望苏联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的,但是赫鲁晓夫在那时同中国的关系逐渐交恶,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研究出核潜艇来,所以拒绝教授任何东西。
于是关于核潜艇的所有一切,就都需要我们自己来了,在所有都一片空白的情况下,黄旭华只能带领工作人员各处搜罗核潜艇的信息,然后从最基础的仿制入手。
可是搜罗到的信息也不一定都是能用的,其中也还会有一些虚假迷惑的信息,他们需要仔细的分辨和研究,才能拿到最真实的数据。
在得到了数据之后,他们就用最朴素的方法进行仿制,用算盘和计算尺一点一点地精确数据,哪怕一个数据的确定和更改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
在研究核潜艇的道路上,黄旭华充分吸收了美国的研究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核潜艇“三驾马车”的研究计划,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在那个特殊动荡的年代,他们白天要接受劳动改造,晚上还抓紧一切时间来研究核潜艇,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曾动摇他们成功研制出核潜艇的决心。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江一号”顺利下水,让我国成功拥有了这个领先众国的“大杀器”。
但是我国的核潜艇还有诸多的弊端,于是黄旭华等研究者们继续研究改进,并且在1988年不顾巨大的危险亲自下艇进行研究改进。
黄旭华为我国的核潜艇建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2019年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
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对家人却是巨大的亏欠,为了核潜艇的研究工作,他30多年没有回家探望过自己的父母。
直到1987年他的家人才在杂志上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在知道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他的家人没有任何埋怨,反而十分理解他的付出。
对于自己对父母和家庭的亏欠,他没有任何后悔,只是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来源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